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蔬菜种业政策发展浅析
《蔬菜 》 2022
摘要:发展现代种业,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快速提升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构建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种业发展水平。在良好的政策背景下,种业的发展更要依靠育种技术的持续性创新。因此,总结我国蔬菜种业政策、育种技术发展情况对促进种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Bayesian-XGBoost的生菜作物系数估算方法
《山西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准确估算作物系数(Kc)对于计算作物蒸发蒸腾量(ETc),实现精确有效的用水管理至关重要.为了及时掌握Kc的连续动态变化,进一步估算作物需水量来指导作物灌溉,采用超绿算法和最大类间方差法进行图像分割来提取生菜冠层覆盖度(PGC),并提出了基于贝叶斯优化XGBoost(Bayesian-XGBoost)的生菜Kc估算模型,为指导作物科学合理灌溉提供新途径.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PGC呈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的生长趋势,变化范围为10.38%~81.00%,日均增幅为1.56%,可有效反映Kc的变化趋势.以PGC作为输入所构建的Bayesian-XGBoost生菜Kc估算模型在迭代400次时达到最优估算效果,生菜幼苗期、莲座期、结球期的Kc分别为1.12、1.29和2.26,与实测值相比平均误差为2.13%.此外,进一步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PM公式)结合Kc估算模型实现了对生菜ETc的实时计算,得到了秋茬种植期的生菜日均ETc为2.38 mm/d.基于Bayesian-XGBoost的生菜Kc估算模型能够较好估算生菜Kc和作物需水量.
关键词: 盆栽生菜 作物系数 图像处理 贝叶斯优化 机器学习 作物蒸发蒸腾量


有机酸对土壤磷的活化利用研究进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随着磷肥的大量投入,我国农田土壤中的磷大量累积且呈增长趋势,进而加剧了水体污染和磷矿耗竭的风险,因此,合理利用土壤中的累积磷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文运用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土壤磷活化文献进行了分析,包括有机酸的种类、有机酸活化磷素的研究概况、有机酸活化磷素的效果、影响因素及活化机制.结果表明:有机酸活化磷的研究在国际上依然是热点;有机酸可以通过促进高稳性磷向活性磷转化,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幅度达到10~1000倍;有机酸的活化效果受其种类、浓度以及土壤类型的影响,其中柠檬酸和草酸在众多有机酸中的活化效果最为显著,且磷素活化量随有机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石灰性和中性土壤上草酸的活化效果最强,在酸性土壤上柠檬酸的活化效果最强;活化机制主要包括酸溶解作用、络合作用和竞争吸附,三者协同作用促进磷素活化.在此基础上,对有机酸活化土壤磷素进行了总结及展望,以期为我国土壤磷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水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关键词: 有机酸 土壤磷 磷素活化 磷形态 无机磷 活化机制


菜薹花色遗传规律研究及花瓣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中国蔬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乳白色花菜薹广海超级80天和橙花菜薹14A-P2-21为材料,构建P1、P2、F1、F2、BC1和BC1′6世代群体,研究菜薹乳白色花与橙花的显隐性关系及遗传规律,并测定和分析了黄花、乳白色花、橙花3种花色花瓣类胡萝卜素、黄酮的组分与含量.结果表明,菜薹黄花对乳白色花和橙花均表现为显性,乳白色花与橙花之间无显隐性关系,控制菜薹花色遗传的基因为2对隐性、独立的非等位基因;橙花的花粉活力及花粉管萌发率均显著低于黄花和乳白色花,相同栽培环境下橙花植株弱小、花期晚;F2群体的花色有4种:黄色、乳白色、橙色和浅橙色,其中橙花的分离比例低于理论值,推测可能原因是橙花配子体活力较黄花和乳白色花弱,在同等条件下竞争力弱,且橙花植株本身存活率低,从而导致橙花植株数量减少;橙花花瓣的总类胡萝卜素和总黄酮含量均极显著高于乳白色花和黄花,橙花菜薹可能会成为菜薹品种选育的新方向.
关键词: 菜薹;花色;遗传规律;类胡萝卜素;黄酮


果园脐腹小蠹伴生(共生)真菌群落组成及功能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果树脐腹小蠹伴生真菌种类或类群,分析其功能,为脐腹小蠹为害机理和伴生真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信息.[方法]在新疆疏勒、英吉沙等地采集被害果树上的脐腹小蠹成虫,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室内分离培养的方法,鉴定其伴生真菌种类或类群,通过FUNGuild功能预测和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其功能.[结果]脐腹小蠹伴生真菌主要由7个门、24个纲、66个目、124个科的221个属组成;体表和肠道伴生真菌群落无显著性差异,体表伴生真菌优势菌群为Geosmithia、Saccharomycetales、Byssochlamys和Wick-erhamomyces,分别占群落的29.55%、19.50%、8.20%和6.07%;而肠道伴生真菌优势菌群为Geosmithia、Pleos-porales和Gibellulopsis,分别占42.14%,15.61%和6.97%;伴生真菌以腐生营养型、植物致病性、病理-腐生营养型和动物致病性为主,且不同果树脐腹小蠹均携带植物病致病性真菌,其中桃树脐腹小蠹携带植物致病型真菌比例最高,为19.06%;室内分离鉴定出伴生真菌13种,其中Geosmithia pallida、Yamadazyma mexicana和Cladosporium macrocarpum为植物病原菌,Wickerhamomyces silvicola、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和Aureobasidium pullulans为多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菌.[结论]新疆果树脐腹小蠹普遍携带、传播植物病原真菌,在防控脐腹小蠹的同时应注重果树枝干病害的防控,防止2类有害生物协同为害,加重危害;而伴生真菌中的有益拮抗菌可作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菌被开发利用.


