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梨新品种‘冀酥’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冀酥’是由‘黄冠’ב金花’杂交选育出的晚熟梨新品种。果实呈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325 g。果皮绿黄色、光洁,果点小,果皮较薄,果肉白色,肉质细、松脆,汁液丰富,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石细胞及残渣少,品质上等。果实发育期135~145 d,在石家庄地区,果实9月初成熟,每花序花朵数6~8朵,萌芽率49.2%,成枝力中等。可与‘早冠’、‘鸭梨’互为授粉品种。抗旱,耐高温高湿,抗黑星病。常温条件下果实的货架期可达20 d以上,0~5℃条件下可贮藏4个月以上。平地、丘陵均可栽植,定植第2~3年开花结果,丰产性好。

关键词: 新品种 ‘冀酥’ 晚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新品种‘冀苹1号’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冀苹1号’是由‘藤牧1号’通过自然实生选育出的早熟苹果新品种。果实圆锥形,平均单果质量146.8 g,最大217.5 g。果面洁净,底色绿黄,被鲜红色条纹。果肉乳黄色,肉质细脆多汁,风味酸甜适口,芳香浓郁,品质上等。果肉硬度11.1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88%。果实7月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90~100 d,成熟期一致,无采前落果,耐贮藏,抗病性和丰产性强,产量可达37.5 t·hm~(-2)。适宜在河北省苹果主产区及相似气候条件地区引种栽植。

关键词: 苹果 新品种 ‘冀苹1号’ 早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AhPLDα基因植物过表达载体构建及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华北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花生AhPLDα基因在响应干旱胁迫信号传导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以ABA处理的冀花4号花生叶片c D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AhPLDα1和AhPLDα2的全长CDS片段,采用酶切-连接的方法分别将这2个基因定向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 Bar-F3上,冻融法将重组子转入根癌农杆菌GV3101,利用改良Floral-dip法将过表达质粒转入拟南芥。菌落PCR和酶切结果表明,Ca MV35S启动子驱动的过表达载体重组质粒p Bar-AhPLDα构建正确。通过RT-PCR和qRT-PCR验证,表明AhPLDα1和AhPLDα2基因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中并能过量表达,获得了阳性转基因纯合株系。干旱胁迫试验表明,转基因植株的耐旱性较野生型明显增强。可见,AhPLDα基因参与了干旱胁迫应答过程,是转基因途径提高作物耐旱性的潜在候选基因。

关键词: 花生 AhPLDα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 转基因 干旱胁迫信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适宜河北山前平原高产限水区冬小麦节水稳产的种植模式,于2014-2015年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最大叶面积指数、群体变化、表层土壤水分含量、耗水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秸秆覆盖(微喷灌)、全膜覆土穴播(不灌水)、垄上覆膜(膜侧条播,淋灌)、免耕沟播(每沟淋灌)、免耕沟播(隔沟淋灌)、微喷灌对照、畦灌对照共7个处理,畦灌对照灌水量为150mm(越冬水和拔节水各75mm),各微灌处理灌水量均为30mm(拔节水)。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较微喷灌对照增产2.1%,差异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二者相同;秸秆覆盖处理冬前、返青期、拔节期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均高于微喷灌对照。秸秆覆盖处理、微喷灌对照较畦灌对照分别减产0.6%和2.6%,差异不显著,而水分利用效率同为31.7kg·hm-2·mm-1,较畦灌对照增加32.1%,差异极显著。秸秆覆盖处理成穗率显著高于微喷灌对照,微喷灌对照成穗率显著高于畦灌对照;秸秆覆盖处理冬前0~20cm土层含水量较微喷灌对照、畦灌对照分别增加6.36%和5.92%,差异均显著。秸秆覆盖处理下冬小麦生育期土壤水消耗量略低于膜侧条播处理,而高于其他微灌处理,说明秸秆覆盖模式在降水量偏少的年份有利于冬小麦利用0~2m土壤贮水。

