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特用大豆品种选育新进展

农业科技通讯 2008

摘要:本文报道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利用野生大豆及优异种质资源选育出黑大豆、小粒大豆、青大豆等特用大豆新品种,为发展特色农业及加工企业提供了优良品种和优质原料。

关键词: 特用大豆 黑大豆 小粒大豆 青大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细胞质COXⅡ基因的分离及序列分析

大豆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关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机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线粒体上,通过参考大豆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Ⅱ(COXⅡ)基因序列,合成保守基因引物,从供试材料中克隆到了COXⅡ基因,对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了一个有28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推测其可能与大豆细胞质不育有关。

关键词: 大豆 细胞质雄性不育 COXⅡ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杀配子染色体及其在创制小麦族染色体易位系中的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山羊草属植物中的某些染色体,当其单体附加到小麦基因组时,能使带有该染色体的配子正常存活;而使无该染色体的配子发生染色体断裂,产生易位等染色体结构畸变。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创制易位系是将小麦近缘种属野生资源的优良性状转移给小麦的一个有效途径。介绍了杀配子染色体的类型、作用时期,并重点综述了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创制小麦族染色体易位系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小麦 杀配子染色体 易位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田间流行动态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

摘要:通过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时间(季节)流行动态和空间流行动态的系统研究,绘制出时间流行曲线和空间流行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菌株在不同玉米品种上及不同菌株在相同玉米品种上的致病性和发展速度有差异,并随着调查时间的延后,病情指数有增加趋势,流行曲线经过升高—平稳的循环过程达到高峰值,8月下旬至9月初各个品种均达到发病高峰。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以中心传播方式进行传播,随着距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大,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的病情指数均有降低趋势。不同发病时期每个距离调查点的不同方向病情指数存在差异,距菌源中心较远处,东向比西向发病重,而发病前期和发病中期南向比北向发病重,发病后期距菌源中心近处各个方向无差异。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菌株 流行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丰收2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大豆通报 2008

摘要:该品种属于高油型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cm左右,白花、长叶,百粒重20g左右。籽粒蛋白质含量39.01%、脂肪含量21.34%。接种鉴定为中抗灰斑病。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6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0℃左右。2003—2004年参加黑龙江省大豆(第七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209.5kg/hm2,平均比标准品种北丰9号增产6.5%,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190.8kg/hm2,平均比标准品种北丰9号增产7.0%。

关键词: 大豆 丰收25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地西瓜枯萎病发病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水灌溉对水稻根系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单因素重复试验,探讨不同控水灌溉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根系影响不同,适当的控水灌溉可以增加水稻根系长度、数量、根体积及干物质的重量,同时能够增强水稻根系活力;控水灌溉能够节约用水2625m3/hm2,提高水稻产量580.35kg/hm2。

关键词: 灌溉方式 根系 节水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野生浆果资源利用及建议

农业科技通讯 2008

摘要:对黑龙江省野生浆果种类、分布、蕴藏量以及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出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前景及建议。

关键词: 野生浆果 资源利用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稻松粳9号超高产栽培模式的研究

中国稻米 2008

摘要:松粳9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第二水稻研究所培育的超级稻品种,通过不同施肥量和栽插密度试验,确定该品种实现超高产的最佳产量结构及相应的综合栽培技术。松粳9号品种超高产(单产650~700 kg/667 m2)产量构成:3.9~4.2万粒/m(2 305~330穗/m2,20穴/m2,15~17穗/穴,128.7实粒/穗),成穗率81%以上,结实率96%。

关键词: 超级稻 松粳9号 超高产 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科根瘤菌剂的生产及应用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摘要:豆科植物一生所需氮的1/2~2/3都来源于固氮菌从空气中固的氮,根瘤菌从豆科植物吸收养料,同时根瘤菌从空气中固氮提供给豆科植物,因此,土壤中有效根瘤数量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阐述提供根瘤菌菌剂的生产和应用.

关键词: 根瘤 菌剂 生产 培养基 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