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李RAPD的优化反应体系及其在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果树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GACCGCTTGT-3'为随机引物,以奉化李(Prunussalicinacv.Fenghuali)为试材,对中国李RAPD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25μL反应体系中,TaqDNA聚合酶、Mg2+、引物、模板DNA和dNTPs5种主要成分的适宜浓度或用量分别是:1.0U、2.5mmol/L、20ng、40ng和0.2mmol/L。利用该优化反应体系,用10个随机引物,构建了5个中国李品种的RAPD指纹图谱;并以共有谱带率对这些品种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5个中国李品种的共有谱带率平均为33.2%,变异幅度为20.1%~44.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PEPC基因水稻具有初级CO_2浓缩机制的生理特点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原种粳稻Kitaake为对照,研究了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的PEPC的高表达和碳同化特性的关系.结果显示:与原种相比,转PEPC基因水稻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显著增加,经统计分析,气孔导度的增加与光合速率的增加并无相关性.而在高光强下,与CO2浓缩有关的PEPC,CA酶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因此在大气CO2浓度下可显著增加光合能力(50%);无CO2条件下,可减少叶内CO2释放量,从而降低了CO2补偿点.用专一的抑制剂DCDP处理,证明转PEPC基因水稻叶内PEPC的高表达与碳同化能力的提高和Fv/Fm的稳定性有关.用14C示踪20 s,转PEPC基因水稻14C较多的分配在C4光合原初产物天冬氨酸中,意味着叶内存在着一定的C4光合代谢途径.上述结果说明,用代谢工程可以在叶内构建初级的CO2浓缩机制,为转基因的高光效育种技术提供了生理依据.
关键词: 转PEPC基因水稻 CO2浓缩机制 碳酸酐酶(CA) 气孔导度 CO2交换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_1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甘蓝型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_1的研究结果表明,FS-M_1天然授粉、人工授粉自交、自交套袋隔离、兄妹互交、剥蕾自交结角率均为3%左右,平均每角粒数1.3~1.8粒,表明雌性不育性稳定。用FS-M_1花粉授予正常油菜品种,杂交结实率正常,F_1植株自然授粉结实正常F_1植株自交结角率为97%,平均每角21粒,雌性不育花粉对F_1育性无异常影响。电镜扫描发现:FS-M_1柱头乳突细胞扁平干瘪,发育畸形,可能是形成FS-M_1雌性不育的主要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B-916的选育
《中国生物防治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B 916进行自然选育、紫外光和硫酸二乙酯诱变选育。自然选育菌株Z 49的生长速度比原始B 916菌株提高了28.6%,拮抗性能提高了33 3%。紫外光诱变菌株V 34,生长速度比对照菌株Z 49提高了2 2%,拮抗性能提高了100%;比原始菌株B 916生长速度提高了31 4%,拮抗性能提高了166 7%。硫酸二乙酯诱变菌株H 91,生长速度比对照菌株V 34提高了3 3%,拮抗性能提高了16 3%;比原始菌株B 916生长速度提高了32 9%,拮抗性能提高了210 0%。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拮抗细菌 自然选育 紫外光 硫酸二乙酯 诱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栋塑料温室内蔬菜有机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连栋塑料温室配置了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系统 ,且空间大 ,有利于改善温室气流环境 ,抑制病害发生和蔓延。本研究利用连栋塑料温室的设计性能 ,进行蔬菜有机栽培 ,主要包括土壤处理配套技术、施肥和病虫害控制技术体系、合理调节气流环境、品种选用及茬口安排技术 ,为设施蔬菜发展有机栽培提供了技术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菌核病的初步研究
《植物保护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南京地区苜蓿菌核病进行了田间危害调查、病原菌分离培养和苜蓿品种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菌为三叶草核盘菌(Sclerotinia trifoliorum),主要发生在每年3月底至4月底,4月初为发病高峰期,造成整株枯死。三叶草核盘菌生长温度为5~30℃,最适生长温度15~25℃,菌丝扩展速度2.43~2.83 cm/d。苜蓿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抗病性极强的材料有WL414和WL325,抗性较好的材料有WL323、CS40A和CS40R。
利用遥感技术调查乡级土地利用动态
《江苏农业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以 1992年江苏省高邮市武安乡土地利用现状 (线划 )图、TM影像为主要信息源 ,结合实地调查 ,采用人机交互式遥感解译法 ,对该乡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动态调查 ,结果得出 :1992~ 2 0 0 1年间该乡耕地面积减少2 3 7.12hm2 ,城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了 2 85 .19hm2 ;并绘制出 1992年、2 0 0 1年该乡土地利用现状电子地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