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蜘蛛常见种在两类棉田的消长动态与分布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 0 2年以苏棉 9号为对照 ,调查分析了江苏盐城地区转Bt基因棉中棉所 2 9田内捕食性蜘蛛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 :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T纹豹蛛和三突花蛛为两种棉田蜘蛛的 4个优势种群 ,其中八斑球腹蛛占蜘蛛种群的 5 9.0 0 %~ 63 .0 0 % ;两种棉田内常见的捕食性蜘蛛有 6种 ,依数量大小排序为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T纹豹蛛、三突花蛛、斑管巢蛛、爪哇肖蛛 ;两种棉田的蜘蛛比例略有差异 ,但差异不显著。在数量方面 ,与常规棉田比较 ,Bt棉田的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爪哇肖蛛和蜘蛛总量分别增加 46.90 %、94.0 9%、10 0 .0 0 %和 5 5 .3 8% ,斑管巢蛛减少 85 .71% ,经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比较 ,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 ;T纹豹蛛增加 10 .5 9%、三突花蛛减少 9.5 2 % ,两种棉田间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还表明 ,捕食性蜘蛛总量的消长动态与棉田内棉蚜、棉叶螨等害虫虫量的消长有明显的相依性和滞后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泽漆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及综合治理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泽漆的形态特征 ;并通过对泽漆种子萌发、生育期、消长规律等内在基本特征的研究 ,了解了泽漆的生长发育规律 ,为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具有杀虫活性的海洋微生物的筛选
《江苏农业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以棉铃虫(H.armigera)为初筛试虫,采用常规浸虫和微型筛选法测定采自中国海域的908株海洋微生物的杀虫活性,获得了14株具有杀虫活性的菌株,进一步测定在初筛中具有高杀虫活性的JAAS01菌株浓缩发酵液对棉铃虫、菜青虫(P.linnaeus)、粘虫(L.separata)、小菜蛾(P.xylostella)和菜缢管蚜(R.pseudobrassicae)的室内杀虫活性。结果表明,JAAS01菌株浓缩发酵液对粘虫的杀虫活性最高,达94 36%,对菜青虫和棉铃虫的杀虫活性中等,而对菜缢管蚜和小菜蛾的杀虫活性较低。研究结果显示,从海洋微生物中可筛选出对农业害虫具有杀虫活性的新型微生物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几点建议
《食用菌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在食用菌进入专业化、周年化、设施化、产业化栽培年代的今天,随着培养基质中速效性营养成分的增加,环境条件的改善,产量、质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病虫害发生的数量和严重度也在同步增加。在一些老产区、老菇房内病虫害程度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