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复种玉米两撒直播模式研究与应用
《山西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对小麦复种玉米模式在晋南麦区乃至黄淮麦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小麦复种玉米两撒直播与常规栽培模式产量的差异 ,分析了两撒直播模式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在目前生产水平下 ,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简化、高效、满负荷栽培 ,而且是一种高效、稳定的物质生产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单(糯)41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玉米科学 》 2002
摘要:晋单 (糯 ) 4 1玉米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1996年以自选系N96 0 3作母本 ,自选系N96 0 5作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黄糯玉米杂交种 ,经 1997~ 2 0 0 0年的品比、生产试验、专家田间鉴定、抗病鉴定、品质分析 ,该品种生育期较短、抗逆性好、品质优良、高产稳产 ,适宜在我国玉米种植区种植 ,且可以单种 ,复 (套 )种 ,春、夏、冬播种 ,该品种是目前鲜食玉米青穗直接出售或速冻、真空包装保鲜加工以及糯玉米糁、糯玉米面、糯淀粉等深加工的理想品种 ,种植密度为每公顷 4 5 0 0 0~ 5 2 5 0 0株[1] 。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地区土壤环境中SAS的分布和降解特点
《应用生态学报 》 2002 CSCD
摘要:采集了江苏省吴县市不同利用、不同乡镇和环境影响类型下的土壤样品 ,采用比色法分析其SAS含量 ,并以LAS为标物研究了SAS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行为 .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环境中SAS达 2~ 10mg·kg-1,并在土壤全剖面检测到 .土壤环境中SAS含量与土壤性质及其环境影响特点有关 .LAS在供试土壤环境中的降解符合土壤有机质分解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其半衰期为 10~ 16d ,因土壤种类而异 ,说明SAS作为特殊的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滞留性及其可能的环境危害 .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嫩枝扦插育苗技术
《烟台果树 》 2002
摘要:葡萄通常采用硬枝扦插育苗,若应用夏剪下的幼嫩枝梢育苗,可达到废物利用、快速育苗的目的。经过几年嫩枝扦插育苗的实践表明,利用当年抽生的幼嫩新梢扦插,能在短时间内培育大量优质苗木,繁育速度快,成苗率高,容易操作,是解决生产大量急需优质苗木的一条新途径。现将其操作规程介绍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硬粒小麦温光敏雄性不育系DT-94的转育及利用研究简报
《麦类作物学报 》 2002 CSCD
摘要:利用低温短光照胁迫 ,选出了 DT- 94硬粒小麦温光敏核型雄性不育系 ,同时转育出 DT- 32 84、DT- 199-2 0 1等新的温光敏雄性不育系 ,并筛选出 DT- 94 / 0 2 8、DT- 94 /澳 17等强优势组合 ,为小麦超高产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对麦红吸浆虫生化抗性机制的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02 CSCD
摘要:1995~2002年,在田间虫圃对1254份小麦品种(系)损失率鉴定结果的基础上,对17份小麦品种(系)总酚、单宁、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酚类、单宁类物质是小麦抗麦红吸浆虫两种很重要的次生代谢物,而酚类物质尤为重要,随抗性级别的不同,其诱导抗性效应不同。可溶性糖对抗性影响不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应县小黑豆”对SCN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SSR及ISSR分子标记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2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应县小黑豆”ד晋豆23”杂交组合F2群体为材料,用塑膜钵柱法进行抗性鉴定,利用分离体分组分析法(BSA)结合SSR和ISSR标记技术对抗性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筛选和定位,旨在实现大豆孢囊线虫抗性育种中亲本和杂交后代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筛选到2个与抗SCN基因座位连锁的分子标记:Satt038和ISSR811。Satt038片段含180bp和185bp,为共显性标记,在F2群体中的分离比为1:2:1;ISSR标记ISSR811为显性标记,片段长350bp,F2群体分离比为1:3。2个标记在F2群体中呈孟德尔式遗传。通过JOINMAP分析,微卫星标记Satt038、ISSR标记ISSR811与抗SCN基因座位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6.9cM和10.2cM。还探讨了分子标记Satt038和ISSR811用于大豆抗SCN育种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可能性。
西葫芦新品种晋西葫芦一号
《吉林蔬菜 》 2002
摘要:“晋西葫芦一号”是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培育而成的,已于2001年3月16日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长势强,植株矮生,节间短,叶片深绿色,一般4~5节开始着生第一雌花,且雌花多,瓜码密,一株可同时坐瓜3~4个。早熟性好,播种后40天即可收获250g的嫩瓜。嫩瓜长棒形,皮绿色,有细密白色斑点,光泽度好,粗细均匀,瓜长20~25cm,横径4~5cm,单瓜质量250~300g。瓜皮薄,肉厚,瓜籽少,可食部分多,宜生调。商品性好,能做特菜供应市场。成熟瓜长28~32cm,横径7~7.5cm,较“早青一代”横径细 1/2,一般 667m2产量达 6 500~7 000kg。 平均病毒病发病率为15.4%,病情指数11.0;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