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几种化学物质对温州蜜柑着果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几种化学物质对温州蜜柑着果的影响王信法,周胜军,马素莲,吴伯荣(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兰溪市茶叶试验场)温州蜜柑是我省柑桔主栽品种。种植面积达9万余公顷,其抗寒性较一般柑桔品种强,但栽培多集中于柑桔区域的北缘,因此,仍常遭受冬春低温严寒的为害...


施用石灰对红壤旱地土壤酸度和油菜产量的影响
《中国油料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在施石灰石粉的长期定位试验中,种植了5季油菜.结果表明:(1)施用石灰使土壤pH升高和交换性铝含量下降,其降酸作用与石灰施用量呈正相关.亩施250、500、750及1000kg石灰石粉的降酸作用分别可维持2、6、7及10年.(2)施用石灰显著增加了每株荚数而提高油菜籽产量,增产幅度为19.7%-2.9.6%.过量施用石灰并未引起油菜产量的降低.(3)施用石灰能显著抑制菌核病(连作二年)和田间杂草。(4)施用石灰使土壤pH>5.8,交换性铝含量<0.7me/100g,油菜可获得较高产量。
关键词: 施用石灰;红壤;油菜;土壤酸度,菌核病


两用核不育水稻7436s的温敏感白苗标志性状的遗传及其育性研究
《作物品种资源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具有温敏感白苗标志性状两用核不育水稻7436S,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表现不育,短日低温可育,该材料在10天苗龄内的苗色具有明显温敏感性,即高温苗色正常绿色,低温表现白色,其临界温度为26.1℃左右,但随着苗龄天数继续增加在低温下生长的白苗能逐渐趋向正常绿色,而不会逆转;该温敏感白苗标志性状受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
关键词: 两用核不育水稻;温敏感白苗标志性状;遗传
红麻纤维长度及其分布的研究(英文)
《浙江农业学报 》 1995
摘要:分析测定了两个红麻品种的三种不同生长类型的纤维长度及其分布。结果表明,红麻初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的纤维长度及其分布分别优于次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同一植株从上到下红麻韧皮纤维长度和木质纤维长度的变化恰好相反,而纤维长度分布的变化两者相似;不同生长类型的植株,生长越充分成熟,其韧皮纤维和木质纤维的长度及其分布都要好;品种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改善栽培条件和选育品种是有可能改良红麻的纤维长度及其分布状况的。


青绿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制作全价颗粒饲料的技术研究
《土壤通报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绿萍、黑麦草、紫云英、黄花苜蓿、印尼大绿豆等主要营养成份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高于大麦、稻谷、玉米等粮食作物.以草节粮,是缓解我国粮、饲料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还研究了青绿饲料制成全价颗粒饲料的关键技术,包括青绿饲料在自然条件下的萎蔫速度,全价颗粒饲料最佳含水量及其对饲料质量的影响,以及制作颗粒饲料的粘合剂等.


密度施肥对造纸用红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耕作与栽培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密肥因子对浙红832的皮、骨和全杆产量以及经济性状,皮、骨、髓比例,木质纤维形态等影响的研究,初步明确了红麻的总收获产量以常规施肥增加钾肥用量,配以每亩定苗密度1.3万株的处理为最高,定苗密度增加,单株韧皮纤维含量比例有所增加,麻杆芯含量相应减少,施有机肥料可以增加皮骨比值,减少髓部含量,对红麻全杆造纸是有益的,定苗密度减少,麻杆芯的木质纤维长度略有增加,其杆芯的造纸性能也可有所提高。
关键词: 红麻,造纸,麻杆芯,密度,肥料,栽培


中国杨梅生态区划研究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杨梅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及杨梅的地理分布,对我国杨梅生态区划进行了探讨。中国杨梅分布在东经97°-122°和北纬18°-33°之间,经济栽培集中在东经103°以东和北纬31°以南地区。杨梅树对低温敏感,喜冬季温暖和春、夏季湿润的气候。根据杨梅的耐寒性,极端最低气温,年降雨量及果实熟期(5-6月)干燥度的分布,将我国杨梅划分为4个生态区:最适宜(I)、适宜(Ⅱ)、次适宜(Ⅲ)和不适宜(Ⅳ).I和Ⅱ区位于我国南部,适宜于杨梅栽培;在Ⅲ区应精心选择小气候,以防御杨梅受冻害。
关键词: 中国;杨梅;生态条件;生态区划


稻田土壤中N的渗漏损失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 1995
摘要:应用大型原状土柱渗漏计研究稻田中N渗漏损失的基本规律及其机制,初步探明硝态氮淋失是稻田土壤中N淋失的重要形式之一,双季稻种植期间的硝态氮淋失量可达20kg·ha-1,N肥用量及品种对N淋失有明显影响,建议每季水稻的N肥用量不超过150kg·ha-1
关键词: 氮素,硝态氮,铵态氮,淋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