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快速诊断
《中国兽医科技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FM_14)及其荧光标记物(FM_14-FITC),对接种IBD疫苗、强毒感染和自然病例鸡组织进行直接荧光抗体试验(DF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和琼脂扩散试验(AGP)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鸡接种疫苗后10天内DFA和Dot-ELISA均呈阳性反应,而AGP只在接种后6~8天的样品中检出抗原。22例人工感染鸡和40例自然发病鸡组织的检测结果表明,DFA和Dot-ELISA的敏感性基本一致,且高于AGP,它们的整鸡阳性率分别为96.8%、95.2%和38.7%;所有的AGP阳性标本Dot-ELI-SA和DFA均为阳性,后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87%。96批次(被检鸡群达38700头份)野外送检病例之脾、肺、肾和法氏囊组织切片DFA阳性率分别为40%,11%、10%和88%,而总阳性率则为95%。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单克隆抗体,诊断


水稻不同部位酯酶同工酶酶带和酶谱分析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供试水稻不同品种9个部位6231个样本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重复性较好的酶带共有17条.不同部位酶带的条数各不相同.酶带和酶谱类型与品种形态特征有密切关系.同一个部位的酶带因品种而异,分为所有品种都出现的基本酶带及不是所有品种都会出现的鉴别酶带两种类型.以鉴别酶带条数为n,用M=2n可以估计该部位酶谱类型的数量M.各条酶带表达了不同等级的差异水平.各部位酶谱类型可以作为水稻品种鉴别和分类的一种生化指标.
关键词: 水稻;器官部位;酯酶同工酶


全国第八次猕猴桃科研协作会概述
《福建果树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全国第八次猕猴桃科研协作会概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潘林娜,陈长忠1993年10月25日-10月29日,全国第八次猕猴桃科研协作会议在四川重庆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11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交流了从1991年全国第七次猕猴桃协作会议以来的...


不同盐浓度对红萍生长及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
《亚热带植物通讯 》 1994
摘要:低盐浓度(0.2%NaCl)对红萍生长有促进作用,处理组形态比对照厚而大朵,根系较长,且健壮,含水量与对照相似,但高浓度使萍体含水量明显减少。萍体NaCl积累量随着培养液中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生产指标测定表明,在低盐浓度下生长的红萍,叶绿素含量、固氮酶活性和全氮含量明显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则最低。低盐浓度促进红萍生长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光合作用和固氮能力提高的结果。


枇杷组织中糖的气相色谱测定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 1994
摘要:本文首次报道枇杷种子中存在D-半乳糖并建立了枇杷组织中5种糖的简易测定方法。采用大口径毛细管柱对枇杷组织中存在的D-果糖、D-半乳糖、D-葡萄糖、D-山梨醇、蔗糖等5种糖进行定量分析。本方法对各组分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变异系数CV均小于3%;对山梨醇的平均回收率为98%。
关键词: 气相色谱;枇杷;D-果糖;D-半乳糖;D-萄葡糖;D-山梨醇;蔗糖


满江红有性杂交研究及其鉴定
《作物学报 》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进行了69个不同组合的满江红有性杂交,有18个组合萌发出苗,其中三膘亚属内种间杂交占13个,三膘亚属与九瞟亚属间杂交占5个,而九膘亚属与三膘亚属间杂交和九膘亚属内种间杂交,均未取得成功。对杂交幼苗作脂酶同功酶分析,证实确系杂种后代。 杂种满江红(重组细绿满江红)自交,绿苗率高。应用杂种满江红(重组细绿满江红、杂交榕萍)作父本,小叶满江红为母本,也取得较高的绿苗率,而以杂种满江红(重组细绿满江红)为母本,小叶满江红为父本,效果不好。这其间出现了部分或大部分的白化苗或黄绿苗,其机理和成因有待进一步探明。 应用杂交方法,可以提高满江红抗热能力。发现杂交苗的蕨藻发育存在3种情况,这为进一步研究萍藻共生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满江红 三膘亚属 九膘亚属 有性杂交 萍藻共生关系


自由基清除剂的保护作用与甘蔗的抗旱性
《作物学报 》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半胱氨酸、二苯胺、巯基乙醇、苯甲酸钠和α-生育酚等五种化合物作为外源自由基清除剂,研究自由基清除剂的保护作用与甘蔗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外源自由基清除剂预处理降低了水分胁迫下甘蔗叶片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和膜透性增加的程度,并延缓了甘蔗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这些结果说明外源自由基清除剂在减轻或抵御自由基伤害、提高甘蔗的抗旱能力上具有相当明显的保护效果。研究还表明,不同清除剂的保护效果存在差异;清除剂对抗旱性弱的品种的保护效果明显地高于抗旱性强的品种。


柑桔茎尖培养的研究I.茎尖培养与增殖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 1994
摘要:取1mm柑桔嫁接树茎尖在附加6-BA(1.0mg/L)和NAA(0.4mg/L)的MS培养基上具有良好的分化效果;不同梢期的茎尖,其分化率不同。休眠结束后,刚开始萌发的芽或盛长期的芽最适合作茎尖培养的起始外植体。在以上分化培养基上,其茎尖萌发率可达78.4%~85.7%,且生长健壮;不同品种的柑桔茎尖在同一增殖培养基上,其增殖系数有较大差异;经连续继代增殖的芽转入改良的MS培养基中,进行壮苗培养,可获得健壮植株;采用100mg·kg-1IBA浸泡新梢基部,有利于生根。培养过程中,选择最适激素浓度,蔗糖浓度,培养基酸碱度以及足够的光照,可有效地避免试管苗黄化和玻璃状苗的出现。
关键词: 柑桔,茎尖培养,增殖


抗稻瘟病新抗源谷甫矮的筛选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抗稻瘟病新抗源谷甫矮的筛选研究AStudyofSievingNewRiceBlastResistanceVarietyGu-fu-Ai笔者自1988-1992年共收集国内水稻种质资源1636份,经过5年的田间病圃和室内接种鉴定,筛选出抗稻瘟病新抗源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