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猪链球菌流行优势菌株的调查及耐药性

中国兽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调查研究河南省规模化猪场猪链球菌流行优势菌株及其耐药性情况,本试验采集临床疑似猪链球菌病例病料95份,通过细菌分离、纯化鉴定及血清型鉴定,共获得68株猪链球菌,其中猪链球菌血清2型为48株占70%,血清9型15株占22%,血清2型和9型为当前河南流行优势菌株.通过对猪链球菌胞外因子epf基因、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基因和溶血素sly基因3个主要毒力基因检测,共检测出5种毒力基因类型,其中以epf+/mrp-/sly+类型(25株)为主,其次是epf-/mrp-/sly-类型(20株)、epf+/mrp+/sly+类型(18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8株猪链球菌除对头孢噻呋、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敏感性较好外,对其他5类13种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且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通过24种耐药基因检测,共检测出12种耐药基因,其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A1、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B)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parC的检出率分别高达86%,89%,63%,58%.以上结果为猪场临床防控猪链球菌病选药、用药以及选择相应的血清型疫苗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猪链球菌 毒力基因 药敏试验 耐药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氮配施腐植酸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深入评价减氮配施腐植酸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进一步为科学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提供技术支撑.2017~2019年,在豫南黄褐土区开展田间长期定位试验,探讨腐植酸与不同氮肥水平的科学运筹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设置对照(T1)、常规施肥(T2)、单施腐植酸3 000 kg·hm-2(T3)、常规施肥+腐植酸3 000 kg·hm-2(T4)、常规施肥减氮15%+腐植酸3 000 kg·hm-2(T5)、常规施肥减氮30%+腐植酸3 000 kg·hm-2(T6)等6个处理.结果表明,腐植酸与适宜的氮肥用量配施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其中,以T5的效果最佳.T5的土壤容重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处理0.73%~4.91%(P<0.05);而T5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与T2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了4.58%,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了21.76%和9.82%,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了2.68%和1.84%,土壤pH值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减氮15%配施腐植酸是本研究区域内的最佳施肥运筹技术模式,对实现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氮肥 腐植酸 土壤容重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藏条件下不同保鲜处理对金桃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金桃猕猴桃适合的保鲜处理方式,探究了在(2.0±0.5)℃贮藏条件下,微孔袋(PE)、高渗袋(HPE)、打孔袋(PPE)及其结合乙烯吸收剂(EA)、0.2μL/L 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金桃猕猴桃硬度、外观色泽、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维生素C(Vc)含量、淀粉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包装袋内O2和CO2气体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保鲜处理组合均能不同程度地延缓金桃猕猴桃果实硬度、Vc含量、淀粉含量的下降速度,抑制色差a?值和TSS含量升高效果显著(P<0.05),显著降低贮藏后期MDA的生成量,保持POD活性在较高水平.其中,微孔袋结合1-MCP(PE+1-MCP)处理效果最佳,可保持金桃猕猴桃较高的贮藏品质,贮藏180 d时,硬度最高,为0.83 kg/cm2,Vc含量最高,为99.51×10-2 g/L,TSS含量最低,为13.90%,淀粉含量最高,为30.50 mg/g,MDA含量最低、POD活性最高,分别为0.941 mmol/g、66.2 U/(min·g),且上述指标与未加包装的裸果对照均差异显著(P<0.05).因此,建议生产中采用微孔袋和1-MCP处理的保鲜方式.

