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对导入Suwan1玉米种质选育自交系的评价
《玉米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选用地方常用系甸骨11A、红玉米、长3、Mo17、黄早四导入Suwan1种质选育的自交系5份,分别与选定测验种杂交。通过改良系与未改良系、改良杂交种与未改杂交种的比较,结果表明改良系生育期延后,穗行数增加、百粒重下降、单株产量提高,增产幅度在3.9%~43.5%。改良系与选定测验种的杂种优势表现:甸骨11A改良系与红玉米、红玉米改良系与甸骨11A、长3改良系与海014的产量对照优势显著高于相邻对照;红玉米改良系与C500、Mo17改良系与B73和444的产量对照优势为正,长3改良系与龙抗11,黄早四改良系与Mo17和8112的产量对照优势为负,但与相邻对照差异均不显著;甸骨11A改良系与早大黄的产量对照优势为负并差异显著,其杂交种丝黑穗发病率25.3%。
关键词: Suwan1种质 改良自交系 改良杂交种 对照优势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分子植物育种 》 2007 CSCD
摘要:以夏枯草的叶片、茎节、顶芽为外植体在含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的MS培养基中培养,比较其增值率和分化率。发现以茎节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3.0mg/L6-BA+0.1mg/L NAA,分化率为100%,增殖倍数为6.8。以顶芽为外植体,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3.0mg/L6-BA+0.05mg/LNAA或MS+3.0mg/L6-BA+0.1mg/LNAA,分化率分别为88.2%和84.6%,增殖倍数分别为5.8和6.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MS+NAA0.5mg/L,生根率为100%。将生根的组培苗经过驯化移栽后,成活率为93%。表明,叶片难以分化;茎节的分化率效果最好;顶芽的分化能力介于二者之间。


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的控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概述了影响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的因素,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堆肥氮素损失控制的方法,其中包括添加化学物质、调节堆料的C/N、加入微生物固氮、利用吸附性物质,以期为堆肥过程中有效地控制氮素损失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亚麻顶萎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中国麻业科学 》 2007
摘要:从亚麻顶萎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提出了一套综合防病体系。


黑龙江省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马铃薯 》 2007
摘要: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高寒地区,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毒传播媒介少,具有得天独厚的马铃薯生产条件,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马铃薯年种植面积40万hm2。在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是全国第二个马铃薯种植大省。后来由于内蒙古、贵州和甘肃等省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使黑龙江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在全国排名不断下降。就单产来说,黑龙江省马铃薯667 m2产量一般在0.8~1.0 t。黑龙江省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马铃薯生长,单产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粗放等,为此有必要制订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水磷互作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黑河27、黑河29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在控制水磷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积累、保护酶活性(SOD、POD)、水分状况以及根系活力等差异。结果表明,在磷和水分供应充足的情况下,2个基因型大豆生理活性表现极强。低磷和干旱胁迫下,黑河27以较高的根系活力、SOD和POD酶的生理活性,大幅度降低细胞膜透性来抑制和减少低磷和干旱胁迫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磷素营养和水分利用效率,而黑河29主要通过增加根系面积等形态变化来适应低磷和干旱胁迫,这就决定其适应在供磷充分条件下生长。磷高效基因型改善了大豆体内水分状况,提高了大豆的耐旱能力。


设施栽培无核白鸡心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动态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7
摘要:2003年对设施栽培的无核白鸡心葡萄品种果实生长发育动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果实生长表现为双S曲线,经过“葡萄膨大剂”处理的果实,体积增大效果显著,但成熟期延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