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感染赤霉病菌后小麦穗组织蛋白的氧化交联
《麦类作物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细胞壁组成蛋白在抗赤霉病中的作用,对接种赤霉病菌后小麦抗、感品种穗组织中离子结合型蛋白进行了分析。样品过氧化物酶比活力测定结果显示,高抗品种苏麦3号和望水白在接种赤霉病菌孢子后的6d内,过氧化物酶(POD)比活力明显高于对照,中抗品种扬麦158比对照也略有增加,而感病品种宁麦6号和安农8455则与对照无差异。用凝胶层析的方法分析了抗赤霉病程度不同的5个小麦品种穗组织盐溶成份。结果表明,2个高抗品种在接种病原物或过氧化氢处理后,洗脱体积为8ml的蛋白质(P8)的吸收峰明显增高,而在感病品种中P8蛋白变化不明显。高抗品种的对照样品在过氧化氢水浴(35℃)处理后,P8峰有所提高,表现出与赤霉病菌接种处理一致的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新品种(系)抗棉铃虫鉴定与综合量化评估
《中国棉花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室内苗期棉叶接幼虫与田间蕾铃期罩笼接蛾试验 ,对江苏省区试棉花新品种 (系 )进行抗棉铃虫鉴定。根据对棉铃虫幼虫存活、幼虫发育进度、叶片与蕾铃受害程度影响的测定结果 ,应用综合抗性值方法进行抗性综合量化评估。结果表明 ,南抗 7号对棉铃虫具高抗程度的综合抗性水平 ,TK9988、30、泗抗 1号、1 0 9B对棉铃虫接近高抗 ,GK31、盐抗1号、盐抗 1 1 0 7为中抗 ,KC2 36、新 71 8为低抗 ,而泗棉 3号则对棉铃虫无抗性 ,为利用抗虫棉花新品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立体种植棉田内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完善
《江苏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剖析了江苏省高效立体种植现状 ,分析了棉田立体种植后产生的问题 ,对江苏省立体种植棉田内无公害配套栽培的单项技术、高效立体种植模式、茬口布局、抗病虫品种、生物农药、包裹配方肥施用等技术开展了研究 ,集成完善了棉田无公害立体种植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花生新品种(系)的引进和筛选
《江苏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黑花生新品种 (系 )的农艺性状、丰产性和抗逆性等进行综合比较 ,筛选适合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的黑花生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 ,山东黑花生产量高 ,抗逆性强 ,适合于淮北地区种植 ;邢台花皮和开农 96 86产量低 ,抗逆性差 ,但其外观商品性好 ,品种特殊 ,有继续对其进行改良的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抛栽水稻田间杂草生态防治阈期
《江苏农业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多年多点试验 ,建立抛栽水稻大田立苗后有草天数或无草天数与水稻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以探明抛栽水稻田间杂草的生态防治阈期。结果表明 :抛栽水稻田间杂草的生态防治阈期 ,汕优 6 3为抛后 14~ 2 3d ;武运粳 8号为抛后 12~ 31d ,此时水稻处于 6叶期至 8叶期 ,此阈期的始期和终期为田间杂草密度及生物量的快速增长期。在此阈期内保持田间无草 ,既能使杂草造成的水稻减产率低于 3% ,又能充分发挥杂草在田间生态系统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