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4815条记录
品种抗病性鉴定和评价方法探讨

中国稻米 199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蕨菜加工过程中的保绿试验

浙江农业科学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蕨菜加工过程中的保绿试验周国治,沈国华,何丁喜(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蕨菜为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新近开发的无污染、无残毒的天然野生食品。我国大江南北资源十分丰富,于4~6月采集的嫩苗不仅富含营养成分,而且清香鲜嫩、风味独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数量性状自交效应和品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

土壤通报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品种(系)自交效应的测定,发现自交衰退现象大多发生在营养器官性状,如株高、茎粗、分枝数、节数等;而生殖器官性状则较少发生.世代间性状的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营养器官性状的遗传力较高,而生殖器官性状的遗传力较低;根据亲子世代性状间相关系数,可间接选择具有相关优良性状的子代.品种间杂种优势表现在株高、分枝数、有效花序数、荚数和粒数.株高的双亲平均值与杂种F_1代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

关键词: 紫云英 自交效应 杂种优势 数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蛋下降综合症(EDS_(76))研究进展

浙江畜牧兽医 1995

摘要:产蛋下降综合症(EDS_(76))研究进展何永强,盛祖恬(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室)产蛋下降综合症(EggDropSyndrome,简称EDS76)最早于1973年发生在荷兰,并由荷兰学者VanEck于1976年首次报道,1977年分离到病毒。因该病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保果剂对温州蜜柑的保果效应及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浙江农业学报 1995

摘要:在温州蜜柑始花期和终花期各喷一次保果剂的3年试验结果显示:不同保果剂的保果效应与其气候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冻害年份,以有效微生物群菌液(EM2)和复合叶面肥(0.2%尿素+0.2%磷酸二氢钾+0.2%硼砂+0.2%硫酸锌)的保果效果较好,分别比对照(清水)提高着果率57%和46%;在异常高温年份,以黄腐酸(FA)和EM2保果效果较好,着果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17%和111%;在正常气候年份以EM2和GA3的保果效果较好,着果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0%和17%。EM2和复合叶面肥不仅能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提高着果率,而且还可提高柑桔果实品质和叶片养分含量。

关键词: 冻害;高温害;温州蜜柑;保果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真菌细胞溶壁酶的产酶培养和应用效果

生物技术 1995

摘要:从土样中分离的71株木霉(Trichodermasp.)筛选出一株分解几了质和葡聚糖能力较强的菌株。该菌株在皮、稻草粉、硫酸铵和诱导物为主成份的固体培养基上,经过25℃、84h的培养,产生较高的真菌细胞溶壁酶,能溶解酵母、毛霉、黑曲霉及食用菌等丝状菌丝体的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经选用酵母、毛霉等进行原生质体再生,效果较优。

关键词: 真菌细胞溶壁酶;原生质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辐射农业应用研究的进展与发展战略(综述)

浙江农业学报 1995

摘要:从辐射诱变育种、辐照食品、辐射不育防治害虫和低剂量辐射刺激提高产量诸方面的成果、成就论述了核辐射农业应用的研究进展;评述我国核技术农业应用现状及其与国际先进水平所存在的差距。提出紧密围绕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大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与现代高新技术结合,加强核农学基础性研究等方面的发展战略设想及联系浙江实际,近期研究工作的重点领域。

关键词: 核辐射;农业应用;进展;发展战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籽粒原花色素缺失突变体的筛选及遗传分析

核农学通报 1995

摘要:报道了大麦籽粒原花色素缺失突变体的筛选技术及遗传分析结果,用10~(-3)M叠氮化钠处理干种子,收取M_2代籽粒,用香萆醛-盐酸试剂进行单籽粒非破坏性检测,筛选突变体并加代稳定。研究表明,突变体为单基因隐性,并可发生在不同的基因位点。此外,探讨了突变体的改良和应用途径,认为无原花色素大麦不仅可在啤酒工业中产生显著效益,其饲用价值也有所改良。

关键词: 大麦 原花色素 突变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恶苗病病原──串珠镰孢浙江变种拉丁学名的订正

中国水稻科学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恶苗病病原──串珠镰孢浙江变种拉丁学名的订正Fusariummoniliformevar.zhejiangenseWangetH.K.Chen,ANewPathogenofBakanaeDiseaseofRice¥//水稻恶苗病,又名水稻马鹿苗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氮和糖含量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的影响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在含糖量为22.27%,含氮量分别为1.69%,2.25%,3.01%,3.67%,4.42%和含氮量为3.01%,含糖量分别为13.14%,16.43%,22.27%,29.66%,32.49%的两个系列人工饲料上的取食选择、速率和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初孵幼虫嗜食高氮、低糖含量的饲料,而高龄幼虫则喜食低氮、高糖的饲料。3龄幼虫在含氮3.01%和含糖22.27%的饲料上,相对取食速率最快;5龄幼虫的相对取食速率则随所取食饲料含糖量的增加而加快。取食高氮、糖含量饲料时,5龄幼虫的首次取食前时间显著延长,12h内取食次数减少、取食总时间缩短;取食含氮3.01%,3.67%和含糖22.27%的饲料时,5龄幼虫的取食总时间最长。说明饲料中含糖量的增加有利于高龄幼虫的取食活动。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氮,糖,取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