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青藏高原绿色农业农田土壤肥力及养分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青藏高原绿色农业农田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方法]对青海省湟中县、湟源县绿色农业农田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土样的pH值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参照青海省农田土壤养分6级分级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湟中县、湟源县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差不大,按养分标准划分,均为3级;速效氮含量基本持平,按养分标准划分,均为3级;速效磷含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且湟源县的变化幅度更大,按养分标准划分,均为2级;速效钾含量大于或接近200 mg/kg。[结论]青藏高原绿色农业农田土壤pH值在7.62~8.69,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均属于中等肥力水平,速效钾含量基本达到了一级高肥力土壤的要求。


春蚕豆试管苗生根培养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蚕豆种子快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青海9号蚕豆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种类的生长调节剂、BA与生长调节剂、高浓度IBA和基部遮光法对青海9号试管苗的生根作用。处理30 d后,统计生根株数、每株生根数和根长,计算生根率。[结果]单一使用IAA时生根率为0,单一的IBA在1.0 mg/L浓度下的效果最好,生根率为53.20%,平均每株生根数为3.39条,平均根长2.84 cm。在3种不同浓度的IAA和BA组合作用下,生根率均为0;3种不同浓度的IBA和BA组合作用下,以0.04 mg/L BA+1.4 mg/L IBA处理的效果最好,生根率为73.10%。100 mg/L的IBA效果最好,生根率50.32%,平均生根数3.21条,平均根长为2.26cm。基部遮光法处理的生根效果不如黑暗培养的效果好。[结论]0.04 mg/L BA+1.4 mg/L IBA处理的生根率最高。


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在农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初探
《江苏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半静态法,将河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用亚致死浓度的阿维菌素和三唑磷处理,研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在农药实验性评价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浓度和时间的递增,河虾体内的羧酸酯酶比活力明显降低,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变化不明显;0.100 mg/L阿维菌素和0.025 mg/L三唑磷处理96 h后,羧酸酯酶比活力的抑制率分别为79.70%和80.06%,表明这2种农药对河虾体内的羧酸酯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以CDNB(1-氯-2,4-二硝基苯)和DCNB(1,2-二氯-4-硝基苯)为底物,阿维菌素处理后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17.14%和39.33%,三唑磷处理后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19.73%和28.33%;羧酸酯酶可作为一个生物标志物,而谷胱甘肽转移酶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作为生物标志物。


青海蚕豆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53份青海蚕豆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青海蚕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8033,其中青海地方蚕豆品种多样性最丰富,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8288。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6个主成分代表了蚕豆形态多样性的87.89%。基于形态性状,把153份蚕豆种质聚类并划分为3大组群。第Ⅰ组群,初花天数较长,植株中等,子粒中等,单株荚数和粒数多,单株产量较高;第Ⅱ组群,初花天数较短,株高较矮,子粒小,单株荚数和粒数较多,单株产量低;第Ⅲ组群,初花天数较短,株体较高,单株荚数和粒数少,但子粒较大,单株产量较高。
69g/L精恶唑禾草EW防除麦田野燕麦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更好的防治春麦田野燕麦杂草。[方法]在青海省对69 g/L精恶唑禾草EW防除春小麦野燕麦的效果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69 g/L精恶唑禾草灵EW不同制剂量于野燕麦2~3叶期(春小麦3~4叶期)兑水300 L/hm2茎叶喷雾,对野燕麦的防除效果达88.41%~98.57%,除草效果和对照药骠马相当。药后20 d,各处理区小麦生长正常。[结论]69 g/L精恶唑禾草EW安全性好、防效高、持效期长,可进一步示范推广使用。


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系及其亲本的SSR遗传多样性
《西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标记研究了60个通过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培育出的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系及其3个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39对SSR标记共扩增出145个多态性片段,其中多态性位点占总扩增位点的97.3%,平均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3.72个,片段大小介于50~550 bp间。②聚类分析可将全部材料划分为A、B共两大类群,白菜型亲本浩油11号单独聚在A类,两个甘蓝型亲本(E144、039)和60个后代杂交种共同聚在B类,而来源于同一组合的品系又被划分到不同的亚类,没有完全聚到一起,说明利用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创造出来的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与它们的甘蓝型亲本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尕海湖卤虫资源开发的制度选择与分析
《中国水产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卤虫(Artemia salina)是名优水产养殖品种的开口活饵料,因其自然孵化率高、品质优等特点深受沿海地区水产养殖户的青睐,市场需求量极大,供不应求,价格一直攀升。青海省是全国少数几个有天然卤虫分布的省份之一,尕海湖是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生产卤虫的最大咸水湖泊,卤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