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数量遗传性状基因定位方法研究进展
《河北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解析数量遗传性状基因是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分子生物学、各种组学和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不断突破促进了分子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标记技术也不断更新,逐渐成为数量遗传性状基因挖掘的重要方式之一。简要介绍了数量遗传性状基因定位方法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展望了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牵引式液压打包机除尘系统设计与试验
《河北农机 》 2021
摘要:快速高效的秸秆清选除尘系统,解决了液压打包机生产应用的关键问题,提高了秸秆质量,增加了秸秆的经济价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关键词: 牵引式液压打包机;秸秆除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一水灌溉时间对冬小麦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海河平原区最佳春一水灌溉时间,挖掘节水灌溉制度下冬小麦产量潜力。【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冬小麦品种‘衡0628’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春灌一水时间处理(3月15日,a1;3月20日,a2;3月25日,a3;3月30日,a4;4月4日,a5)和1个对照(春灌二水),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3月31日—4月2日有效降雨为42.0 mm。春灌一水条件下,灌浆期SPAD值、净光合速率(Pn)随着灌水时期的推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其中a3最高,在灌浆后期SPAD值和Pn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与CK差异不显著。春灌一水条件下,a3处理在花后12~27 d的平均灌浆速率最高,为1.98 mg/d,且在花后27 d灌浆速率仍高于其他处理。春灌一水条件下,花期之前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随着灌溉时期后移逐渐减少,a3处理灌浆中期和收获期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a3处理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为春灌一水各处理中最高。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随着灌水时间的推迟均是先增大后减小,其中a3处理显著高于其他春灌一水处理,a3、a4、a5处理千粒质量显著高于a1、a2处理;a3处理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溉水利用效率(WUEI)显著高于春灌一水各处理,a3水分利用效率与CK无显著差异,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高于CK。【结论】综合考虑有效降雨时间和春灌一水时间,在拔节期前后有有效降雨的条件下,海河平原区春灌一水应该根据降雨时间提前5~8 d进行灌溉,能获得较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5份引进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及利用潜力分析
《玉米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国内广泛种植的先玉335双亲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25份国外玉米自交系进行两年配合力测定试验,通过对供试国外玉米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组配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及较对照的优势等进行分析,筛选出一般配合力优良的国外玉米自交系,提出其合理利用的方案。结果表明,供试国外自交系中PHWG5、787、78371A、6M502、LH128等产量GCA效应值表现优良,LH194、L139、OS602等宜机收性状GCA效应值表现优良。综合产量、倒伏率和收获时含水量的GCA表现,PHN29、PHM10、PHR32等3份自交系表现较好。杂交组合PHWG5×PH6WC的产量在所有组合中最高,且较4个对照品种增产幅度都较高,可进一步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精料肥育对奶公犊生长性能及生产效益的影响
《中国奶牛 》 2021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高精料肥育模式下奶公犊的生长规律及该模式下的生产效益。试验选用300头日龄为210±2.07d、体重为243±17.01kg的荷斯坦牛公犊进行试验,综合月龄和体重指标进行肥育阶段划分,分为肥育前期(7~9月龄)、饲料过渡期(10~11月龄)、肥育后期(12~18月龄),通过提高日粮精料比例,逐阶段提高日粮能量浓度,试验期共360d。结果表明:肥育前期,牛群个体平均增重为70kg,其中7~8月龄平均日增重在1.4kg以上;饲料过渡期日增重为1.43kg,较9月龄日增重(1.00kg)有明显提升;肥育后期12月龄与13月龄日增重分别为1.46kg和1.6kg,在该饲养阶段内群体达到最高增重水平,随后日增重呈波动式下降趋势;17月龄以后平均日增重降到1kg以下,且随着肥育月龄增大,肥育期间耗料增重比呈上升趋势。经济效益方面,高精料肥育奶公犊模式全期毛利润与年均利润率比传统外购架子牛肥育模式分别高1311元/头和2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奶公犊高精料肥育模式可以在我国大、中型奶公犊肥育场推广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钾胁迫下不同耐低钾玉米品种(系)开花后根系生长和结构的变化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土壤缺钾常引起植株早衰,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从玉米开花后根系形态、结构和活性等参数的变化,研究低钾胁迫下玉米早衰的机理。[方法]以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和钾敏感玉米自交系D937为试材,进行池栽试验。设置天然低钾土壤(低钾,-K)和正常供钾(CK,+K)两个处理,分别于玉米开花后测定根系形态、结构和活性等参数。[结果]与正常供钾处理相比,低钾处理降低了90-21-3和D937根系中钾素含量,抑制了根系的生长,破坏了根系结构,引起根系活力降低。低钾胁迫下,90-21-3的第一层节根数目和根系干重分别显著降低了20.37%和42.24%,D937分别显著降低了39.06%和59.64%;90-21-3的第二层节根数目和干重分别显著降低了23.40%和39.30%,D937分别显著降低了36.67%和59.86%。随着玉米的生长,低钾胁迫下90-21-3和D937的根系活力以及第一层和第二层根的长度、表面积、体积和侧根长度整体均呈现降低趋势,D937降低幅度大于90-21-3,根平均直径整体逐渐增加。低钾胁迫下90-21-3根系解剖结构完整,外皮层和内皮层完整,大、小导管形状规则,结构清晰可见;D937根系解剖结构受破坏严重,外皮层和内皮层结构被破坏,导管形状不规则,大、小导管结构模糊甚至消失。与正常供钾相比,低钾胁迫下90-21-3的大导管直径、小导管直径、大导管面积和小导管面积分别降低了11.15%、14.37%、21.07%和30.21%;D937分别显著降低了33.99%、22.86%、56.43%和40.55%。[结论]低钾胁迫显著降低了玉米开花后根系的生长和结构的稳定性。与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相比,钾敏感自交系(D937)在低钾胁迫下大面积皮层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内皮层结构不完整,导管形状不规则,大导管周围的小导管结构模糊,甚至消失,质膜透性高,影响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利用。而耐低钾玉米90-21-3在生育后期能够维持较大根系体积、根系活力以及输导组织,增强低钾胁迫下根系对外界钾素的吸收和运移能力,延缓根系衰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拉枝角度对'宫崎短枝富士'树体生长、果实品质和质地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不同拉枝角度对'宫崎短枝富士'树体生长、果实品质和质地的影响,为燕山地区矮化中间砧'宫崎短枝富士'适宜拉枝角度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以SH6矮化中间砧'宫崎短枝富士'2a生树为试材,设置90°、105°、120°、135°4个拉枝角度,经过3a连续拉枝处理,调查结果期树体生长量、成花率、果实品质,并结合TPA法测定果实质地参数,分析比较不同拉枝角度下'宫崎短枝富士'树体生长、果实品质、质地的差异.随着拉枝角度增加,果树树高、冠径、干周、新梢长度明显降低,短枝比例增加,中长枝比例降低,成花率显著提高;120°的果形指数最大,可溶性固形物最高,其次是105°、90°和135°差异不显著,但135°单果质量显著降低;果实各质地数值先增后降,120°测量值最大,90°、105°差异不显著,135°果实断裂性明显降低.通过增加拉枝角度减缓树势、促进成花、提高品质是燕山地区矮化密植栽培的重要措施,分析后认为120°是矮化中间砧'宫崎短枝富士'最优拉枝角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