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籼粳稻野败型不育细胞质的恢复基因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1994
摘要:自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以来,许多研究者对水稻不同的不育细胞质的恢保关系开展了遗传分析,新城长友报道粳稻BT型不育胞质需一对显性基因,高明蔚等认为籼稻野败不育胞质恢复系是由两对显性恢复基因控制,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和加性效应〔2〕。其中一对为育性恢复基因...
关键词: 水稻;细胞质不育;恢复基因


红麻叶龄促控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麻作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红麻裂叶型晚熟品种青皮3号为材料,研究了叶形、叶龄的变化及其与麻株生长、干物质积累、纤维发育、生理变化、纤维产量、纤维品质的内在相关性,进行叶形、叶龄指标的生长阶段划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叶龄指标管理技术,为红麻叶龄模式栽培体系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叶龄,规律,叶龄指标,栽培体系


浙中丘陵大麦田钾素状况及钾肥效应产前预测研究
《土壤通报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大麦钾肥试验在浙江省中部红壤地区三熟制水稻土上进行,共设置19个试验点。施用钾肥的增产幅度为5.0~131.7kg/亩,其中63%的试验点增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速效钾与相对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675。提出了用“临界水平”和“足够水平”相结合划分土壤钾肥力指标的新方法。对钾肥用量试验中出现的非典型二次曲线模式进行判别;拟定不同钾肥力指标的钾肥用量。用Y=ae指数国数建立土壤测定值与施钾增产量.增产百分率、养分效益、利润、产投比等五项农学与经济效应的相关关系,作为产前预测的依据。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大麦;土壤钾肥力;农学与经济效应;产前预测


生物农药和人类的绿色食品
《今日科技 》 1994
摘要:病害、虫害以及杂草是当今农业生产的主要防治对象,农业是生产人类食品的基础,人类要得以繁衍、生存和发展,就要发展农业;要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就要加强对病害、虫害、杂草的防治.据不完全的统计,在美国每年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达11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农业总产量的20%—30%,俄罗斯每年损失约5千亿卢布,约占农业总产量的15%左右.


兔粪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价值
《浙江畜牧兽医 》 1994
摘要:兔粪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价值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陈立新由于家兔繁殖快,生产效率高和产品的多种用途,使养兔业在许多国家发展迅速。1993年我国家兔饲养量达到2.9亿多只。据测定,1只兔平均日产新鲜硬粪约100克,每年可产36千克干粪。1个年存栏100...


抗独特型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浙江畜牧兽医 》 1994
摘要:抗独特型抗体的制备和应用(浙江省农科院牧医所)王一成抗独特型(抗-Id)抗体是近年来生物技术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非常活跃,尤其作为人、畜疾病防治的一种新制剂,已展示出十分诱人的前景。关于独特型的结构基础,抗独特型抗体的分类和...


桑园养分平衡施肥法中肥料的定量研究
《蚕桑通报 》 1994
摘要:针对我省桑园施肥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配方施肥中养分平衡施肥理论,经肥效试验后,演算出平原、海涂、山地丘陵地桑园简易的定量用氮公式,按合理的用氮量与氮、磷、钾用肥比例,实施以简化操作、提高肥效为中心的桑园优化施肥技术、在本省进行中试与推广。


碳──14对水稻诱变效应与处理时期的关系
《浙江农业学报 》 1994
摘要:碳──14对水稻诱变效应与处理时期的关系陈秋方,王彩莲,慎玫,徐刚,吕忆梅(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3l002l)Relationsmpsbetweenmutageniceffectsandtreatedstagesofriceplantsby14Ch...
关键词: 碳一14;水稻;处理时期;诱变效应


红壤水田秸秆还田对三熟各季作物的增产效应
《浙江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针对红壤水田有机质缺乏,土壤肥力低的状况,开展不同量秸秆还田对麦稻稻三熟的增产作用试验,初步明确三季都实行秸秆还田增产作用最明显,其中生育期较长的小麦和晚稻增幅比早稻大,生产上应优先考虑这两季作物实行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数量早稻直控制在每亩200kg左右,晚稻和小麦可以适当增加。文章还对秸秆还田的效益进行分析。增加经济收入,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是红壤水田高产高效、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秸秆还田,三熟,红壤水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