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6636条记录
基于PCR技术的DNA分析测试关键要素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多数国家对转基因生物研究与产业化日趋积极,把发展生物技术作为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选择,力求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革命的先机与制高点。随之而来的是公众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关注。转基因生物成分分析作为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基于PCR技术的转基因产品核酸成分分析是最经典、最广泛使用的方法。虽然此方法已普遍应用,但国内外鲜有较为全面的阐述此类分析测试要素的报道。为此,本综述对国内外相关方法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比对和研究,结合已有的分析测试实验室的经验,提出了PCR测试体系的关键要素主要是标准和指南、方法的确认、标准物质及能力验证等四个方面,且在文中简明扼要的论述了各个部分的要点,供转基因核酸成分分析及相关领域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转基因生物 分析测试 方法确认 标准物质 能力测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FLIR ONE的番茄机械损伤检测

贵州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提高番茄机械损伤检测效果,针对番茄机械损伤在可见光图像中特征不明显、检测较困难的问题,进行了番茄机械损伤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检测时先用Android手机通过FLIR ONE热成像摄像头对经过主动热激励的番茄拍照;然后对热成像进行图像处理,找出损伤部位;最后计算出包括损伤部分平均温度、正常部分平均温度、损伤占比在内的机械损伤缺陷参数。经验证:检测技术应用于番茄机械损伤定性与定量检测的准确性均较高,检测方法方便、成本低。

关键词: 番茄 机械损伤 热成像检测 Android手机 FLIR ONE 图像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京津冀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分析

农业科技管理 2019

摘要:农业科研院所是推进农业协同创新的重要主体,文章在分析京津冀三地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模式,即农业科研院所主导型、高等院校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的基础上,从协同创新动力机制、保障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这4个方面梳理了区域农业协同创新面临的阻力,提出了探索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平台内生动力机制、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等构建农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省级农业科研院所 协同创新 运行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生产用能结构变化特点及消费弹性分析

天津农业科学 2019

摘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用能一直以煤炭等直接能源及化肥、农药等间接能源消耗为主,在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下,如何科学合理用能已成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1980—2015年我国农业生产用能数据,在明确农业生产用能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生产用能结构变化特点进行了总体分析,并采用消费弹性分析法,对我国农业生产用能的消费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直接能源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能源,间接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普遍低于农业经济增长速度,而可再生能源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说明我国农业生产用能结构正在朝着更为优化的方向发展,这将有利于我国能源的节约化、清洁化和安全化。

关键词: 农业生产用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消费弹性 可再生能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诊治报告

中国兽医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2017年天津市静海区某饲养规模400头母猪场内断奶仔猪出现发烧,消瘦,呼吸困难,部分关节肿胀及死亡等现象,其发病率在80%左右,病死率约为30. 0%。根据临床发病情况、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副猪嗜血杆菌(HPS)混合感染。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猪场于2016年7月份之后,每批保育猪自50日龄左右开始出现发病,病猪最初表现为发烧,体温40℃~41℃,部分体表发红,扎堆,食欲降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温室智能化闭环式节水灌溉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贵州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实现设施温室的智能水肥浇灌,提高水肥利用效率,进行了设施温室智能化闭环式节水灌溉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该系统包括Zigbee终端环境参数采集器,将环境参数数据通过无线传感网络WSN发送至Zigbee协调器;arm控制器采用轮询方式收集环境传感器数据,避免采集器数据发送碰撞;通过设定浇灌参数并结合环境参数,给浇灌控制器发送浇灌指令;浇灌控制器通过流量计返回数据进行闭环反馈式控制驱动电磁阀实现水肥精准浇灌.

