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香优质乌龙茶新品种选育研究初报
《茶叶科学技术 》 1995
摘要:经过连续15年选育高香优质乌龙茶新品种的研究,已从铁观音、黄旦、肉桂等优质乌茶品种1979年度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5个高香优质乌龙茶新品种。产量均比其母本增产1成以上。保持母本高香优质特性,且制优率高于其母本。抗逆性强,适应性强。其中新选301、304的春茶开采期均比其母本早7—12天。扦插成苗率比其母本高。新品种得到同行专家和茶区种植者的赞誉。从选育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茶树品质性状的遗传有很强的偏母本现象。因此,选育优质茶树品种,要以优质茶树品种为母本,才能取得较好的选育结果。


中国黄土地区土壤中天然放射性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
《土壤学报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叙述了我国黄土地区主要类型土壤中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水平、迁移积聚和剖面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土壤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比值和离散程度均接近其黄土母质,但各土类间仍表现出一定的分异:森林灰褐土>土>黑垆土≥灰钙土>黄绵土》风砂土。在弱碱性的土壤环境里,以(UO_2) ̄(2+)存在的铀比较活跃。碳酸盐能促使铀的淋滤,而有机质的存在却有利于铀的积聚。钍和镭集中积蓄在富含粘粒的土层中,但在林地土壤中钍有淋移的迹象。从各核素的剖面分布着,土壤在发育过程中放射性元素的生物和聚作用超过其淋溶作用。在土地不同利用情况下,物质的人为搬迁更加剧了土壤放射性元素含量和分布的分异。
关键词: 天然放射性元素,土壤,地球化学


我所茶树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茶叶科学技术 》 1995
摘要:建所60年,尤其是建国45年以来,本所科技人员,对茶树生物学特性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揭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茶树根系的生育特性,深耕对茶树根系的更新效果,茶籽的贮存方法对成活率的影响;茶花开放期和茶果成熟期,茶树品种的生育类型,茶树种群的原始生殖特性;茶树枝梢的生育轮性和鱼叶的生育特性等。对茶籽的“后熟”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丰富和发展了茶叶科学理论,并对茶叶生产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今后应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茶树生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茶树主要害虫的生物防治
《福建农业科技 》 1995
摘要:茶树是一种多年生叶用经济作物,茶叶在加工过程中是不经过任何洗涤处理直接制成商品茶的,因此鲜叶比原料中的农药残留将直接关系到成品茶的农残量.农残量超标历来是茶叶商贸活动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着重介绍了如何应用茶毛虫NPV制剂、白僵菌871菌株、韦伯虫座孢菌等生防技术,防治茶树病虫,降低茶叶农残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