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牛星状病毒及牛环曲病毒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中国兽医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能同时快速检测牛星状病毒(bovine astrovirus,BAstV)和牛环曲病毒(bovine torovirus,BToV)的方法,本研究根据BAstV的ORF1a和BToV的S基因的保守区域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BAstV和BToV的双重RT-PCR方法.特异性结果显示,该方法与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o V)、牛诺如病毒(bovine norovirus,BNo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和牛嵴病毒(bovine kobuvirus,BKoV)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BAstV和BToV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出下限分别为1.12*10~4copies/μL和1.0*10~3copies/μL.应用该方法和各病原RT-PCR方法同时对221份河南省犊牛腹泻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AstV的阳性率为18.1%,BToV的阳性率为19%,其中BAstV和BToV共感染的阳性率为6.79%,双重RT-PCR方法和各病原RT-PCR方法的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双重RT-PCR方法可用于BAstV和BToV的病原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牛星状病毒 牛环曲病毒 犊牛腹泻 双重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Bowman-Birk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中国食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制备免疫学特性良好的大豆Bowman-Birk胰蛋白酶抑制因子(BBI)单克隆抗体(mAb),以50μg/只的免疫剂量将BBI免疫BALB/c小鼠,采用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试验鉴定多抗血清效价和敏感性.选择血清效价和敏感性较优的小鼠进行细胞融合,多次筛选得到分泌BBI mAb的稳定杂交瘤细胞株.采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BBI mAb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号小鼠经免疫后效价最高且敏感性最好,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868.58 ng/mL.经细胞融合筛选得到5株杂交瘤细胞,其中3B7-B10 mAb效价达到1:4.096×105以上,亚型为IgG1型,IC50为83.07 ng/mL,具有亲和力较高且特异性强的优点,表明所制备的mAb免疫学特性良好,能够为建立大豆及其制品中BBI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提供良好的抗体基础.

关键词: 大豆Bowman-Birk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单克隆抗体 免疫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首次发现梨孢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

植物保护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从河南省田间小麦赤霉病病穗上分离得到一种生长速度较慢的镰刀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通过田间单小花滴注法和喷雾法接种测定其致病力,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对麦穗中的毒素种类进行测定,明确其产毒特征.结果 表明:分离得到的8个菌株均为梨孢镰刀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为白色菌落,菌落底部产生少量红色色素,平均生长速度为13.3 mm/d;小型分生孢子为椭球形葡萄状,平均大小为7.1 μm×5.8 μm,未见大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致病力弱,且不侵染穗轴,单小花滴注法接种条件下平均病级为0.1,喷雾法接种条件下平均病小穗率为6.5%;供试的8个镰刀菌菌株均不产生T-2和HT-2毒素,均产生雪腐镰刀菌烯醇(NⅣ)毒素,NIV毒素含量水平为371.74~5 282.80 μg/kg,其中3个菌株产生少量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86.13~227.22 μg/kg).

关键词: 小麦 小麦赤霉病 梨孢镰刀菌 雪腐镰刀菌烯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层状结构硫化物KSb5S8用于可见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研究

化工新型材料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硫脲自助熔方法制备光催化材料KSb5S8,通过X射线多晶衍射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将其用于降解甲基橙(MO)溶液的研究。光催化降解MO溶液实验表明,当溶液的pH=2时,KSb5S8对MO溶液的降解率远高于g-C3N4,在20min内其降解率可达到99%,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光催化活性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空穴(h+)是主要的氧化活性物种。光催化循环实验表明,KSb5S8具有较高的光催化稳定性。

