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938条记录
北京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策略与建议

安徽农业科学 2022

摘要:北京农业全面进入转型发展阶段,为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要求,科学推动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是北京农业新阶段发展的迫切需求.列举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在推动北京玉米产业高质量持续发展中的典型案例,分析了山区玉米、远郊玉米、近郊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方向及成效,并提出了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应遵循市场化、产业化、生态化、信息化等原则,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积极开发多功能的种植模式与技术.

关键词: 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北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及其砧木苗期褐斑病的发生和不同杀菌剂的防治效果

蔬菜 2022

摘要:以西瓜品种和作为西瓜砧木的南瓜品种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比较了南瓜和西瓜品种对苗期褐斑病的抗感性差异;以南瓜京欣砧4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后喷施杀菌剂的方法,比较了4种杀菌剂对褐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后,南瓜比西瓜发病严重,4个南瓜品种与2个西瓜品种间的病情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4个南瓜品种中,京欣砧4发病最重,其次是京欣砧8、京欣砧6和京欣砧5;2个西瓜品种中,华欣比京欣三号发病严重,且华欣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京欣三号.4种供试杀菌剂中,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0.54%和78.76%)显著高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分别为57.85%和57.31%);生产中,建议使用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防治褐斑病.

关键词: 链格孢菌 西瓜 褐斑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0~2018年我国大气重金属沉降通量时空变化特征

环境科学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气沉降物中的重金属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为研究我国大气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沉降通量现状及时空变化特征,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了 2001~2021年公开发表的大气重金属沉降通量文献99篇,各重金属元素监测点718~1 672个.采用Meta-analysis方法计算中国大气重金属沉降通量加权均值,运用亚组分析法研究了 2000~2018年不同时期大气沉降通量时空变化,对比分析了农业农村区、城市区和工业区等不同类型区的组间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大气重金属年沉降通量[mg·(m2·a)-1]为:Zn(96.75)>Pb(23.37)>Cu(12.77)>Cr(11.04)>Ni(6.61)>As(2.97)>Cd(0.48)>Hg(0.05),2000~2018年沉降通量总体估计值高于1995~1998年英国乡村地区;工业区和城市区的沉降通量显著高于农业农村区,工业区大气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长株潭地区As和Cd的沉降通量较高,东北地区、珠三角和华北平原大气重金属沉降通量较其它区域严重;近20年来Cd的年沉降通量均值在总体均值附近波动,无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城市区和农业农村区的Cd沉降通量呈增加趋势.本文建议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特征建立分级分类分区的大气排放精准治理和风险管控措施,针对当前大气Cd沉降通量较大的问题实行更加严格的限制性措施.

关键词: 重金属 大气沉降 Meta-analysis方法 时空变化 沉降通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项目推动科研院所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2022

摘要:加强农业科研院所人才培养对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影响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项目拉动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培养作用重大.文章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介绍了该院项目拉动人才培养的举措,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稳定经费投入、整合资源全院联动、探索建立人才培养专项考核及激励机制等推动项目拉动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研院所 项目拉动 人才培养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番茄种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蔬菜 2022

摘要:番茄既是日常蔬菜,又是新型水果,还是科研模式作物,具有“三位一体”的功能,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番茄种业在番茄产业发展中处于核心驱动地位。目前,我国的番茄品种虽然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跟跑”阶段,但随着我国番茄育种水平的提高,这种差距在逐步缩小。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番茄市场现状和种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种业发展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妊娠期和分娩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不同妊娠阶段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分析肠道微生物与母体妊娠生理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维持正常妊娠提供参考.试验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长大二元健康母猪3个妊娠时期(妊娠30、70和110 d)和分娩后的肠道微生物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妊娠日龄的增加,母猪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降低,且在妊娠30、70、110 d和分娩后肠道微生物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门水平上,随着妊娠的进行,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的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Patescibacteria的相对丰度升高.在属水平上,随着妊娠的进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狭窄梭菌属1(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拟杆菌属(Bacteroides)、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的相对丰度升高,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密螺旋体属(Treponema)的相对丰度降低.其中,妊娠70和110 d时肠道菌群结构相似,且与妊娠30 d和分娩后肠道菌群结构差异较大,这可能与妊娠中后期母体代谢增强、体重增加、胎儿发育等相关.综上所述,母猪妊娠期肠道微生物是动态变化的,随着妊娠日龄的增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降低,丰富度升高,分娩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降低;妊娠期和分娩后肠道中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妊娠期的优势菌属为狭窄梭菌属1、乳杆菌属和拟杆菌属,分娩后的优势菌属为拟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和卟啉单胞菌属.

