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从稻萍鱼体系研究到稻田人工生物圈

农业科技管理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从稻萍鱼体系研究到稻田人工生物圈的研究进展过程以及在我国南方大面积推广的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 稻萍鱼,研究,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鳗鲡养殖技术研究

福建农业科技 1995

摘要:一、弱质鳗苗的培育技术(一)饲养管理1993年3月20日投放7000尾/公斤的弱质鳗苗于百仔池(90米~2)中,加入食盐便池水盐度一直保持0.4%,并投苗时水温20℃,7天后升至30.5±0.5℃,而后保持恒温.前15天投喂红虫,日投饵率为20%~40%.15天后转喂日本富土牌百仔饲料和大昌牌黑仔饲科,日投饵率为7%~10%,并添加油1%~4%.每隔5天左右晚上停食一餐,用2ppm呋喃唑酮和30ppm福尔马林混合药浴一次,以防疾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荔枝史话(续)

福建果树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福建荔枝史话(续)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李恒球五、交易鲜荔零售:福建古代荔枝,虽有栽培,但对特好的鲜荔,其株数尚少,为供人尝新,多以零售满足。蔡襄《荔枝谱》云:“兴化(莆M)风俗,园地胜处,唯种荔枝,熟时,尤重陈紫。认为色、香、味俱佳,评为天下第一”。故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试论茶树经济产量的构成因素及其选择

茶叶科学技术 1995

摘要:本文从茶树品种特性的角度分析了经济产量的构成因素,认为树幅、芽梢密度和芽重是构成茶树品种经济产量的基本因素。在幼、青年期,树幅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与产量间呈极显著正相约在成龄期芽梢密度是构成产量的主导因素,芽梢密度和茅重与产量间呈二次曲线相关。同时,还对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特点与早期选择进行了分析,树幅、芽梢密度和芽重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力,芽数因子的早期选择指标为分枝数、生长量以及腋芽萌发率等性状。其中分枝数是最重要的选择指标;而芽重因子的选择指标应是新梢长、节间长和嫩消第3叶大小。

关键词: 茶树 经济产量 芽数因子 芽重因子 选择 遗传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霞浦发展茶叶生产的建议

茶叶科学技术 199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九十年代福建茶树虫害的综合防治

茶叶科学技术 199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新品种──无核8612

福建果树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葡萄新品种──无核861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陈镇泉,陈君琛,蔡东征无核8612,河北省昌黎县五里营村的葡萄专业生产者周利存先生以郑州早红X巨峰育成,欧美杂交种。1986年杂交,后播种育成苗和成树,曾于此树上改接别的品种,最后又剪掉复还原种,1993年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良砧SO_4的取定与主选砧木种

福建果树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葡萄良砧SO_4的取定与主选砧木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陈镇泉,陈君琛,蔡东征葡萄扦插繁殖容易,古来普遍用自根苗栽培。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因受根瘤蚜危害,使欧洲葡萄几乎毁灭,随之,积极利用良种砧木进行嫁接栽培,不仅能防虫害,还能丰富接穗品种的优良品性。现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龙茶新品种区域试验初报

茶叶科学技术 1995

摘要:1991-1995年在福建武夷山、建瓯、三明、四川永川等不同区域的生态与生产条件下,对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区域鉴定和多点示范。结果表明:(1)黄观音、金观音、新选206种后4-5年的平均鲜叶产量分别比肉桂、铁观音、黄金桂增产17.4%-71.4%、52.9%-123.1%、45.2%-111.9%。紫观音、新选205比黄金桂增产两成以上。(2)专家鉴定春桃香、新选205、206等新品种品质达到省优质茶水平,黄观音、金观音、紫观音、新选203、212的品质达到省名茶水平。(3)1991—1992年夏秋高温干旱、冬季出现罕见的低温寒冻,黄观音、金观音、紫观音、新选203、205、206、210、212等新品种均未遭受严重危害,抗旱、抗寒能力强。(4)黄观音、金观音、新选205、212春茶开采期比黄金桂早或同期,属早生种,紫观音、新选206属中生种。

关键词: 茶树新品种 区域鉴定 乌龙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丹防治茶丽纹象甲的效果初报

茶叶科学技术 199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