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斑节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分析

海洋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经济性状是对虾遗传育种的重要指标,形态参数对于经济性状的贡献率是选育参数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组成,随机选取1 339尾6月龄对虾,对其形态性状(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高、头胸甲宽)和体质量性状5个数量性状进行测量,并应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通径分析、决定系数等方法讨论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测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长(P=0.563)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大,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各表型性状对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Σd=0.925,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建立了体质量为因变量,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高和头胸甲宽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回归方程:Y=–22.489+0.22X1+0.191X2+0.339X3+0.296X4,为斑节对虾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形态性状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近岸海域实施人工鱼礁建设浅析

河北渔业 2013

摘要:近几年来,由于环渤海经济圈的迅速发展,近海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水生生物资源日渐枯竭,生态环境质量逐年下降。本文介绍了人工鱼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了在天津近岸海域实施人工鱼礁建设的可行性,并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对人工鱼礁的效果进行了简要归纳,为天津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和水生生物养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工鱼礁 生态修复 渔业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因素对藻类生长竞争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环境因素对藻类生长竞争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的相关研究,发现大多为单因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而多因素对藻类生长的交互作用以及不同藻种间的竞争研究还存在不足。笔者简要介绍了藻类的分类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详述了温度、光照、氮磷、pH对藻类生长竞争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尚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以期深入了解环境因素对藻类生长竞争的影响,并为开展通过调控重要环境因素来改善藻类群落结构和水体生态环境、提高水体初级生产力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

关键词: pH 光照 温度 氮磷 藻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化钠盐度和碳酸氢钠碱度对达里湖鲫毒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达里湖鲫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 3月龄幼鱼(体长为4.16 cm±0.47 cm)分别在不同浓度梯度下进行盐度和碱度急性胁迫试验,分析盐度、碱度以及盐碱混合对达里湖鲫的毒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水生态毒理联合效应相加指数法进行了氯化钠(NaCl)和碳酸氢钠(NaHCO3)浓度的联合毒性试验,探讨了在不同类型盐碱水质条件下开展增养殖活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pH为7.0±0.5,碱度为0.44mmol/L时,盐度对试验鱼的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1.57、11.14、10.89、10.61,安全值(SC)为3.10;在pH为8.5±0.5,盐度为1.9~4.3时,碱度对试验鱼的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71.93、67.80、65.80、63.42 mmol/L,SC为18.07 mmol/L;在96 h内NaCl和NaHCO3的关系全部为拮抗作用,且其拮抗效应逐渐减弱并趋向于相加作用。本试验结果可为今后在内陆盐碱水域开展达里湖鲫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达里湖鲫 盐度 碱度 急性胁迫 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鱼类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宽度与重叠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北斗号”调查船2006年6月、8月和10月在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进行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的资料,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确定鱼类群落优势种,对优势种的生态位测度指标及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航次的优势种共有10种,它们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通过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与非度量多维标度(MDS)分析可分为两组.第一组为鳀鱼、鳄齿鱼、发光鲷,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夏季大于秋季,呈现出由夏季到秋季从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向外部深水区移动的趋势;第二组为带鱼、矛尾虾虎鱼、细条天竺鲷、小黄鱼、刺鲳、白姑鱼、七星底灯鱼,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秋季大于夏季,呈现出由夏季到秋季从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水域向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移动的趋势.这两组鱼类不同的移动趋势与其生态习性和环境因素有关.

关键词: 底拖网调查 相对重要性指数 优势种 生态位 长江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繁殖期卵子和卵巢液中磷酸酶活性变化及其与受精率相关性

海洋与湖沼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实验材料,研究其繁殖期内卵子和卵巢液中磷酸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与受精率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大菱鲆繁殖周期内,卵子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且排卵中期卵子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早期和晚期(P<0.05),而卵巢液中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同卵子中相反的变化趋势;此外卵子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及卵巢液酸性磷酸酶活性同受精率显著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大菱鲆卵子和卵巢液中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同受精率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其活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卵子质量优劣,可作为评判卵子质量辅助指标。

