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97条记录
农情遥感信息服务与野外监测云平台构建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发农情遥感信息服务与野外监测云平台,实现农情遥感产品数据动态可视化空间展示、统计分析与野外数据采集,为辅助遥感影像解译、产品精度检验和农业部门相关决策制定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B/S和C/S混合模式下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结合GIS、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关键技术,基于Arc GIS Server、JS API和离线地图包,通过构建统一的云平台数据访问接口,提供Web和移动端一体化和按需共享方式的遥感应用服务。【结果】在建设农情遥感信息一体化数据库基础上,云平台能够实现遥感产品服务自动发布、空间可视化查询定位、统计分析、离线地图下载、野外数据采集等功能。自2015年平台运行后,已实现海量农情遥感产品的有效管理、野外验证和地面农情数据的定位与采集。【建议】监测云平台在满足现有业务需求的同时,需转向多终端、智能化、操作便捷的轻量级应用模式,为不同层次用户提供随时按需的一站式、精细化智能终端在线服务。

关键词: 农情遥感 野外监测 可视化 云服务 移动互联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种抗倒伏能力定性定量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评价小麦品种抗倒伏能力,以2015-2016年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水地组参试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倒伏指数、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利用多试点倒伏鉴定结果,对84个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的抗倒伏能力进行了初步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84个小麦品种平均倒伏指数为7. 06,倒伏指数≤3. 50的品种有40个,占参试品种的47. 6%,倒伏指数≥20的品种有8个,占参试品种的9. 5%,河南省区域试验参试小麦新品种抗倒伏能力总体上处于较好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倒伏指数与倒伏面积、倒伏级别、严重倒伏点率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 977**,0. 912**,0. 906**,说明倒伏指数能较好地评价小麦品种的抗倒伏能力。主成分分析表明,倒伏指数、倒伏面积、倒伏级别和严重倒伏点率(2017版标准)是本研究中衡量品种抗倒性最好的指标。综合倒伏指数和倒伏参数(包含严重倒伏点率、倒伏点率、倒伏面积和倒伏级别)对品种进行抗倒性表型聚类分析,比单独应用倒伏指数或倒伏参数效果更好。上述方法在单点或多点试验中均可有效地定性和定量小麦品种抗倒伏能力大小,同时可推广到其他禾谷类作物抗倒伏能力鉴定研究,可有效估测小麦品种抗倒伏能力大小及准确地进行品种分类。

关键词: 小麦 抗倒性 倒伏指数 主成分分析 定性和定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地高光谱和低空航拍数字图像遥感监测小麦条锈病的比较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2018 CSCD

摘要:分别利用近地高光谱和低空航拍数字图像同时对田间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近地高光谱遥感参数DVI、NDVI、GNDVI和低空航拍数字图像颜色特征值R、G、B与病情指数存在极显著相关性,整体上,所选近地高光谱参数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要优于低空航拍数字图像参数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而且近地高光谱参数DVI、NDVI、GNDVI与低空航拍数字图像参数R、G、B之间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分别建立了基于近地高光谱参数GNDVI和低空航拍数字图像参数R的田间小麦条锈病病情估计模型,模型均达到较好的拟合效果,其中近地高光谱参数GNDVI对小麦条锈病的监测效果好于低空航拍数字图像参数R,而低空航拍数字图像具有可以进行大面积快速监测的优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或参数来估计田间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流行程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熏蒸剂及生物菌肥对日光温室番茄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番茄圣罗兰3689为材料,通过3种土壤熏蒸剂和2种生物菌肥处理,研究了土壤熏蒸剂及生物菌肥对日光温室番茄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威百亩熏蒸抑制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激发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石灰氮熏蒸抑制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激发土壤蔗糖酶活性,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棉隆熏蒸抑制土壤脲酶活性,激发土壤蔗糖酶活性,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随着2种生物菌肥的施入,土壤酶活性都趋于恢复和提升状态。威百亩熏蒸剂结合金汇生物菌肥处理番茄产量最高,为118 294 kg/hm~2;其次为棉隆熏蒸剂结合ETS生物菌肥处理,番茄产量为110 938kg/hm~2;石灰氮结合生物菌肥处理番茄产量最低。

关键词: 土壤熏蒸剂 生物菌肥 番茄 土壤酶活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少底肥施用量和农药施用次数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及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郑麦103、郑麦101、周麦18、矮抗58为试验材料,研究减少底肥用量、减少农药施用次数对小麦病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3种底肥水平(习惯施肥量、减肥20%、减肥40%),以及3种农药水平(防治小麦条锈病及白粉病施药2次、减药1次、减药2次),探讨小麦在不同减肥及减药水平对病害发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底肥用量对基本苗无影响,与冬前茎蘖,最大茎蘖、有效茎蘖、产量呈正相关。与习惯用量相比,减肥20%,减产幅度很小,减肥40%,减产幅度较大。防治白粉病及条锈病时不同施药次数对试验品种的病情指数有一定影响,与产量呈正相关。减药1次减产幅度较小,减药2次减产幅度较大。在经济效益方面,结合肥料、农药等成本估算,在减肥20%、减药1次处理下,产生的经济效益最高。在现有肥力水平和推广抗病品种前提下,减少底肥用量20%,防治白粉病和锈病施药减少1次,可以达到较好种植效益。

