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单因素重复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模式,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不同,淹水条件下厌气性细菌数量高于其他灌溉模式的数量,好气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以及稻田土壤微生物总量以浅、湿、干间歇灌溉的最高,原因是由于该灌溉模式的土壤湿度适于微生物的生长。


干奶后期饲喂阴离子盐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选择18头干奶后期奶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处理Ⅰ组、处理Ⅱ组,每组6头,分别饲喂常规日粮、阴离子+Ca型日粮、阴离子型日粮,探讨其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与饲喂常规日粮相比,饲喂阴离子型日粮降低了奶牛精料干物质采食量,对乳成分和奶产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


接种疫霉根腐菌对大豆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疫霉病害,对于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很少。苯丙氨酸解氨酶是联系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的关键酶,对于植物抗病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变化与大豆对疫霉根腐病抗性的关系,对不同抗、感病大豆品种接种疫霉根腐菌1号生理小种前及接种24、48、72、96h后测定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苯丙氨酸解氨酶在抗大豆疫霉根腐病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接种大豆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后,抗、感病品种叶肉细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都呈现出规律性变化趋势,但在抗、感病大豆品种中峰值变化幅度不同,表明大豆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有关。


小型加工黄瓜露地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8
摘要:小型加工黄瓜是一种区域性特色蔬菜品种,掌握其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栽培技术,可以增加小型加工黄瓜栽培面积,扩大经济效益。


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料对黑土酸度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979年在哈尔滨设立的"黑土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的试验处理,分析了长期施肥条件下,黑土pH值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氮肥(尿素)的长期施用能够使耕层(0~20cm)黑土pH值下降,施二倍量氮肥(尿素)使耕层黑土的pH值下降最明显,由1979年的7.22,下降到2006年的5.70,是导致黑土酸化的主要原因。然而施用化肥的同时配合施用有机肥料黑土pH值下降缓慢,比单独施用化肥对黑土pH值造成的影响要小的多。这说明有机肥料可以降低土壤酸化的速度,避免土壤酸化现象的加重。


浅析DHI技术在奶牛育种及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饲料博览(技术版) 》 2008
摘要: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实际意义是奶牛群体改良,即通过对产奶牛个体的数据测定,结合牛群的基础资料分析,了解现有牛群和个体牛的遗传进展,从而对奶牛群体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性能进行综合的评定,找出该群体在育种和生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这一体系简称DHI。


造型艺术对园林景观建设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8
摘要: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的景观造型作品,阐述了造型艺术在当今园林景观建设中的重要性,为园林建设提出了造型艺术更高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