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利用尼龙袋法比较3个全株玉米品种青贮前后肉牛瘤胃降解特性

草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利用尼龙袋法比较不同品种全株玉米青贮前后瘤胃降解特性的差异.试验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选择玉米7367号、玉米7377号、玉米7387号3个全株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尼龙袋法比较3种全株玉米青贮前和青贮后的营养成分和瘤胃降解特性,旨在探讨适合河北省种植的全株玉米青贮品种.结果表明:1)青贮前玉米7377的粗蛋白(CP)和非蛋白氮(NPN)含量显著高于玉米7367和玉米7387(P<0.05);玉米7677和玉米7377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低于玉米7387(P<0.05);玉米7677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玉米7377和玉米7387(P<0.05).与青贮前同品种全株玉米相比,3种全株玉米青贮后的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钙(Ca)、磷(P)、NPN含量显著提高(P<0.05),NDF含量显著下降.玉米7367青贮的CP和NPN含量显著高于玉米7377青贮和7387青贮(P<0.05);玉米7677青贮和7377青贮的NDF和ADF含量显著低于玉米7387青贮(P<0.05).2)不同品种全株玉米青贮前的DM、CP、NDF、ADF瘤胃降解率有显著差异,玉米7367的干物质(DM)和N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玉米7377和玉米7387(P<0.05);玉米7377的CP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玉米7367和玉米7387(P<0.05).青贮处理能显著提高3种全株玉米DM、CP、NDF和ADF的快速降解部分(P<0.05),降低其慢速降解部分(P<0.05),显著提高其有效降解率(P<0.05).玉米7367青贮的DM、CP、NDF、A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玉米7377和玉米7387(P<0.05).综合表明青贮处理能很好地保存3种全株玉米的营养成分,显著提高DM、CP、NDF和ADF的瘤胃降解率;玉米7367青贮前和青贮后的营养成分和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玉米7377和玉米7387,在本试验中是比较适合河北省种植的全株玉米青贮品种.

关键词: 全株玉米 营养成分 尼龙袋法 瘤胃降解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甘薯烘烤后感官、质构及香气成分的差异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五个品种甘薯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甘薯烘烤后理化指标、感官评分、香气成分、质构特性的差异.理化测定得出,受试品种中淀粉型甘薯蛋白质含量低于鲜食型甘薯;淀粉型甘薯总糖含量低于鲜食型甘薯;鲜食型甘薯中红瑶的总糖含量最高.感官评价得出鲜食型甘薯中红瑶、普薯32烘烤后口感较好,淀粉型甘薯中冀粉 1号烘烤后口感较好;红瑶的口感最佳.质构及相关性分析得出,整体口感分别与咀嚼性、内聚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红瑶的内聚性、咀嚼性数值最低,因此红瑶的口感最好.GC-MS及PLSDA分析得出,苯甲醛、苯乙醛、壬醛、橙花醇、大马士酮、芳樟醇、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α-萜品烯等物质为品种间共有香气组分;芳樟醇、癸醛、2-莰烯、壬酸、糠醛五种香气成分为甘薯重要香气成分.综合得出,受试品种中最适合用于烘烤的品种为红瑶.

关键词: 甘薯品种 烘烤 理化指标 感官评价 香气成分 质构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种钝化剂产品对不同镉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和镉有效性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施用钝化剂对Cd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和修复效果,可为北方轻中度Cd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提供依据。采用盆栽培养试验,研究不同Cd污染程度下,施用8种钝化剂产品对土壤理化性质、主要养分积累、Cd有效性和小白菜吸收Cd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土壤加入1 mg·kg-1 Cd时,除P6和P7钝化剂外,其他6种钝化剂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幅为9.09%—56.73%;P3钝化剂的Cd钝化效果最佳,添加量为5%时土壤有效态Cd降低率为54.90%,小白菜降Cd率为54.04%;所有处理小白菜Cd质量分数均低于0.2 mg·kg-1,符合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土壤加入5 mg·kg-1 Cd时,添加8种钝化剂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幅为11.14%—81.08%;其中P3钝化剂的Cd钝化效果最佳,添加量为5%处理下土壤有效态Cd降低率81.08%,小白菜降Cd率为72.16%,小白菜Cd含量(0.22 mg·kg-1)基本上接近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值,而其他7种钝化剂处理小白菜Cd含量均不同程度超标。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小白菜Cd含量分别与土壤pH、有机质、速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对于北方轻中度Cd污染农田,可通过施用合适的钝化剂产品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降低土壤Cd的有效性,从而达到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 钝化剂 Cd污染 碱性土壤 理化性质 Cd有效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山前平原鲜食玉米优化氮肥用量及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21

