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优质玉米的发展战略及品种主要类型
《农民科技培训 》 2003
摘要:玉米是我国近40年来生产发展最快的作物,20世纪60年代我国玉米面积1540万公顷,单产1507千克/公顷,总产2320万吨,至90年代末,玉米种植面积、单产、总产持续增长,种植面积约2300万公顷、单产5000千克/公顷,总产11000万吨,尤其是单产增加了3倍多,总产增长近5倍。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北京农村科技推广与信息服务中的实践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 》 2003
摘要:农民作为现代农业的主体,提高其文化素质的、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市场经营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进程和效果。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与传播途径已经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和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北京农村远程信息服务工程中心在研究分析北京农村居民采用农业科技的行为特征和学习障碍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国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引入农业科技推广与信息服务工作,建立起以覆盖北京地区为主的农村远程信息服务系统。该文对系统研究应用过程中涉及问题进行分析介绍,以供参考。


桃树果实贮存水的动态变化
《河北林果研究 》 2003
摘要:通过对盆栽桃树果实贮存水运转动态的数学模拟发现,果实的贮存水汇入蒸腾流的最大量只占全天茎流总量的1 4%左右。白天,贮存水从果实汇入蒸腾流;晚上,由树干流入果实。晴天贮存水的变化明显大于阴天,其变化规律与水势的变化相一致,而水势的变化又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变化引起的。


Thidiazuron对草莓外植体再生不定芽的影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3 CSCD
摘要:采用TDZ(thidiazuron,N-phenyl-N'-1,2,3-thiadiazol-5'-ylurea)与生长素的不同组合诱导离体草莓(FragariaananassaDuch.)新星2号、Honeoye、Tudla和Darselect的叶盘和叶柄再生不定芽,建立了草莓高效再生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新星2号和Tudla在MS+TDZ2.0mg/L+IAA0.1mg/L上再生频率分别为94.2%和87.9%,每叶盘平均再生不定芽为1.9和1.7个;Honeoye在MS+TDZ2.0mg/L+2,4-D0.1mg/L上再生效果好(89.1%);Darselect在MS+TDZ8.0mg/L+IAA0.1mg/L上叶盘再生频率较高(79.6%);同一基因型草莓叶盘再生效果比叶柄好。
关键词: 草莓 thidiazuron 不定芽再生


大白菜耐热性QTL定位与分析
《园艺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 35 2个标记位点的大白菜AFLP和RAPD图谱 ,采用复合区间作图的方法对控制大白菜耐热性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QTL)进行定位和遗传效应研究。用苗期热害指数进行耐热性表型鉴定 ,共检测到 5个耐热性QTL位点 ,分布于 3个连锁群上。ht 1、ht 3和ht 5表现为增效加性效应 ,ht 2和ht 4表现为减效加性效应。ht 2对大白菜耐热性的遗传贡献率最大 ,其次是ht 5。发现了与 5个QTLs紧密连锁的侧连分子标记 ,它们与QTL间的距离为 0 1~ 2 4cM。这为大白菜耐热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大白菜 耐热性 数量性状位点(QTL)


核桃改良方块形芽接法
《中国果树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方块形芽接是目前核桃夏季芽接广泛应用的方法,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此法在取方块时会伤及砧木的木质部,下部刀伤附近易褐变,阻碍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延迟伤口愈合,且愈合后易形成凸起。为此,作者对方块形芽接法进行了改进,摸索出一种新的嫁接方法——改良方块形芽接法。2003年6月19日,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试验地进行2种嫁接方


西瓜断根插接适宜地温的筛选
《北方园艺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京欣砧一号为砧木 ,京欣一号为接穗 ,在 1 7℃、2 1℃、2 5℃地温条件下 ,对断根插接西瓜苗的根发生数量和根长进行调查 ,结果证明 :断根插接后保持地温 2 1℃~ 2 5℃能促使嫁接苗发根速度快、数量多。 5d(天 )后 ,地温在 1 7℃~ 2 1℃范围内有利于根量和根长的增加。嫁接后第 6d(天 )将嫁接苗在 1 4℃、1 7℃、2 1℃、2 5℃地温条件下进行培养 ,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各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嫁接后 2 5d(天 )的调查结果表明 :地温与接穗株高和叶片数具有正相关关系 ;叶面积与地温积温呈正相关关系。综合各个生长数量性状的比较和壮苗指数分析 ,认为嫁接成活后 ,地温保持在 1 7℃左右有利于壮苗的形成。


中国玉米新品种DNA指纹库建立系列研究 Ⅰ.玉米品种纯度及真伪鉴定中SSR技术标准实验体系的建立
《玉米科学 》 2003 CSCD
摘要:本研究从DNA提取、PCR扩增、电泳检测等环节对SSR技术进行了优化,最终建立一套完善的适用于玉米品种鉴定的SSR标准体系。并以玉米杂交种农大108的纯度鉴定为例,探索了该体系在玉米杂交种鉴定中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三种纤毛虫对土壤微生物量和有效氮磷含量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土壤培养方法研究了 3种纤毛虫对土壤微生物量及氮磷转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向土壤接种肾形虫 ( Colopodia sp.)、尖毛虫 ( Oxytricna sp.)和澳毛虫 ( Australothrix sp.) ,特别是澳毛虫 ,显著地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碳。说明供试的原生动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消长关系。接种澳毛虫显著地降低了土壤有效磷含量 ,而肾形虫和尖毛虫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很小 ,仅在培养后期显著地降低了土壤铵态氮含量 ,3种原生动物特别是澳毛虫 ,显著地降低了土壤氮矿化量和硝态氮含量 ,但提高了土壤铵态氮含量 ,说明 3种原生动物抑制了硝化作用 ,而增强了氨化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