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新品种“申香粳4号”抗稻瘟病性能测定初报
《上海农学院学报 》 1995
摘要:应用软X射线辐射选育的矮秆、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申香粳4号抗稻瘟病菌谱广,在所测的88个菌株中(分属于7群24小种),能抵抗87个菌株中,抗菌株率达98.86%。而秀水122、秀水04、丙620和花培15等品种,抗菌株率较低,分别为18.0%、22.99%、23.19%和13.64%。同时,在全国稻瘟病防治研究、品种抗瘟性联合鉴定试验中,申香粳4号品种抗叶瘟的抗性平均为2.5级,穗瘟抗性平均为0.64级。与抗病对照品种Tetep的抗性相近似。
关键词: 水稻,申香粳4号,稻瘟病,抗菌株率


低盐化酱腌菜的保存方法
《中国酿造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酱腌菜的低盐化是当今世界食品发展的总趋势。本文从控制成品初期污染菌数、渗透压、水分活性、有机酸、加热杀菌、空气与光线、低温贮藏、防腐剂及包装材料各方面介绍了酱腌菜低盐化的保存技术,解决了低盐酱腌菜保质期短的问题。


低酚棉研究进展(下)
《世界农业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低酚棉研究进展(下)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许馥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朱乾浩,俞碧霞四、显性单基因低酚棉研究进展埃及于60年代初用辐射育种法在海岛棉Giza45中选到一个无色素腺体突变体,经连续三代选择、稳定后定名为Bathim110,并发放。该品种的无...


红壤旱地分带复种制的生态功能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1995
摘要:红壤旱地分带复种制Ⅰ(A带小麦-甘薯、B带马铃薯/春玉米/绿豆)和Ⅱ(A带小麦-甘薯、B带黑麦草/春玉米/绿豆)比对照Ⅲ(小麦-甘薯)增加产量47%~65%;能量产投比高0.37~0.59,劳动生产率提高2.5~5倍;分带复种制生态系统N、P、K均有盈余,对照Ⅲ的小麦-甘薯生态系统P、K表现亏缺,N有盈余。但是,分带复种制磷的利用率(O/I)较低,约28%~41%。
关键词: 红壤;带状;复种制;旱地;生态功能


低酚棉研究进展(上)
《世界农业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低酚棉研究进展(上)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朱乾浩,俞碧霞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许馥华一、低酚棉发展概况棉花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它不但是人类所需优质天然纤维的主要来源,而且还是仅次于大豆的油料作物和极好的植物蛋白源。限制棉子蛋白利用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种植的...


中国双季稻田中氮素的淋失研究(英文)
《浙江农业学报 》 1995
摘要:稻田中氮素淋失的主要形态是硝态氮而不是铵态氮,为此稻田施用氮肥会对地下水体环境构成潜在的硝态氮污染危险.在双季稻田中,硝态氮淋失呈现典型的二次曲线型季节性消长,早季的淋失高于晚季.在300公斤N/公顷施氮量和540mm排水量条件下,双季稻田中氮素淋失总量可达27公斤N/公顷,其中硝态氮占85%,铵态氮占15%.碳铵的氮素淋失高于尿素.包膜尿素可以有效减少氮肥的淋失.


我国小麦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麦类作物学报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概述了我国30多年来小麦诱变育种所取得的成就,列举了诱发获得的小麦突变体类型,介绍了提高小麦诱变育种效果的技术进展。


晚稻品种间钾效率的差异评价
《土壤通报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根据田间试验和植株分析资料,从不同供钾水平下晚稻的产量潜力及钾素生产效率等角度评价了17个晚稻品种的钾效率,并对钾素生产效率与若干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初探.


早籼常规品种与优质品种(系)的性状差异分析
《浙江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早籼常规品种与优质品种(系)的性状比较结果表明,穗部性状、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等19个性状,有17个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有5个穗部性状和碾米品质中的整精米率,常规品种显著高于优质品种(系),外观品质性状优质品种(系〕均极显著优于常规品种.通径分析表明,影响单株籽粒产量的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依次为每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依次为单株有效穗数>每德实粒数>结实率>着粒密度。影响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的遗传因素主要是谷粒的形状,其次才是垩白。
关键词: 常规品种;优质品种(系);性状差异


红壤旱地分带轮作制中地表覆盖对作物防旱效果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1995
摘要:红壤旱地地膜和稻草覆盖试验表明:覆盖能提高冬春期间的土壤温度0.4~2.6℃,增加土壤绝对含水量0.5~3.3%;降低伏秋期间的土壤温度6.9~8.4℃,增加土壤含水量1.7~2.5%。覆盖协调了土壤中水热间的矛盾,促进了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进程,能防御10~12天的季节性干旱,使作物年增产率达10.6~17.0%,降水利用率提高到7.80~8.25kg/mm·ha。
关键词: 红壤旱地;覆盖;抗旱;降水利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