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进展
《食用菌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食用菌生产中对栽培料的降解利用不彻底,产生大量菌渣(菌糠),如不妥善处理将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笔者分析主栽食用菌产量(干重)与其菌渣产量(干重)比例,综述菌渣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利用途径,指出菌渣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食用菌产业现状对菌渣资源化利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 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理化性质;利用风险;农林废弃物


夏季奶牛场生物气溶胶分布规律与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典型季节下的奶牛场生物气溶胶的分布规律和多元环境因子对其影响程度,对天津市某规模化奶牛场生物气溶胶、环境参数进行连续采集,分析了夏季奶牛场生物气溶胶浓度和载体粒径的时空分布规律,同时筛选出对其浓度具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牛场近地面1 m高度处的生物气溶胶浓度显著高于近地面4 m高度处浓度(P<0.01).在粒径分布上,各采样点的分布规律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粒径粒子所占比例接近且存在粒径越小所占比例越小的趋势,粒径大于2.1 μm的粒子约占总数的80%.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得到了 10个影响因子对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影响程度,其中风向(WD)、温度(T)、紫外辐射强度(UV)、悬浮颗粒物浓度(PM100)等对浓度影响较大.为进一步探究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层聚类的方法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共线性关系,发现PM10、PM1与PM2.5之间以及UV与GHI之间具有强共线性关系,可以去除强共线性影响因子,保留组内一种环境因子为代表.以节约采集成本.本研究可为国内牛场空气环境污染排放测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气溶胶 时空分布规律 浓度预测模型 环境因子影响程度


基于CT图像和RAUNet-3D的玉米籽粒三维结构测量
《农业机械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籽粒构成和精细结构与玉米产量及品质直接相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CT图像的玉米籽粒三维结构自动测量方法,快速提取、统计玉米籽粒成分和结构性状,评估不同玉米品种籽粒间性状差异。首先,利用Micro-CT获取批量玉米籽粒CT图像,通过Watershed算法准确分割出单颗籽粒;进而,设计基于注意力机制RAUNet-3D网络准确提取出籽粒胚;最后,建立自动化玉米籽粒表型管道,计算籽粒、胚、胚乳和空腔的共23项性状,用于玉米籽粒性状分析和品种鉴定。选取4个玉米品种籽粒(登海605、京科968、先正达408和农华5号)共120颗籽粒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籽粒CT扫描成像效率提高到1 min/粒,籽粒表型提取效率为10 s/粒,胚分割精度可达93.4%,粒长、粒宽和粒厚的R~2分别为0.902、0.926和0.904,籽粒品种分类精度达90.4%。本文方法实现了玉米籽粒及其胚、胚乳、空腔三维结构无损、快速测量,提取的性状能够表征不同玉米品种籽粒间表型差异,为开展大规模玉米籽粒三维表型鉴定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玉米籽粒 语义分割 三维表型 Micro-CT RAUNet-3D


双"四极"推广: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推广服务新模式-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
《科技管理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立足农业推广的知识与信息系统理论,结合北京市农业现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近年实践形成以市院、院区(县)、院镇、院企(基地)四极对接和综合服务试验站、专家工作站、科技小院、示范基地四极服务为核心内容的双"四极"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开拓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便捷通道,为新时期推进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推广工作提供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推广;双四极


基于工程科技视角的乡村治理现代化战略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开展乡村治理现代化战略研究对于明晰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中长期战略部署方向、助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立足工程科技创新视角,剖析了乡村治理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其对工程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详细分析了工程科技赋能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中长期战略构想、战略路径与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现阶段中国乡村治理面临着治理过程碎片化、治理主体不协同、治理方式不科学、治理成本较高昂、治理效率不均衡等问题。2)随着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乡村治理工程科技取得积极进展,亟需积极发挥工程科技在夯实乡村治理物质基础、提升乡村治理综合效能、精准对接多元主体需求方面的作用,从工程科技战略层面谋划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子。3)面向2050年,在乡土中国向城镇中国、传统社会向信息社会、全面小康向共同富裕转变进程中,建议聚焦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环境治理等乡村治理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工程科技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积极构建起“政策环境支撑、现代科技支撑、工程项目支撑、高素质人才支撑”的乡村治理现代化支撑体系,助力实现党建引领下的乡村自治、德治、法治与智治相融合的现代化治理目标,支撑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实现。4)建议从顶层设计、科技立项、企业经营、农民参与、工程试点、人才支撑等方面推动乡村治理工程科技的落地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