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脱水蔬菜辐照灭菌保鲜研究
《核农学通报 》 1995
摘要: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脱水蔬菜,能有效杀灭微生物,延长货架期半年以上,通过微生物学检验、营养成分分析和吸收剂量测定,提出适宜的辐照剂量为5~7kGyo采用堆码辐照方法,每年辐照脱水蔬菜10余t,均能达到目的。


浙江太湖稻区部分粳稻品种抗瘟性的聚类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1995
摘要:水稻品种的抗瘟性分类是品种抗性遗传研究的基础,也是抗病品种选育和合理利用的依据。80年代以来,国内不少学者应用国内的稳定菌系或日本鉴别菌系对我国部分水稻品种进行了抗性分类研究〔1,2〕;由于稻瘟病菌的变异性和品种抗性机制的复杂性,80年代后期,有些学...
关键词: 粳稻;抗瘟性;聚类分析


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花1号对番红花促花增产的效果试验
《浙江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通过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花1号,对番红花促花技术的研究,试验表明:5、10、50ppm促花1号在番红花球茎花芽分化期浸种处理,均可增加单球球茎花朵数和干花柱产量,增产幅度以50ppm为最大,分别为34.6%和42.1%。
关键词: 番红花,促花1号,浸种,增产


低酚棉品种间杂种棉籽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1995
摘要: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对5个低酚棉品种及其杂种F2棉籽的品质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分析和遗传研究。结果表明:低酚棉品种间杂种F2棉籽的品质性状普遍存在杂种优势,尤其是种仁率、仁壳比、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指数有较强的正向优势。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蛋白质指数和油分指数的遗传效应均以显性效应为主,属超显性性状。仁指与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分别为负相关(r=-06109)和正相关(r=+06242);仁壳比、种仁率、壳指和籽指与蛋白质含量的负相关均较弱,且分别小于它们与油分含量的正相关性。要选育棉籽品质优良的低酚棉品种,应选择籽指较大、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作为杂交亲本,并可对杂种后代进行早代选择。
关键词: 低酚棉;棉籽品质性状;杂种优势;遗传分析


玉米螟和桃蛀螟在玉米上的生态位及其种间竞争
《浙江农业学报 》 1995
摘要:通过1993和1994两年的田间调查,测定了玉米螟和桃蛀螟在玉米田间的生态位和种间竞争系数。结果表明:桃蛀螟已成为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两虫在玉米上的时间、空间和营养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非常相近,其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均大于090;在同一玉米部位两虫共存比例小于10%,其种间竞争系数大于098%。说明两虫在玉米上的竞争激烈。
关键词: 玉米螟;桃蛀螟;生态位;种间竞争


SI系杜洛克母猪的繁殖性能测定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杜洛克猪为世界著名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快、耗料省、产瘦肉多、肉质好等优良特性,是当前我国发展商品瘦肉猪的主要终端杂交父本之一。我们在浙江省有关部门帮助和支持下,于1982年5月从美国布拉斯加州向有关SPF猪场引进杜洛克公猪7个血统、母猪8个血统共数十头种猪。继而进行繁殖扩群。1986年该群杜洛克猪列入“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为中国瘦肉猪新品系选育课题父系选育之一(SI系)。目前已形成250母猪、25头公猪的选育繁殖群,向国内18个省市和省内54个县(市)推广杜洛克种猪6000余头。为明确杜洛克猪(SI系)在本地区自然环境及饲养条件下的繁殖性能,以便更好地为开展杂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该繁育群猪进行了测定分析。一、材料和方法1、测定观察项目:计有产仔数、活仔率、初生重、断奶重、育成率、泌乳力、妊娠期、发情表现及发情周期。2、数据来源:本文收集的数据来自我研究所试验场杜洛克猪繁育群1986~1994年繁殖成绩(2239胎)及专项试验测定结果。泌乳力为1987年测定,其中初产母猪3头,经产母猪3头;母猪妊娠期测定了134头(胎);发情周期观察测定了56头母猪。


D_(Ⅲ-Ⅰ)系母猪的繁殖性能及杂一代肥育性能的测定
《浙江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D_(Ⅲ-Ⅰ)系母猪的繁殖性能及杂一代肥育性能的测定卢伟,华卫东,沈志祥,卢明文,徐步高,顾建国,郑长峰,杜来根(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杭州市灯塔养殖总场)DⅢ-Ⅰ系母猪为SⅠ×DⅢ(杜洛克猪×浙江中白猪)的杂一代猪。自1988年以来杭州?..


突变体Fan5苗色低温敏感性状的遗传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突变体Fan5苗色低温敏感性状的遗传分析董彦君,董文其,张小明,石守鋆,张宏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杭州310021)关键词:遗传分析,低温敏感;苗色GeneticAnalysisofLow-temperature-sensitiveSeed...
关键词: 遗传分析,低温敏感;苗色


ELISA法鉴定大麦品种对黄花叶病毒(BaYMV)的抗性
《植物病理学报 》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供试的国内外大麦品种384个,种植于浙江嘉善县、江苏盐城市和上海市大麦黄花叶病抗性鉴定圃,以感病大麦品种早熟3号为阳性对照,无病田健株为阴性对照。在3月份大麦黄花叶病发病季节,每一品种选可疑株或随机采样品10株,每株采已充分展开的心叶1片,用F(ab')_2-ELISA方法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与症状表现进行比较,探讨应用血清学方法大量检测大麦品种对黄花叶病抗性评价的可行性。


水稻广亲和恢复系92-7的选育和利用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1995
摘要:粳稻广亲和品种02428和籼稻恢复系密阳46杂交,经连续同步跟踪测交,选育成广亲和恢复系92-7。该恢复系与43份籼、粳品种杂交一代的结实率平均为683%,与籼稻的亲和性略优于粳稻;对不同生态型和地理来源品种的亲和性存在多态性;对粳稻野败型不育系无恢复能力,对其余的5种不育胞质均具有恢复能力。利用92-7配组的大部分杂交一代表现生育期短、株高适中、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等优良性状。作者认为粳稻广亲和系/籼稻恢复系的单交法是选育广亲和恢复系的简便有效方法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