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华鳖穿孔病感染途径与防治技术的研究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进行了中华鳖穿孔病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和普通变形菌(Proteusvulgaris)的人工感染、药敏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菌经肌注、体表划痕法感染,均能使鳖表现出与自然病鳖相一致病症,两种菌均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诺氟沙星高度敏感。人工感染后第4天分别用硫酸庆大霉素、硫酸丁胺卡那霉素和复方诺氟沙星腹腔注射治疗,每100g体重剂量分别为1.2,4,16mg/d,连续4d均能完全治愈。


低温对黄瓜幼苗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园艺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低温对黄瓜幼苗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下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明显加剧,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与黄瓜幼苗耐低温能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OD和CAT活性与黄瓜幼苗耐寒性分别呈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


温度逆境锻炼对高温下黄瓜幼苗生理的影响
《园艺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温和高温两种不同的逆境锻炼均能提高黄瓜幼苗在高温条件下的游离态水杨酸(S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或保持膜保护酶的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程度,从而增强幼苗对高温的抵抗能力。高温处理使未锻炼的黄瓜幼苗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E)和光合效率(CE)明显下降,净光合速率(Pn)降低。温度逆境锻炼使气孔导度(Gs)、AQE、CE降低较少,保持较高Pn。表明高温锻炼和低温锻炼在提高黄瓜幼苗抗性方面具有相似的作用,膜保护系统、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态SA对黄瓜幼苗耐高温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天津市茄子灰霉病菌的抗药性检测
《华北农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天津市茄子保护地中分离出122个茄子灰霉病菌株中,多菌灵的抗性菌占410%,且多为高抗菌株;多菌灵与乙霉威间表现负交互抗性关系;速克灵和扑海因的抗性菌比率为279%,均为低抗水平,EC50为23011203810μg/mL,两种药剂存在交互抗性;对多菌灵、速克灵、扑海因均有抗性的菌株占供试菌株的279%,均敏感的菌株占590%,对多菌灵有抗性而对速克灵和扑海因敏感的菌株只占131%。
关键词: 茄子,灰葡萄孢霉,多菌灵,乙霉威,速克灵,扑海因,抗药性


利用酵母表达质粒检测甜菜黄化病毒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遗传学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酵母双杂合体系统,检测与植物线状病毒组中热休克蛋白HSP70相结合的其它相关的BYV蛋白。在体外构建两种编码融合蛋白的酵母表达质粒:一组为将编码转录激活区域的基因与HSP70r基因融合并克隆到pACT质粒中(pACT·HSP70r),它编码转录激活区域与HSP70蛋白的融合蛋白;另一组为将编码DNA结合区域的基因分别与甜菜黄化病毒基因组其它7个基因融合并克隆到pAS质粒中(pAS·-),分别编码7个融合蛋白。经两质粒共转化酵母细胞后,通过双报告基因(Lacz基因和组氨酸His3基因)筛选获得阳性菌落,以阳性菌落总DNA为模板,经体外特异性引物的PCR扩增,检测出HSP70蛋白与p20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证实这一相互作用是特异的。
关键词: 酵母双杂合体系统,热休克蛋白HSP70,甜菜黄化病毒,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葡萄卷叶病毒抗血清的制备
《华北农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葡萄卷叶病毒抗血清的制备AntiserumPreparationofGrapevineLeafrolVirus葡萄卷叶病毒病的诊断手段主要是通过嫁接传染和血清学方法,但由于病株的病毒含量低,且没有草本寄主,使得该病毒的研究及其抗血清的制备非常困难。本...


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8 CSCD
摘要: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对弱光敏感型的黄瓜自交系Q12和耐弱光能力强的Q20进行了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变化、幼苗叶片细胞膜系统稳定性及几种主要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弱光处理后,两种黄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降低,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下降。但是耐弱光自交系Q20下降较少,膜脂过氧化程度较轻,POD活力增强较多,CAT活力也发生明显变化。
关键词: 弱光;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膜脂过氧化


黄瓜对外源糖吸收和运转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含有14C标记的外源糖(葡萄糖和蔗糖)的示踪试验表明,外源糖引入2d即可运转到植株各个部位,果实、幼嫩茎、叶等库性器官的持有量占较大比例;黄瓜对外源葡萄糖的吸收量显著多于蔗糖;根系对外源葡萄糖的外泌现象重于蔗糖,从而对根系不同外源糖的持有量产生极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黄瓜,外源糖,吸收,运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