关键词: 种植模式 冬小麦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耗水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冀中南平原区典型农田土壤肥力演变特征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为分析河北省冀中南平原区农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土壤肥力演变情况,利用河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从1998年开始设立的6个定位肥力监测试验数据,系统分析了近30年来河北省冀中南平原区的典型农田土壤肥力演变规律。结果发现:各监测点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2014年较1998年分别增加了18.8%、9.1%和78.2%,而2014年较1980s分别增加了76.3%、71.4%和215.5%。而土壤速效钾在1980s—2014年期间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其中1998年较1980s相比降低了44.3%,2014年较1998年相比则增加了47.7%。总体来看,2014年各监测点的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速效磷含量已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地区间差异明显;而土壤速效钾含量虽然近年来不断提高,但2014年仍然低于1980s水平。土壤肥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以满足作物高产的需要。

关键词: 土壤肥力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全氮 速效磷 速效钾 长期定位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228纤维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与鉴定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优质陆地棉栽培品种冀228纤维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降低纤维中存在的高峰度基因的拷贝数,提高发现纤维发育相关基因随机序列和稀有基因的效率,为公共数据库提供丰富的陆地棉EST资源。【方法】以优质陆地棉冀228开花后8—40 d纤维为材料,将纤维全长cDNA与Gateway供体载体p DONR222重组,构建了棉花纤维的非剪切型全长cDNA原始文库。利用均一化技术获得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进而测序获得大量的EST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分析手段,对所测EST进行拼接、比对、COG功能注释和GO注释。【结果】构建了优质陆地棉冀228纤维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该文库初级文库库容为1.06×107,初级文库的滴度为3.56×106 cfu·m L-1,平均片段长度为1.2 kb。q RT-PCR检测均一化程度结果表明,棉花2个高峰度表达基因在该文库中的表达量均下降了1 000倍。随机选取2 384个克隆进行单向测序,获得2 169条高质量的表达标签(EST),拼接成1 745个单一基因(Unigene);同源比对分析表明,70%的Unigenes与已知功能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基因进行COG功能分类结果显示,较多的COG功能分类集中在"翻译、核糖体结构和生物转化"、"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和"翻译后修饰、蛋白转移及蛋白伴侣"功能上。根据基因的GO注释结果,参与细胞构成、细胞器和膜构成的基因比例最高,参与细胞过程和新陈代谢等过程的基因比例较高,具有结合和催化功能的基因较多,这些基因可能在棉纤维发育中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结论】构建了优质陆地棉栽培品种冀228纤维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经文库质量检测、均一化程度检测和随机选取克隆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文库的代表性和重组片段的完整性均达到了分离筛选目的基因的建库要求,整个文库有着很高的非冗余性。构建的cDNA文库具有既能获得与已知序列同源性很高的基因,又能挖掘出优质陆地棉冀228特有的基因或同源序列的作用,能够提高发现纤维发育相关基因随机序列和稀有基因的效率,将为公共数据库提供丰富的陆地棉EST资源。

关键词: 陆地棉 纤维 均一化 cDNA文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苗建植的影响因素

草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苗建植是成功的种子萌发和种苗存活的结果,是植物生活史中最为敏感和关键的阶段,多种因素影响种苗的命运,进而影响群落中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在探讨种苗及种苗建植概念的基础上,综述了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异质生境和微生境、动物取食及消化、植物繁殖体特征、凋落物、病原体和化感作用对种苗建植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的天然更新过程和群落演替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种苗 种苗建植 凋落物 种子大小 化感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转录因子基因GhC2H2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棉花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2H2型锌指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基于实验室前期工作,分析盐胁迫下陆地棉根系抑制性差减杂交文库,筛选得到1个盐胁迫应答基因GhC2H2。结合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和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克隆该基因全长,通过瞬时表达分析其细胞定位,采用Real time-PCR分析其在盐胁迫下的陆地棉根、茎、叶中的表达模式,并测定了转入该基因的株系在正常土壤和盐碱地的铃重、衣分和纤维品质指标。该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HM002632,编码区全长819 bp,编码272 aa;其编码蛋白包含2个C2H2锌指结构域,定位于细胞核;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均受盐胁迫诱导上调表达,且在胁迫诱导初期上调量最大,推测该基因参与早期盐胁迫应答。对转基因后代株系性状分析表明,该基因的过表达可以提高转基因棉花衣分、改良纤维品质,推测GhC2H2既参与盐胁迫应答过程,也参与纤维发育调控。