关键词: 层状硫族化合物 KSb5S8 光催化 可见光 甲基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GATA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热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玉米基因组中的GATA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对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分布、系统进化、基因结构、保守基序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在热胁迫前后的表达水平变化,以期为玉米GATA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玉米基因组中共鉴定到37个GATA基因,它们不均匀地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均含有CX2 CX18 CX2 C保守基序;进化树分析表明,玉米GATA基因家族可分为A、B、C、D 4组,分别包含21、10、4、2个基因,同一组内的基因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热胁迫处理后,玉米GATA家族成员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9个,包含A组5个(Zm00001d010785、Zm00001d023539、Zm00001d041883、Zm00001d025953、Zm00001d031135),B组2个(Zm00001d011771、Zm00001d034751),C组2个(Zm00001d036494、Zm00001d014656);下调的基因有2个,均属于B组(Zm00001d016361和Zm00001d009193).说明上调表达的这9个GATA基因在应答热胁迫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玉米 GATA基因家族 全基因组鉴定 热胁迫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溶肥施肥才式对'夏黑'葡萄园土壤性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果树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水溶肥施肥模式(WFM)对'夏黑'葡萄园土壤性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葡萄园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 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水溶肥施肥模式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果实全氮和全钙含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1.2~1.3个百分点、4.1%~9.8%.综合来看,水溶肥施肥模式能提高葡萄果实品质,值得在葡萄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葡萄 '夏黑' 水溶肥 土壤性质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溶肥施肥模式对'夏黑'葡萄园土壤性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果树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水溶肥施肥模式(WFM)对'夏黑'葡萄园土壤性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葡萄园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水溶肥施肥模式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果实全氮和全钙含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1.2~1.3个百分点、4.1%~9.8%.综合来看,水溶肥施肥模式能提高葡萄果实品质,值得在葡萄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葡萄 '夏黑' 水溶肥 土壤性质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改良剂对甜玉米馒头品质的影响研究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杂粮馒头比普通馒头的营养价值高,但是感官品质较差,为了使甜玉米馒头的感官品质得到一定的改善,以甜玉米粉、麦芯粉为主要原材料制作甜玉米馒头,选取谷朊粉、小苏打、葡萄糖氧化酶3种添加剂进行改良试验.以质构、比容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再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确定了复合改良剂的最佳配方:谷朊粉添加量6.33%,小苏打添加量0.17%,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0.08%.3种添加剂的添加量对甜玉米馒头感官评分影响程度为小苏打>谷朊粉>葡萄糖氧化酶,添加复合改良剂后其感官评分增加至89.27分.验证试验表明添加改良剂后的甜玉米馒头的质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其面筋蛋白网络结构更加紧密.

关键词: 甜玉米粉 馒头 小苏打 谷朊粉 葡萄糖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检测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河南省及临近周边地区的规模化猪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情况,调查了河南省及周边地区56个规模化猪场,对猪的肺脏和气管中分离鉴定的85株APP进行了研究.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1、3、7、8、9、10、12、15型APP,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株进行了耐药表型鉴定和采用PCR方法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耐药基因(aac3-Ⅳ、aac3-Ⅱc、ant2-Ⅰa)进行了检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APP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耐药基因(aac3-Ⅱc)和(aac3-Ⅳ)的耐药率分别为57.6%(49/85)、81.2%(69/85);未检测出ant2-Ⅰa耐药基因.

关键词: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血清定型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耐药表型 耐药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草长柄分泌型腺毛的遗传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烟草长柄分泌型腺毛的分泌物对烟叶的品质有重要影响,为了明确长柄腺毛的遗传特性,以纯合长柄分泌型腺毛烟草材料T.I.1068为父本、非分泌型腺毛烟草材料T.I.1112为母本,构建6个世代的群体(P1、P2、F1、F2、BC1、BC2),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研究烟草长柄分泌型和非分泌型腺毛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烟草长柄分泌型腺毛与非分泌型腺毛相对比例的遗传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控制.BC1、BC2和F2世代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80.05%、97.88%和96.50%,主基因遗传率很高,可以在早代进行腺毛种类的选择;BC1、BC2和F2世代多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16.15%、1.55%和2.75%,BC1代应考虑多基因的影响,BC2和F2代多基因的影响较小.可见,长柄分泌型与非分泌型腺毛相对比例的遗传受2对主基因控制,以主基因效应为主,受基因间的互作的影响.

关键词: 烟草 长柄分泌型腺毛 非分泌型腺毛 比例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