关键词: 金桃猕猴桃 乙烯吸收剂 1-甲基环丙烯 微孔袋 高渗袋 打孔袋 贮藏品质 冷藏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花双列杂交后代羟基黄色素A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作物杂志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6个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含量差异较大的亲本,采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杂交组合,测定2015年和2016年2年亲本及其后代F1和F2红花中的HSYA含量.运用双子叶植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胚、细胞质和母体植株3套遗传体系的基因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结果发现:在HSYA含量的遗传体系中,母体遗传效应影响最大,胚效应次之,细胞质效应影响最小.3套遗传体系均表现出基因主效应大于环境互作效应.机误方差较大,说明HSYA含量还受环境机误或抽样误差的影响.亲本遗传效应分析表明,豫红花1号(P1)做亲本表现稳定,有利于增加杂交后代HSYA含量,达到提高品质、改良品种的效果.胚显性方差和母体显性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同时存在种子杂种优势和母体杂种优势,而且其主效应基因不受环境影响.综合考虑遗传主效应、胚显性效应和母体显性效应,亲本组合(P1*P5)有利于提高后代杂交品种的HSYA含量.该研究结果可为后代材料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亲本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红花 双列杂交 羟基红花黄色素A 遗传效应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棒孢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与致病力比较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芝麻叶斑病病原菌及其致病力,本研究以河南不同地区芝麻上分离所得叶斑病分离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探讨这些分离物的分类属性,并且进行离体叶片和活体茎杆接菌,进一步探究了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差异.结果显示分离所得的6株芝麻叶斑病分离物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存在差异,分生孢子多数呈倒棍棒状,具隔膜,6个菌株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一致性达99%以上,结合形态特征与ITS序列将其鉴定为山扁豆生棒孢.室内人工接菌芝麻发现,这6个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芝麻叶片上,20180909-03属强致病力菌株,20180821-01、20180909-05和20180824-01属中等致病力菌株,20180904-02-02和SF1-1属弱致病力菌株;在芝麻茎杆上,20180824-01致病力最强,其次是20180821-01、20180909-03和20180909-05,SF1-1和20180904-02-02致病力最弱.研究结果证明山扁豆生棒孢不同菌株在芝麻上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

关键词: 芝麻 叶斑病 山扁豆生棒孢 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S2噬菌体病毒样颗粒的RT-PCR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质控品的制备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MS2噬菌体外壳蛋白可在体外自组装并包封外源核酸的特点,制备RT-PCR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质控品,并研究其稳定性和耐Rnase降解特性.[方法]选择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保守性强的N蛋白基因为靶序列,插入到携带有MS2噬菌体外壳蛋白和PAC位点基因的下游,构建重组载体,经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重组蛋白,目的蛋白经过硫酸铵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以及Benzonase核酸酶消化,利用电镜对嵌合蛋白进行物理表征,通过Taqman荧光RT-PCR验证盔甲RNA热稳定性及耐Rnase攻击能力.[结果]成功构建包含MS2噬菌体外壳蛋白、PAC位点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靶基因的重组载体.经过原核表达和纯化,得到均一的、直径为23~28 nm的MS2病毒样颗粒,该颗粒经核酸酶消化、RNA提取和荧光RT-PCR,证实其形成了包封靶基因的盔甲RNA.该盔甲RNA可以耐受Rnase的降解,并且无菌条件下可在37℃稳定存在15 d.[结论]MS2噬菌体外壳蛋白体外包封PEDV N蛋白靶序列制备的病毒样颗粒,可以作为RT-PCR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质控品(盔甲RNA),其热稳定性好,耐Rnase攻击,可全程监控整个检测过程.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MS2噬菌体 盔甲RNA 病毒样颗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茉莉酸甲酯诱导和不同花色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积累差异的机制分析