关键词: 陆地棉 GhC2H2 基因克隆 盐胁迫应答 基因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贝西滑刃线虫双重PCR检测方法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贝西滑刃线虫的高效、准确鉴定,根据贝西滑刃线虫核糖体28SrRNA-D2/D3片段的保守区域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并结合植物寄生线虫通用引物作为内标,构建了贝西滑刃线虫的一步双重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特异性引物GU-F/GU-R对贝西滑刃线虫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扩增出245bp的特异性目标片段,有效检测灵敏度可达0.125ng/μL线虫DNA模板量。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强,适用于贝西滑刃线虫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贝西滑刃线虫 双重PCR 特异性引物 分子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百粒重QTL定位及多样性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百粒重是大豆重要的育种目标性状,它不仅是产量构成因子之一,也是重要的品质性状,不同用途对百粒重有着不同要求。通过连锁分析定位大豆百粒重QTL,获得连锁标记,阐明QTL连锁标记在种质资源中的多样性特征,为百粒重定向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冀豆12×黑豆(ZDD03651)杂交衍生的188个重组自交系的F6:8和F6:9群体为材料,采用Win QTL Cartographer V.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经300次Permutation计算,以P=0.05显著性水平确定QTL存在的阈值,定位百粒重QTL。连续3年在石家庄对来自国内外的205份大豆育成和地方品种的百粒重进行表型鉴定,利用定位到的百粒重QTL连锁SSR标记对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基因型分型,在每个标记处确定发生频率大于5%(对应资源材料个数大于10个)的等位变异为有效等位变异,计算等位基因多样性指数,明确百粒重QTL在种质资源里的多样性特征,通过多重比较确定不同等位变异与百粒重的关系。【结果】在冀豆12×黑豆后代群体中,百粒重呈正态连续分布,遗传力为88.72%。共检测到5个百粒重QTL,分别位于Chr.02(D1b)、Chr.06(C2)、Chr.08(A2)和Chr.17(D2)染色体,遗传贡献率(R 2)7.68%—12.83%,加性效应-0.65—-0.84 g,增效基因均来自冀豆12。年份间稳定的QTL有2个,其中,q SW-6-1位于第6染色体Satt457—Sat_062,紧密连锁的标记为Satt281,贡献率最大值为12.02%,加性效应最大值为-0.81g;q SW-17-1位于第17染色体Satt301—Satt310,贡献率最大值为12.83%,加性效应最大值为-0.84g。在205份资源材料中,百粒重遗传力为96.88%。百粒重连锁SSR标记有效等位变异数为2—8个,多样性指数为0.34—0.82。发掘出大粒相关等位变异6个,分别为Satt281-227 bp、Barcsoyssr_2_304-245 bp、Satt301-199 bp、Sat_406-214 bp、Satt119-136 bp和Satt341-218 bp。其中Satt281-227 bp在RIL和资源材料中均为百粒重增效效应,主要分布在国内大粒育成品种中。筛选到含有4个及以上大粒相关等位变异的资源材料3份,分别为绿75、中品大黑豆和中野2号。【结论】在大豆育成品种冀豆12×地方品种黑豆的杂交后代群体中,检测到5个百粒重QTL,冀豆12含有1个在RIL和种质资源中均为大粒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明确了上述5个QTL在205份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间的多样性分布特征,可应用于百粒重定向改良过程中的亲本选配及后代选择。

关键词: 大豆 百粒重 QTL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