关键词: 大菱鲆 卵子 卵巢液 碱性磷酸酶 酸性磷酸酶 受精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5种鲤养殖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5个鲤养殖品种即高寒鲤(Cyprinus carpio Frigid carp)、松浦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 carp)、蓝鳞鲤(Cyprinus carpio blue var)、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 mirror carp)和红镜鲤(Cyprinus carpio Red mirror carp)的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的测定,比较并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在5个鲤品种共100个样本的线粒体COI序列中检测到8种单倍型,其中5个单倍型(H1、H2、H4、H5、H6)涵盖样本较多,占总样本数的94.06%。蓝鳞鲤的单倍型数最少,仅有1个,红镜鲤单倍型数为2个,其余3个品种的单倍型数均为5个。5个品种单倍型多样性(Hd)在0.160±0.070~0.811±0.055,其中,遗传多样性最高的为高寒鲤。AMOVA结果表明,品种间变异(50.28%)略高于品种内变异(49.72%),各品种间的FST值在0.711 4~0.831 2,其中蓝鳞鲤与其他群体之间差异最大。用MEGA4.0软件构建的基于遗传距离的进化树表明,5个养殖品种中,高寒鲤和红镜鲤的遗传距离最近(D=0.31),聚为一支;松浦镜鲤和松浦鲤的遗传距离较近(D=0.33),聚为一支;蓝鳞鲤与其他品种存在较大遗传差异,单独形成一个分支。除蓝鳞鲤外,其余4个养殖品种间均存在共享的单倍型(H2、H4、H5、H6),可能是由于其在选育过程中亲本的遗传背景存在交叉,同时也证明DNA条码在分析种内品种间遗传关系时具有可行性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 鲤养殖品种 遗传多样性 DNA条形码 COI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事业单位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初探

财经界 2013

摘要:随着我国财政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工作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对接已成为当前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模式改革的趋势.本文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运行机制和解决方案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机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预算管理 结合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沿岸牡蛎体内HCHs的时空分布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1989-1993和2003-2012年间每年春季采集广东沿岸的近江牡蛎样品(Crassostrea rivularis Gould),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六六六(HCHs)的含量,并结合1980-1985年广东省海岸带污染调查的相关数据,分析和探讨了广东沿岸牡蛎中六六六(HCHs)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评价了其食用风险与生物质量.结果表明,广东沿岸牡蛎体内HCHs含量范围在未检出-42.4 ng/g之间,平均值为(1.70±6.13)ng/g,总体检出率为92.3%.广东沿岸海域牡蛎体内HCHs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禁用六六六以来先快速下降,90年代以后降幅放缓并逐渐趋于平稳,30年间HCHs含量降低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0.06%.在空间上,80年代初期珠江口岸段HCHs含量远高于粤东和粤西岸段,随着时间的推移,粤西岸段HCHs的含量比逐渐升高,而珠江口的则逐渐降低,三者含量差距缩小.HCHs组分特征分析认为,80年代末期以来,广东沿岸海域牡蛎体内HCHs主要来源于历史使用残留,但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期间,广东沿岸地区牡蛎体内HCHs可能源于林丹的使用.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HCHs均远低于中国相关残留限量标准,但1989年有75.0%的样品中HCHs超出中国《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通过食用牡蛎,每日HCHs摄入量在0.11-83.62 ng/(kg·d),远低于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每日允许摄入量.

关键词: 牡蛎 HCHs 时空变化 广东沿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鱼道过鱼效果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中游支流汉江上,是一个以航运为主,兼有发电、灌溉等综合开发功能的项目。为了减免工程对鱼类资源的不利影响,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采取了修建鱼道的保护措施。为了解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鱼道的过鱼效果,2012年9月19-26日,采用网具回捕和水声学监测结合的方法,对通过鱼道鱼类的种类、规格、数量和生物学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采用三层流刺网在鱼道内共捕获到11种鱼通过鱼道上溯,包括瓦氏黄颡鱼、吻鮈、鳊鱼、蛇鮈、马口鱼、圆吻鲴、犁头鳅、铜鱼、鳜鱼、鲢、,其中数量较多的为瓦氏黄颡鱼、和圆吻鲴;水声学监测了1267min,共获得658个目标信号,平均每分钟获得0.5个目标,总体体长均值为33.50cm,95%置信区间为30.43~36.55cm。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鱼道的建成和运行,为大坝上下游鱼类的交流和完成生活史提供了渠道,对保护汉江的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鱼道 发电 过鱼效果 三层流刺网 崔家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