摘要:鲜食玉米因经济效益好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生产中的最佳施氮量尚未明确.在河北省山前平原区的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试验场,以鲜食玉米品种京科糯2000为试材,施氮量设0(不施,CK)、75、150、225、300和375 kg/hm2计6个处理,其中40%在玉米播种时施用(种肥同播)、60%在拔节期(8叶期)施用,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鲜食玉米收获鲜穗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省山区平原鲜食玉米的优化施氮量为178.2 kg/hm2,此时果穗产量为15652 kg/hm2.增加施氮量可以促进鲜食玉米地上部植株对氮素的吸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秸秆吸收的氮素比例高于子粒吸收的氮素比例.鲜食玉米的氮素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优化施氮条件下鲜食玉米的氮肥利用率为15.6%~20.8%.应进一步优化氮肥管理措施,以提高鲜食玉米的氮肥利用效率.

关键词: 鲜食玉米;氮肥;养分利用效率;山前平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夜行性昆虫微光视觉行为及其视觉适应机制

昆虫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昆虫种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夜行性昆虫成功进化出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感觉机制,普遍认为夜行性昆虫主要依靠嗅觉和机械性感受等来探索环境,其视觉器官发生了退化或功能丧失。近年来,随着红外夜视、视网膜电位(electroretinogram, ERG)和视觉神经等生物新技术的应用,昆虫视觉生态学研究出现了突破性进展,自2002年以来陆续发现蛾类、蜜蜂和蜣螂等夜行性昆虫进化出了非凡的微光视觉(dim-light vision)能力,在夜晚(光照强度低于0.3 lx)依然可以如同在明亮的白天一样清晰、准确地感知目标物体特定的视觉特性,如明暗、颜色、形状、大小、对比度、偏振光和运动状态等,展现出视觉调控夜行性昆虫行为活动的巨大潜力。此外,这些夜行性昆虫复眼瞳孔、小眼焦距、视杆和色素颗粒等方面进化出了一些相应的形态生理特征,以提高光学灵敏度适应夜间微光环境。鉴于夜行性昆虫微光视觉行为及其视觉适应机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仅见于少数访花昆虫或粪食性昆虫,建议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重大夜行性农业害虫的微光视觉及其应用的研究;(2)非典型重叠复眼的光学结构特征及其应对微光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3)夜行性昆虫响应微光环境的视觉适应机制研究;(4)基于夜行性昆虫微光视觉行为研发新型害虫防控技术。

关键词: 夜行性昆虫 微光视觉 颜色视觉 视觉导航 复眼 视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块根多酚高效测定技术优化与应用

中国粮油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建立高效、准确、适宜批量测定甘薯块根多酚含量的方法,为筛选评价高多酚含量甘薯种质提供技术支持.对提取溶剂、福林酚、碳酸钠等浓度及反应时间进行系统优化,并对建立的甘薯多酚高效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可靠性进行评价;采用优化的方法对国内83个甘薯品种的多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以乙醇做提取剂,最佳体积分数为70%,最佳福林酚体积分数为15%,碳酸钠质量分数为5%,最佳反应时间60 min;采用酶标仪及96孔板可同时检测30份样品;该方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4%,3次重复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4%,表明建立的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83份甘薯样品的多酚质量分数在0.22~2.00 mg/g鲜样之间,且紫肉品种中的多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关键词: 甘薯;块根;福林酚法;多酚;酶标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和光周期对管侧沟茧蜂寄生草地贪夜蛾效果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是世界重大农业害虫,前期研究发现管侧沟茧蜂Microplitis tuberculifer能够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为了进一步优化控害效果、评估寄生适应性,本研究比较了温度和光周期对管侧沟茧蜂寄生草地贪夜蛾效果及子代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周期10L:14D和14L:10D条件下,20℃、24℃和28℃时管侧沟茧蜂对草地贪夜蛾的寄生效果均较好,结茧率>70%、畸形率<6%、羽化率>60%,16℃和32℃下寄生能力降低;管侧沟茧蜂的发育历期(卵-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和茧重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缩短,光周期10L:14D条件下16℃则能诱导管侧沟茧蜂进入滞育;28℃条件下,不同光周期对管侧沟茧蜂寄生草地贪夜蛾后的结茧率>70%、畸形率<4%、发育历期和茧重无显著影响;在16℃条件下,当光照低于12L:12D时能够诱导管侧沟茧蜂进入滞育。综合各个参数,管侧沟茧蜂生长适宜温度广泛,在16℃~32℃范围内均能正常寄生草地贪夜蛾,完成世代发育,其中20℃~28℃为最佳寄生和生长温度;光周期对管侧沟茧蜂寄生草地贪夜蛾的影响较小,28℃适宜温度下,光照8L:16D至16L:8D均对低龄幼虫有较好的控害效果。