关键词: 小麦 减量 底肥用量 农药喷施次数 白粉病 条锈病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应用及展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概述了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产量及有关性状、抗逆性和品质性状等杂种优势及其遗传特性、生理生化基础研究。河南省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育成了40多个强优势双低油菜杂交种,其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2003-2016年在省内平均单产为2 288. 6kg/hm2,比1978-2000年的平均单产提高50%,比全国同期平均单产高23. 58%。今后河南省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方面,重点是选育和推广高含油量、抗倒伏、抗裂角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强优势杂交油菜品种,同时加强抗根肿病的防控和抗病品种选育,充分挖掘油菜在菜用、肥用、饲用、蜜用和观赏等多功能利用潜力。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优质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三系 杂种优势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保护性耕作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并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农艺措施之一.基于河南省长期定位试验2011—2016年数据,分析不同耕作措施(传统耕作、免耕和深松处理)对土壤水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2016年免耕和深松耕作处理下冬小麦拔节期平均相对保墒率分别为7.3%和-0.68%,且免耕较传统耕作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拔节期0~60 cm土壤贮水量.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提高了冬小麦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0~10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而深松耕作并未明显提高冬小麦拔节期土壤平均含水量.此外,免耕较传统耕作能够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尤其在较干旱年份其增产效果更优.因此,免耕的蓄水保墒及增产效果在较干旱年份明显优于深松耕作.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水分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串联重复序列在高粱基因组中的特征及分布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粱全基因组及基因中不同结构区域为研究对象,从Phytozome数据库中下载高粱基因组数据及基因注解数据,利用重复序列分析工具(Phobos v3.3.12),检测串联重复序列在不同区域的密度变化、模体类型及其在基因内与基因间的位置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高粱基因组中5'UTR、UI200、UI500中重复序列密度较高,分别为25 655 bp/Mb、16 761 bp/Mb、10 718 bp/Mb,其余区域密度差别不大,约为6 000 bp/Mb。在基因内及基因间区域中,重复序列模体主要为二碱基和三碱基重复,占到总密度的30%以上;特别在基因编码区(CDS),重复序列模体主要为3的倍数(如三碱基、六碱基等)。并且串联重复序列在基因组中并非随机分布,在基因间隔区,串联重复序列的分布明显靠近基因,这样的分布特征可能与其基因转录调控有关;在内含子(Intron)区域,更多的重复序列分布偏向于内含子两端,这可能与内含子剪切有关。

关键词: 高粱 基因组 串联重复序列 密度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宝天曼珍稀园林树种陕西紫茎的群落特征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陕西紫茎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分布机制,采用样地法,对陕西紫茎的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陕西紫茎群落物种丰富,植物科属组成较为分散,从属的地理成分上看,温带分布的属占据优势,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叶的性质以中型叶、单叶、草质为多,群落结构复杂,具有一定的层间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根据陕西紫茎的观赏特性和生态习性,提出河南省营造陕西紫茎风景林的群落配置方式。

关键词: 宝天曼 陕西紫茎 植物区系 群落结构 风景园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烟区烟草病毒病种类与分布

烟草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近年来河南省烟草病毒病的种类及分布状况,利用9种病毒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15—2017年间河南11个烟叶产区的566份病毒病样品进行了系统检测。结果表明,河南烟区病毒病总检出率为96.47%;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烟草蚀纹病毒(Tobacco etch virus, TE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 PVY)和烟草脉带花叶病毒(Tobacco vein banding mosaic virus, TVBMV)5种病毒在河南烟区危害最为严重,且TMV已发展为河南烟区病毒的优势种。全省侵染类型中单一病毒侵染率为34.63%,TMV的单一病毒侵染率最高,为26.86%;两种及以上病毒复合侵染率为61.84%,复合侵染主要存在5种类型,即TMV+CMV、TMV+CMV+TEV、TMV+TEV+PVY、TMV+TEV+TVBMV、TMV+CMV+TEV+PVY,侵染率分别为18.73%、3.36%、3.89%、5.83%和7.24%。因此,河南省11个烟叶产区的主要病毒种类确定为TMV、CMV、TEV、PVY和TVBMV,侵染类型为TMV+CMV、TMV+CMV+TEV、TMV+TEV+PVY,TMV+TEV+TVBMV、TMV+CMV+TEV+PVY。

关键词: 烟草病毒病 ELISA检测 种类 分布 侵染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