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肥与硫肥施用对相同HMW-GS组分春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黑龙江是中国重要的强筋春小麦产区,虽然培育出了多个优质强筋麦品种,但是如何通过合理的施肥技术等保证小麦品质已成为黑龙江小麦生产的重要问题。为此,笔者在相同HMW-GS背景下研究了氮肥与硫肥施用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分设4个施肥处理(未施肥、单施纯硫50kg/hm2、单施纯氮150kg/hm2、纯硫50kg/hm2+纯氮150kg/hm2)。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在不同的施肥处理下,小麦的千粒重、容重和产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单施硫肥、氮肥以及二者混合施用提高了小麦的籽粒产量,尤以硫肥与氮肥混合处理的效果最好。氮肥与硫肥的不同处理对小麦籽粒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以及沉降值都有明显影响。施硫肥、氮肥以及2种肥料混施提高了上述品质指标。综合研究表明,在3种处理方式上,氮肥与硫肥混合施用对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最大。因此,生产上在提高氮肥用量的同时,可通过增施硫肥,以达到小麦高产优质目的。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大田繁种技术
《中国种业 》 2008
摘要:马铃薯脱毒原原种是通过脱毒试管苗在网棚中生产出来的,不但成本较高,种植户难以接受,而且因网棚内温湿度不易调控,使试管苗结薯数量少、块茎小、抗逆性差,受网棚面积及成本所限,规模化生产量小。为了降低成本,缩短脱毒良繁时间,简化脱毒马铃薯良繁程序,黑龙江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马铃薯研究室2005年将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定植到大田和网棚里,进行对比繁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田繁种成本低且质量高,这为加快马铃薯新品种的推广速度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谷子新品种龙谷31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中国农技推广 》 2008
摘要:龙谷3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种所于1991年以嫩选13为母本,龙79-555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3年通过了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推广品种,命名为龙谷31。2005~2006年参


关于复合肥养分含量的质量问题分析方法探讨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8
摘要:复合肥生产过程比较复杂,由于原料、配方、加工工艺等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质量波动的现实问题。又因为复合肥的总养分含量是由N、P2O5、K2O各单项含量之和得来的,故影响产品质量问题因素有主次之分。同时应用排列图和直方图分析产品质量,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改进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铁在寒地早粳花药培养中的效应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铁是水稻花培培养基的重要成分。通过对7份寒地早粳组合F1(或品系)花药在不同Fe2+含量培养基上离体培养,发现培养基中的Fe2+的含量对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影响较大。结果表明在N6培养基中将Fe2+提高到32-40mg/kg诱导率最大,高于N6培养基(Fe2+含量为5.6mg/kg)1.4倍以上。在此以内随着Fe2+含量的增加诱导率增加,大于此含量诱导率降低,呈单峰曲线分布。分化培养基中Fe2+含量增加到40mg/kg分化率显著降低。但在32-40mg/kgFe2+培养基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在MS培养基上的绿苗分化率差异明显,85.7%材料可使绿苗生产率提高到7.8%左右。因此适当提高诱导培养基中Fe2+含量可提高寒地早粳的花培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