关键词: 管侧沟茧蜂 草地贪夜蛾 温度 光周期 生物防治 滞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对全株玉米青贮综合品质的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综合分析不同地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全株玉米青贮品质,为合理利用全株玉米青贮提供理论依据。分别在黄淮海地区(山东、河南、河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安徽)、西北地区(陕西、山西、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华南地区(广西)、西南地区(云南、贵州)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采集全株玉米青贮样品,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相关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不同地区的全株玉米青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2)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2.882%。这4个主成分分别反映了全株玉米青贮的粗纤维、有机酸含量及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方面的信息,可以用来衡量不同地区全株玉米青贮的综合品质。不同地区玉米青贮品质由高到低依次是黄淮海、西北、东北、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地区。(3)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不同地区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并与理想质量指标比较,得到不同地区玉米青贮品质的等权关联度为0.71308~0.71264。黄淮海地区玉米青贮品质优于西北地区,其次是长江中下游、东北、华南及西南地区。综上所述,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黄淮海和西北地区的全株玉米青贮品质较高,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全株玉米青贮品质较低。基于两种方法建立的全株玉米青贮质量综合评价模型能相互佐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全株玉米青贮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度 青贮品质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素条件下黄淮麦区小麦株高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株高(plant height,PH)是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重要农艺性状,与小麦高产、稳产密切相关.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其水平高低是影响小麦株高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品种间对氮素水平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挖掘新矮源和株高耐低氮胁迫的遗传位点,为矮化及氮高效品种的选育提供优异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黄淮北片冬麦区近30年育成的132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在8个不同环境和氮肥条件下株高及株高耐低氮胁迫系数(tolerant index,TI)进行了表型鉴定,并利用小麦Affymetrix Wheat 55K SNP芯片对目标性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本研究共检测到位于小麦1B、1D、2A、2B、2D、3B、4D、5A、6B和7D染色体上的13个SNP位点在3个及以上环境中与株高显著相关,可解释9.6%~26.6%的表型变异.其中位于1B(2)、3B及7D上的4个显著关联区段在高、低氮环境中均稳定存在,位于小麦7D染色体上的SNP AX-108824683在7个环境中均与株高显著关联,可解释16.8%~26.6%的表型变异,该位点在前人研究中未见报道,推测是一个新的矮秆基因位点;株高耐低氮胁迫关联分析共检测到7个与其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其中位于4B染色体上的AX-111004994在2个环境中稳定存在,表型贡献率为12.4%~13.1%,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本研究对小麦矮化及氮高效分子育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小麦 株高 氮素利用效率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蒲公英新品种'滨蒲2号'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蒲公英‘滨蒲2号’是利用组培筛选耐盐突变体植株的方法创制的新品种。植株生长近直立,株高30~45 cm,叶形窄,叶片平均长44.25 cm,宽度10.2 cm;叶片无毛,裂缘具齿,叶裂深度为深裂,叶片颜色较深,叶缘、叶基、叶脉颜色均为紫色。在种植密度165 000株·hm-2时,平均产量14 775kg·hm-2,较对照安国栽培种(亚洲蒲公英)增产26.9%。适应性好,耐盐碱,品质优,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迁移、抗氧化和抑菌功能。

关键词: 蒲公英 优质 耐盐碱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