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7种阴离子研究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
摘要:研究化学抑制电导-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7种阴离子的分析方法.将水样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经过RP柱处理后连续进样,利用离子色谱仪ICS-3000同时测定F-、Cl-、NO2-、Br-、NO3-、SO42-、PO43-7种阴离子的浓度.试验采用IonPac AS11A分离柱和IonPacAG11A保护柱,淋洗液由淋洗液自动发生器产生,流速为1.2 mL/min.保留时间的RSD为0.06%~0.59%,峰面积的RSD为1.06%~2.36%,各离子加标回收率为87.6%~105.7%,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5 9~0.999 8.该方法具有灵敏、准确、简便等优点,可用于饮用水中7中阴离子的同时分析.


双季树莓的栽培与发展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2008
摘要:树莓是黑龙江省较早栽培的小浆果类树种之一。其果实柔软多汁、酸甜适口、有香味、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富含SOD、鞣化酸等抗癌、抗衰老物质,美国人称为"生命之果"、"抗癌杀手",为"第三代水果"之一。


黑龙江省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治措施
《吉林蔬菜 》 2008
摘要:黄瓜霜霉病是一种以气流为媒体进行传播、侵染频繁、毁灭性强的真菌性病害,每年给黄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轻者10%~20%,重者3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随着黑龙江省保护地蔬菜生产规模的扩大,棚室温、湿度条件的改善加剧了黄瓜


黑龙江省野生浆果资源及开发利用区域化探讨
《中国林副特产 》 2008
摘要:黑龙江省野生浆果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大兴安岭北段。面积为263 668 km2。区划以客观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准绳,并充分吸取已有林业、农业、水土保持等专业区划成果,经过综合分析,确定合理布局、分区的发展方向。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以及野生浆果的分布特点,划分了3个开发利用区:I——西北部大兴安岭越桔开发区;II——北部小兴安岭笃斯越桔、兰靛果忍冬开发区;III——东南部张广财岭、老爷岭山葡萄、猕猴桃、五味子开发区。


黑龙江省春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核农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SSR)技术对黑龙江省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2对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在114份小麦品种中共检测到46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位点数为3~8个,平均为3.8个,平均遗传距离为0.7331。不同育种单位的小麦平均遗传距离有较大差异,最大差距为1.30倍。在对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的遗传距离分析时发现,随年代的增加,遗传距离逐渐减小,且衰减速度呈加快趋势。聚类分析将114个春小麦品种大致分为3个类群,9个亚类群,较好地反映了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小麦赤霉病主要抗源抗赤霉病基因分子标记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8
摘要: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由于其抗性属数量性状遗传,易受环境影响,抗性改良进展缓慢,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被认为是提高抗性改良效率的有效途径。综述了苏麦3号、望水白及其它小麦抗源材料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小麦赤霉病分子标记现状及辅助育种改善赤霉病抗性的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