关键词: 母猪 妊娠期 分娩后 肠道 微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乳酸菌发酵饲料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便菌群、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乳酸菌发酵饲料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便菌群、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40.69±1.16)kg的健康"长×大"二元生长猪90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和3%复合乳酸菌发酵饲料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4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2)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粪便中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3)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粪便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狭义梭菌属1(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试验Ⅰ组粪便中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4)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尿素氮、总胆固醇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可知,饲粮中添加1%的复合乳酸菌发酵饲料可提高生长猪的生长性能,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并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

关键词: 复合乳酸菌发酵饲料;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便菌群;免疫指标;抗氧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草原植被覆盖度时空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是定量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重要参数,对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多被用于监测植被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为系统分析近20年内蒙古草原及不同类型植被FVC时空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该研究基于MOD13Q1产品,首先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构建2001—2020年内蒙古草原逐年FVC数据集,随后利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探究内蒙古草原植被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内蒙古草原FVC对气候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原FVC呈"东高西低"地带性空间分布特征,多年均值为0.44;不同草原类型FVC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草甸草原FVC(0.70)最高,草甸FVC(0.64)略低于草甸草原,典型草原FVC(0.41)次之,荒漠草原FVC(0.13)最低;内蒙古草原植被状态近20年来整体向好,FVC呈增长趋势的草原面积占77.96%,其中15.21%的草原区域显著改善,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最具代表性;内蒙古草原FVC与年降水(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MAP)呈显著正相关区域面积占比为55.85%,在5个因子中,MAP的q值最大,为0.66,降水是驱动内蒙古草原FVC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该研究揭示了内蒙古草原及不同类型植被FVC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对气候和社会经济因子的响应,能够为评估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状况,治理退化、沙化草原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制定草原生态修复策略和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植被 模型 植被覆盖度 时空特征 驱动因素 内蒙古草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壮素施用方式和灌溉水温对黄瓜幼苗徒长的调控研究

中国蔬菜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京研118黄瓜为试材,设定3个灌溉水温(10、15、22℃)和2种矮壮素施用方式(叶面喷施和随水灌溉)处理,研究了灌溉水温和矮壮素施用方式对黄瓜幼苗生长指标、壮苗指数和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探究黄瓜幼苗徒长调控技术.结果表明,不同矮壮素施用方式和灌溉水温处理均显著降低了黄瓜幼苗的株高,随水灌溉处理对壮苗指数的提升作用显著优于叶面喷施.在同一矮壮素施用方式下,降低灌溉水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黄瓜幼苗徒长,但会降低叶片的SPAD值,并对叶片造成一定的损伤.综合分析,矮壮素浓度为200 mg·L-1、随水灌溉、配合22℃灌溉水温处理能够有效抑制黄瓜幼苗徒长,且壮苗效果较好,是适宜的黄瓜壮苗调控措施.

关键词: 矮壮素 叶面喷施 随水灌溉 灌溉水温 壮苗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龄期草地贪夜蛾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不同龄期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为该虫化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内测定10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三龄幼虫的防效,通过生物测定比较一龄、三龄、五龄幼虫对防效高于85%的4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对草地贪夜蛾三龄幼虫药后7 d的防效均为100%,虱螨脲的防效为91.67%,溴氰虫酰胺的防效为88.89%,其余5种杀虫剂的防效较低,在44.44%~69.44%之间.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药后48 h对一龄、三龄、五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0190、0.0234、0.3918 mg/L,氯虫苯甲酰胺药后72 h的LC50分别为0.2167、0.2763、3.3718 mg/L,虫螨腈为1.1286、3.0194、19.2726 mg/L,虱螨脲为1.2213、2.1445、7.8419 mg/L.可见,随着龄期的增加,草地贪夜蛾幼虫对4种药剂的敏感性逐渐降低,五龄幼虫的敏感性显著低于一龄和三龄幼虫.[结论]草地贪夜蛾幼虫为1~3龄时推荐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和虱螨脲进行防治,当幼虫发育至五龄时推荐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氯虫苯甲酰胺.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幼虫 龄期 杀虫剂 防治效果 生物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