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176条记录
湖北秭归野生猕猴桃资源及其倍性分析

种子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湖北省秭归县境内野生猕猴桃的种类与分布情况,对秭归县区12个乡镇的野生猕猴桃属植物进行调查,依据形态学进行分类研究,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种类猕猴桃的染色体倍性。结果表明,秭归县境内12个乡镇均分布有猕猴桃,共发现8个猕猴桃物种(含变种),海拔分布范围为600~2 000 m,有3种类型在全县均有分布,屈原镇分布类型达6种,是野生猕猴桃资源分布最丰富的区域。流式细胞术(FCM)在8个种类的167份种质中检测到4个倍性水平,分别为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和八倍体,其中,滑叶猕猴桃染色体倍性为首次报道。

关键词: 猕猴桃 野生资源 分类 倍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THRS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肉品质是猪重要经济性状之一,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THRSP基因是已知的与肉质性状相关的基因。本研究在硒都黑猪中利用Sanger测序检测THRSP基因内的SNP位点,并与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旨在为猪育种工作提供新的分子标记。结果发现,在THRSP基因的第1外显子区域检测到5个SNPs位点,其中rs81214375 G>A与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和水分性状显著相关,rs3475235261 G>A和rs3474350215 A>T与肉色评分L1h、肉色评分L24h显著关联。本研究可为猪肉质性状的改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THRSP基因 肉质性状 SNP 肌内脂肪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砖茶感官审评方法比较分析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出适合青砖茶的感官审评方法,本实验以湖北代表性青砖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煮泡(浸泡式煮茶和喷淋式煮茶),分析不同煮泡条件对青砖茶感官品质及主要品质成分浸出率的影响,并与现行国家标准中冲泡法所得茶汤的感官品质和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紧压型青砖茶,煮泡法茶汤的感官品质明显优于国标冲泡法,煮泡法茶汤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茶色素等主要品质成分的浸出率远高于国标冲泡法.综合感官品质和品质成分浸出率分析,采用浸泡式煮茶法,在1∶80茶水比、煮沸2 min、静置2~4 min条件下制备的青砖茶茶汤浓度适中,内质品质呈现较为全面.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茶褐素及水浸出物浸出率与滋味品质的相关系数较高.该研究结果可为青砖茶及其他类型紧压茶感官品质的客观性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砖茶 感官审评 紧压茶 水浸出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焦桔酸对猪链球菌体外抑菌效果试验

动物医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焦棓酸对猪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对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抑菌机制.采用96孔微量稀释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及焦棓酸对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平板活菌计数法和分光光度计测定焦棓酸对猪链球菌作用的时间-杀菌曲线;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焦棓酸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通过荧光定量PCR从转录水平分析焦棓酸对猪链球菌生长与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显示,猪链球菌2型HB菌株对磺胺异恶唑、磺胺甲恶唑耐药严重,焦棓酸对猪链球菌2型HB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2 μg/mL,最小杀菌浓度为64 μg/mL,并且焦棓酸对猪链球菌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焦棓酸在16 μg/mL能显著抑制猪链球菌2型HB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的能力;另外,经焦棓酸处理后,发现猪链球菌的生长、生物被膜形成、毒力相关基因ftsZ、stK、mrp、fbps、gapdh、ccpA、luxS下调表达.综上所述,焦棓酸可为耐药猪链球菌在临床上感染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焦棓酸 猪链球菌 抗菌活性 生物被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硒强化对稻米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食品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外源施加硒肥对水稻进行稻米硒强化已在富硒大米的生产中广泛应用,然而,外源硒强化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尤其是对稻米香味构成的影响研究较为匮乏。该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不同浓度外源硒肥处理后加工得到的糙米和精米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糙米中共检出43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包含醇类5种、醛类8种、酮类4种、酯类4种、烃类5种、酸类9种以及杂环类化合物4种;精米中共检出35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醇类2种、醛类7种、酮类3种、酯类3种、烃类7种、酸类8种以及杂环类化合物2种;糙米挥发性化合物较精米挥发性化合物丰富。GC-MS数据表明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与硒肥浓度不成正相关,适当浓度的硒肥可以促进稻米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合成,高浓度的硒肥会抑制稻米挥发性化合物的产生。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硒强化 稻米 挥发性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品种'鄂香楚7号'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鄂香楚7号’是以BL8为母本,S18-1为父本配制的杂交一代鲜红线椒新品种。果实线形,绿色,果面光滑,三心室,肉质脆,味微辣,果实纵径32~35 cm,横径1.5~1.6 cm,单果质量32~35 g。维生素C含量115 mg·kg-1,中抗CMV和TMV,耐炭疽病和疫病。产量在19 000 kg·hm-2以上。适于湖北省平原和高山地区露地栽培。