关键词: 智能灌溉 控制系统 水肥一体化 Zigbee 设施温室 精准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奶牛产奶量、乳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奶牛 2019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月龄(25~27月龄)、胎次(1胎)、泌乳天数相近且健康的泌乳高峰期荷斯坦牛230头,其中高产牛(日产奶量34.00±2.50kg)140头,中产牛(日产奶量27.01±2.38kg)90头。高产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0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1g/(头·d)复合植物提取物;中产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1g/(头·d)复合植物提取物,预试期3d,正试期30d。结果表明:(1)日粮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后,中产牛日产奶量提高1.95%(P>0.05),高产牛提高3.42%(P>0.05)。(2)复合植物提取物对中产牛、高产牛的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体细胞数及尿素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日粮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中产牛经济效益增加1.56元/(头·d),高产牛增加3.66元/(头·d)。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添加1g/(头·d)复合植物提取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奶牛产奶量和经济效益,但对乳成分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复合植物提取物 奶牛 产奶量 乳成分 体细胞数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尾寒羊LHR基因组织表达、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性状的关联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摘要:为了揭示LHR基因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HPOA)中的表达规律、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深入了解其对小尾寒羊产羔性状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6只小尾寒羊(FecB++型单、多羔母羊各3只)的生殖及脑组织中LHR基因的表达谱进行分析,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380只小尾寒羊和380只其他品种绵羊(小尾寒羊、滩羊、苏尼特羊、策勒黑羊、湖羊和草原型藏羊)LHR基因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LHR基因在小尾寒羊大脑、下丘脑和卵巢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卵巢高表达.LHR基因在小尾寒羊多羔群体卵巢、大脑和下丘脑的表达均极显著高于单羔群体(P<0.01).分型发现LHR基因中,4个SNPs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多羔和单羔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7个SNPs在大多数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0.05);关联分析表明,LHR基因有1个SNP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显著相关(P<0.05),2个SNPs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呈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发现,LHR基因的3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产羔性状存在一定程度相关,暗示其可能参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调控.

关键词: 绵羊 多羔 LHR基因 组织表达 SNP 关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不同繁殖状态下SIX1和TEF基因的表达特征分析

家畜生态学报 2019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SIX1和TEF基因在苏尼特羊(Sunite sheep,SNT)和小尾寒羊(Small Tail Han sheep,STH)相关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有助于揭示上述2个基因在绵羊季节性发情和繁殖调控中的重要作用.选取季节性发情的SNT母羊在短光照(模拟繁殖季节)和长光照(模拟休情期)条件下及常年发情的STH母羊在不同繁殖时期(卵泡期和黄体期)的下丘脑等10种组织,利用qPCR技术分析上述不同繁殖状态下各组织中SIX1和TE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SIX1基因在SNT和STH的垂体组织中均高表达,其它组织中微弱表达;TEF基因在2个绵羊品种的多个组织中广泛表达;SNT垂体中TEF基因在短光照条件下其表达量显著高于长光照条件(P<0.05),STH垂体中TEF基因在卵泡期其表达量显著高于黄体期(P<0.05);SNT子宫体中TEF在长光照条件下其表达量显著高于短光照条件(P<0.05),STH子宫体中TEF在黄体期其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卵泡期(P<0.01).研究结果显示,SIX1和TEF基因表达在绵羊垂体中发挥重要作用,2个基因在SNT垂体中的表达变化趋势与已知的长光照诱导基因EYA3的表达变化不同,暗示绵羊垂体中SIX1和TEF基因不是通过转录水平变化来参与季节性发情上游基因的调控;TEF基因可能参与绵羊不同繁殖状态下子宫生理变化的调控.本研究为深入探究这2个基因在绵羊繁殖性能调控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绵羊 同源盒基因(SIX1) 胚胎促甲状腺因子(TEF) 季节性发情 繁殖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断奶母猪不同背膘对定时输精生产效果的影响

天津农业科学 2019

摘要:背膘是衡量母猪营养体况高低的重要指标,对母猪繁殖性能有较大影响.本试验以妊娠率、窝均产仔数和弱仔数为分析指标,探讨断奶母猪高背膘(P2>20 mm)、中高背膘(16 mm≤P2≤20 mm)、中低背膘(12 mm≤P2<16 mm)和低背膘(P2<12 mm)对定时输精生产成绩的影响,为猪场定时输精生产中母猪背膘精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妊娠率表现为中高背膘>中低背膘>高背膘>低背膘,其中中高背膘组与高背膘组差异显著(P<0.05),低背膘组与其他3组差异均显著(P<0.05);窝均产仔数表现为中高背膘>高背膘>中低背膘>低背膘,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高、中高、中低和低背膘组断奶母猪的窝均弱仔数分别为1.55,1.49,1.56和1.70,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而言,断奶母猪中高背膘厚即16≤P2≤20 mm的断奶母猪繁殖性能最佳,而背膘厚大于20 mm或小于12 mm均会降低母猪妊娠率和产仔数.

关键词: 背膘 定时输精 妊娠率 产仔数 弱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