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杂交稻两优E32在越南高产制种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两优E32 (广城 1号 )水稻新组合在越南河西省制种 ,其父母本播期差在 13d左右 ,父本E32播种至始穗天数为 78~ 80d ,母本培矮 6 4S播种至始穗天数为 6 4~ 6 6d。父母本栽插行比以 2∶16最佳 ,制种产量最高 ,为2 .5 7t hm2 ,较 2∶12行比增产 4 3.5 8% ;对母本培矮 6 4S喷施不同量“九二○” ,以 80 0g hm2 用量最佳 ,制种产量高达 3.12t hm2 ,每穗实粒数 5 8粒 ,结实率 36 .94 % ;扬花期割叶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扬花期防治稻粒黑粉病 ,可使每穗少 5粒病粒 ,可增加优质种子 2 2 8.8kg hm2 。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制种技术 行比 赤霉素 割叶 稻粒黑粉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淮北潮土钾素的变化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淮北潮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 ,经过 16年麦玉轮作后 ,长期不施钾肥的NP处理土壤速效钾及缓效钾含量均明显下降 ,但其速效钾含量基本稳定在 32mg/kg左右 ,O、NPK、MNP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略有降低 ;在不施有机肥的情况下 ,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可维持土壤钾库的基本稳定 ;有机肥、无机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可稳定提高土壤的供钾容量 ;速效钾及缓效钾在土壤剖面中的累积差别较大。总体来看 ,表层土壤积累的钾素越多 ,向下迁移的量也越多 ,但淮北潮土地区土壤钾素向下迁移能力不是很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盐城农区4个Bt棉品种的抗性与生育特性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外对比试验的方法 ,就江苏盐城农区 4个转Bt基因抗虫棉主栽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与生育特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室内饲养结果表明 ,与对照品种苏棉 9号相比 ,4个Bt棉主栽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 ;饲喂Bt棉组织 ,能使棉铃虫幼虫发育延缓 ,蛹期缩短 ,蛹重减轻 ;1~ 3龄棉铃虫幼虫对Bt棉的敏感程度高于 4龄以上幼虫。田间调查结果证明 ,Bt棉田棉铃虫的虫量和蕾铃被害量与对照品种差异极显著 ,其趋势与室内试验一致 ;Bt棉的种植比例与棉铃虫的虫卵量分布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棉花品种的生育特性方面 ,4个Bt棉品种的株高和果枝数与苏棉 9号相近 ;蕾铃数量与成铃率高于或接近于常规棉对照 ;各品种间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均达不到显著水平。Bt棉品种间亦存有差异 ,供试的 4个Bt棉品种在当地的抗虫及丰产性状的优劣依次表现为鲁棉研 15号 >中棉所 2 9>南抗 3号 >科棉 1号
关键词: 转Bt基因抗虫棉 棉铃虫 抗性 生育特性 江苏盐城农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磷脂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 80 0羽 0日龄的AA肉仔鸡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设 4个重复 ,研究大豆磷脂替代基础日粮 (对照组 )中 0 5 %、1 %和 1 5 %的玉米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大豆磷脂替代日粮中的玉米使肉鸡 42日龄增重分别提高了 2 1 %、 4 4%和 8 7% ;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了 3 5 %、 5 2 %和 8 1 % ;饲养成本分别下降了 2 3%、 3 5 %和 5 8% ;胸肌率分别提高了 1 4 7%、 0 9%和 - 0 49% ,腹脂率分别提高了1 1 0 6 %、 2 0 2 8%和 44 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高氮肥的施用对菠菜生长及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 ,研究了有机高氮肥的施用对菠菜生长及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2种有机高氮肥分别单施和配施 ,菠菜产量和累积吸氮量均较高 ,与单施尿素的处理相比 ,菠菜生长后期的长势更加旺盛 ,吸氮速率增加的更快 ;施用有机高氮肥能改善土壤氮素供应状况和供氮过程 ,在菠菜生长后期 (播种后 2 8~ 4 2d)为菠菜提供了充足的矿质氮 ;播种 14d后 ,有机高氮肥的施用能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 ,增加幅度大于单施尿素处理 ,因此提高了土壤的供氮能力。上述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高氮肥有可能获得与施用化肥相当的产量 ,这为生产有机食品专用肥料提供了技术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依靠科技调整结构 提高农业素质效益
《江苏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徐州市农业生产的具体问题 ,分析了农业新阶段结构调整所面临的新形势 ,提出了依靠科技、实现农产品升级、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农业整体素质等调整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