关键词: 辣椒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粒强筋稻茬麦新品种-荆麦202

麦类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荆麦202是以荆麦103为母本、西农979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优质红粒强筋稻茬麦品种。该品种202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220003。1 特征特性荆麦202属于春性、早熟型品种,生育期 191.5 d。幼苗深绿,半匍匐,分蘖力强。株高87.4 cm, 茎秆蜡质轻,旗叶短、下披。穗纺锤形、长度中等。小穗着生密度稀、长芒、白壳。籽粒卵圆型、红皮、小粒、半角质。每公顷平均有效穗475.5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贝母与浙贝母的成分及理化性质对比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综合对比了同产区同生长周期湖北贝母与浙贝母的总酚、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微量元素、核苷与核碱基等成分组成及其抗氧化性能、溶解度、溶胀度和糊化特性等理化性质.与湖北贝母相比,浙贝母成熟鳞茎具有较优的抗氧化活性及较高的总酚、总黄酮、DPPH值、FRAP值和ABTS值.另一方面,湖北贝母成熟鳞茎中的核苷、核碱基以及氨基酸总含量显著高于浙贝母(P<0.05),并且湖北贝母成熟鳞茎对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累积能力显著优于浙贝母(P<0.05).DSC数据显示浙贝母鳞茎粉末具有较低的T0、Tp、Tc值和较高相变焓值ΔH,结合其高直链淀粉含量,推测浙贝母成熟鳞茎淀粉分子双螺旋结构比湖北贝母更加紧密有序.总之,湖北贝母与浙贝母成熟鳞茎的成分含量和理化性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可为贝母在功能食品中的加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湖北贝母 浙贝母 成分含量 理化性质 对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耐热新种质R203的创制与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水稻抽穗开花期受到高温热害的影响日益严重.鉴定抽穗期耐高温水稻种质,创制耐热新种质,为培育实用性耐热水稻新品种,降低高温热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保障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奠定基础.[方法]以广恢128(七桂早/测64//明恢63)为耐热亲本,通过杂交、复交以及系谱法,选育过程中连续多代筛选抽穗开花期处于高温阶段结实率较高且变异较小的株系,在高世代,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抽穗开花期耐热鉴定(处理盆栽于开花当天移入人工气候室,高温处理时间段为每日09:00-15:00,设置恒温38℃,15:01-次日08:59设置恒温28℃,相对湿度均为75%,处理7 d),结合农艺性状分析方法创制水稻耐热新种质.[结果]创制的新种质R203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在正常条件下和高温条件下都有较高的结实率(常温结实率为94.5%、高温结实率为81.9%、相对结实率为86.7%),其对三系不育系恢复能力强,综合抗性好,稻米品质优,具有配制实际应用价值的耐热新组合的潜力.在自然高温条件下,以R203为父本、7个三系不育系为母本配制的杂交组合结实率为83.4%-99.4%,耐热性均表现较好.其中,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品种泰优203的结实率为87.9%,综合相对耐热系数为1.11,耐热性达到1级,生产试验中,其产量比对照增加5.36%,增产点占85.71%,具有很好的丰产和稳产性,稻米品质达部标二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结论]当前耐热基础研究不足以支撑实用型耐热新品种选育,以高温湿热易发地区的种质为材料,通过表型选择创制了耐热新种质R203,并利用杂种优势,培育出实用型耐热水稻新品种泰优203.

关键词: 水稻 耐热 种质创新 资源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碳排放研究进展及烟草农业碳计量研究展望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扎实推进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早日实现“双碳”目标,各行各业均在积极响应。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同时农业生产产生的碳排放数量庞大,存在巨大的固碳减排潜力,准确核算农业碳排放、构建完善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对我国实现农业降碳目标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并从外部环境(经济增长、产业集聚、技术进步和贸易条件效应)和农业种植(生态环境因子和农田管理措施)2个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对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碳通量测定方法、农业碳排放核算方法(碳效应分析、碳足迹分析和农业碳排放效率测算研究与模型应用)、农业碳排放交易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梳理,最后将农业大范畴的碳排放研究方法迁移至烟草农业中,并结合我国烟草生产实际,对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计量研究进行建议与展望,以期为今后烟草农业碳排放研究以及烟叶生产固碳减排技术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础。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碳排放效率 碳计量 碳排放交易 烟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