药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 MeJA)处理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 (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影响及不同花色HSYA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差异,为HSYA生物合成及调控提供参考。首先用0、50、100、200μmol·L-1的MeJA对离体培养的红花花冠进行处理,找出最适MeJA处理浓度,然后用100μmol·L-1MeJA处理红花,在处理后的0、3、6、12、24 h不同时间点采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HSYA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找出最佳处理时间;以100μmol·L-1MeJA处理6 h的红花花冠提取RNA,通过qRT-PCR对参与HSYA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进行定量分析,找出表达差异基因;用HPLC和qRT-PCR对不同花色红花品系的HSYA含量及其相关合成基因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差异基因。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MeJA处理均能够显著增加HSYA的积累,其中100μmol·L-1MeJA处理6 h后HSYA的含量达到最高峰。qRT-PCR结果显示, MeJA处理红花花冠能够显著提高HSYA合成关键基因PAL2、PAL4、4CL2、4CL4、4CL5、CHS3、CHS4和CHI2的转录水平。不同花色红花中HSYA含量不同,呈现红色>橙黄色>黄色>白色的趋势, qRT-PCR结果表明CHS1和CHI2在红色、橙黄色、黄色红花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白色。以上研究表明MeJA对HSYA合成的调控主要通过影响PAL2、PAL4、4CL2、4CL4、4CL5、CHS3、CHS4和CHI2的转录水平来实现; CHS1和CHI2的基因表达差异是不同花色红花HSYA含量不同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红花 茉莉酸甲酯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表达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锌肥配施对小麦籽粒不同类型混合粉锌营养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氮、锌肥配施对小麦籽粒不同类型混合粉锌营养品质的影响规律,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锌肥配施对小麦籽粒产量、不同类型混合粉中氮、锌含量及其累积量的影响及混合粉中植酸含量、植酸与锌的摩尔比(PA/Zn)和锌日吸收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锌肥处理对小麦籽粒产量、各类型混合粉中的氮含量及其累积量无显著影响;与不施氮对照比较,施氮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提高93.7%,各类型混合粉中氮含量及其累积量显著提高,以施氮量240 kg·hm-2处理最高.喷锌处理下,各类型混合粉中锌含量显著增加,精制粉、标准粉、通粉和全粉中锌累积量较对照依次提高了63.3%、58.0%、48.6%和50.9%;施氮后,各类型混合粉的锌含量及其累积量显著增加,以喷施锌肥处理更为明显.全粉和通粉中的植酸含量显著高于精制粉和标准粉,但PA/Zn低于精制粉和标准粉.喷锌后,精制粉、标准粉和全粉中植酸含量增加13.0%~15.4%,但PA/Zn下降23.8%~34.7%;施氮降低了精制粉、通粉和全粉中的植酸含量和PA/Zn.全粉中锌日吸收量为0.98 mg·d-1,显著高于其他各混合粉;喷施锌肥后,各类型混合粉的锌日吸收量提高了35.9%~61.0%;施氮显著提高了各类型混合粉的锌日吸收量.

关键词: 氮锌配施 小麦 混合粉 锌营养 锌日吸收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粘类芽胞杆菌LB-9的诱变及抑菌防病效果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对烟草疫霉菌生防效果更佳的拮抗菌株,对多粘类芽胞杆菌LB-9进行基因诱变.利用原生质体电转化法,构建了菌株LB-9的Tn-5转座插入突变体库,获得约2000个转化子,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烟草疫霉菌拮抗能力增强且效果稳定的突变菌株3个,其中编号为A13的突变菌株对烟草疫霉菌的抑制效果达到80%以上,与原始菌株LB-9的抑菌率相比提高了20%以上.采用室内盆栽接种法研究了正突变菌株A13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控效果,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初步分析了其诱导烟株体内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正突变菌株A13处理烟株7d后,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高于原始菌株LB-9,防效可达80%以上,同时可诱导烟株体内不同信号通路中抗性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本研究为多粘类芽胞杆菌插入诱变育种方法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对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多粘类芽胞杆菌 诱变 烟草疫霉菌 防效 诱导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拮抗小麦赤霉病内生细菌YB-144的鉴定及其对DON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控制禾谷镰孢菌生长及抑制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产生的安全、有效生物防治技术,利用植物内生菌分离技术从小麦发病麦穗中分离得到的256株内生菌,通过平板对峙、共培试验,筛选到1株可显著抑制小麦赤霉病菌生长及降低DON含量的拮抗内生细菌YB-144。通过其形态特征、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菌株YB-144为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YB-144对禾谷镰孢菌PH-1的抑菌带宽度为13.6 mm,共培养15 h后孢子萌发抑制率高达81.67%,DON含量下降66.6%,DON合成基因Tri5、Tri3、Tri8的相对表达量分别表现出5.0,1.6,1.2倍的下调。同时菌株YB-144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根腐病菌等9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菌株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潜力。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内生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