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DNA指纹技术进行玉米自交系类群划分新方法——遗传背景分析法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52个待测玉米自交系和15个对照自交系进行DNA指纹分析,计算待测玉米自交系与各类群对照自交系之间的遗传距离,不用聚类分析方法,直接根据遗传距离进行类群划分,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聚类分析方法相比,遗传背景分析方法是十分有效的玉米自交系类群划分新方法,将52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分为5大类群,即瑞德群,黄改群,P群,旅大红骨群和兰卡斯特群,未发现新的优势类群,除了自交系黄C以外,其他所有玉米自交系的类群划分结果与系谱来源相吻合,并指出黄C属于瑞德群。


鸡肿瘤病料中马立克氏病病毒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共感染的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细胞培养、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和斑点杂交 (Dotblot)的方法从我国不同地区发生肿瘤的病料中同时进行MDV和REV的分离和鉴定。在分离到的 1 3株MDV野毒株中 ,有 4株培养物既能在IFA中与REV的单抗反应 ,又可以用PCR扩增出REV的LTR ;另有 4株培养物能扩增出REV的LTR ,但在IFA中却不与REV的单抗反应。结果表明我国MD肿瘤中存在着REV的共感染 ,且我国MDV某些野毒株的基因组中有可能已经整合进了REV的LTR序列。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病毒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病毒 共感染


营养液强度对AM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菌物系统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在贫营养基质中不同强度Hoagland营养液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 M)真菌Glomus versiforme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菌根侵染率、菌丝量、孢子数间呈显著正相关。在施加5%~50%强度Hoagland营养液时, 菌根真菌的生长与宿主植物高粱根中磷浓度、可溶性糖浓度密切相关,而与氮浓度无显著相关。由此认为:在盆栽生产菌根菌剂时,基质中存在一个临界磷浓度,在这个临界浓度之下,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随磷浓度的提高而增长,超过该临界浓度则会随磷浓度的提高而下降。施用20%、50%强度Hoagland营养液对菌根真菌生长最为有利,其菌根侵染率、菌丝量、孢子数均高于其它处理,因此认为:宿主植物—菌根真菌之间共生关系的基础是营养条件,基质中养分的高低会影响互惠共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在高质量菌剂生产中, 菌根共生体双方的生长发育完全可以由人工控制。施加营养液是一种有效的调控手段,有可能使共生平衡向有利于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方向倾斜,使真菌得到最大程度的生长。
关键词: 高粱 丛枝菌根菌剂 Hoagland营养液


工厂化农业"十五"科技创新进展及未来发展态势
《农业工程学报 》 200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温室环境控制与配套工程设施、工厂化生产专用品种选育、高效和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规范化和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以及产业化示范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主要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外工厂化农业的技术发展态势和我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总体目标.


农田杂草种子库及其动态研究进展
《杂草科学 》 2003
摘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战略 ,它的发展离不开对农田草害的综合治理。农田杂草的发生、消长、演替与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大多数情况下 ,影响杂草种群动态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动态。研究土壤杂草种子的杂草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动态 ,对于研究杂草种群的消长规律、预测杂草群落的演替具有重要意义 ,可为持久稳定控制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综述了农田杂草种子库及其动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详细分析了影响种子库动态的几种主要因素 :农田的耕作方式、农作方式和除草力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