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938条记录
不同苹果矮化砧穗组合的抗旱性比较研究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年生苹果矮化砧穗组合('宫藤富士'/G935、'宫藤富士'/M9-T337和'宫藤富士'/SH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 3种组合叶片形态结构的差异,并结合各组合在干旱胁迫8 d期间及复水7 d后的光合作用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抗旱性.结果显示,'宫藤富士'/SH6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及气孔密度均显著低于'宫藤富士'/G935和'宫藤富士'/M9-T337;干旱胁迫期间,与另外两个砧穗组合相比,'宫藤富士'/SH6具有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渗透调节物质积累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叶片ABA含量,而丙二醛(MDA)含量最低;就光合参数而言,'宫藤富士'/SH6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在干旱胁迫期间均显著低于'宫藤富士'/G935和'宫藤富士'/M9-T337.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宫藤富士'/SH6抗旱性最优,其次为'宫藤富士'/G935,而'宫藤富士'/M9-T337抗旱性最差.综上,'宫藤富士'/SH6是抗旱性优良的苹果矮化砧穗组合.

关键词: 苹果 矮化 砧穗组合 抗旱性 隶属函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电化学传感器检测脯氨酸的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摘要:脯氨酸在动植物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精准分析脯氨酸的含量对于理解其生物功能和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优势,并且易于微型化和集成化。研究者们通过应用不同的酶、新型纳米材料等研发了多种类型的脯氨酸电化学传感器。综述了脯氨酸的生物学特性、脯氨酸检测的非电化学传感器方法及脯氨酸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现状等,并为脯氨酸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脯氨酸 纳米材料 传感器 检测方法 电化学传感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季草莓新品种京滇红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京滇红是由四季草莓Charlotte实生种子选出的四季草莓新品种.果实圆锥形,纵横径比1.02,果个中等,大小比较整齐,果面较平整,种子稀,平于果面.果实红色、有光泽,果肉橙黄,髓心橙黄,空洞中等大小,有特殊香味,酸多甜少.夏季平均单果质量15.0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8.3%,硬度0.40kg·cm2.京滇红抗性强,具有四季开花结果特性,夏季连续结果能力强.采用春栽方式时,6月份进入采收期,有保温条件的可持续到12月份.适合在云南等夏季冷凉地区冷棚避雨栽培.

关键词: 四季草莓 新品种 京滇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典型拉曼光谱技术及其在农业检测中应用研究进展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2

摘要:拉曼光谱是一种散射光谱,具有快速、不易受水分干扰、样品无需预处理和在体检测等特点,可作为分析、测试物质分子成分和结构强有力的表征手段.随着拉曼光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农业检测领域中逐渐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拉曼光谱的检测原理,从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针尖增强拉曼光谱、共振拉曼光谱、空间偏移拉曼光谱、移频激发拉曼差分光谱、基于非线性光学的拉曼光谱等8个方面介绍了拉曼光谱技术,重点总结了拉曼光谱技术在植物检测、土壤检测、水质检测、食品检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其在农业检测领域中应用需要解决的难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对未来农业生产和研究带来启发.

关键词: 拉曼光谱 植物表型 植物胁迫 土壤检测 农药残留检测 水质检测 食品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院所高效学科团队建设对策

人才资源开发 2022

摘要:“团队”最早应用于企业,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获得高速发展,欧美一些学者研究其成功原因,发现其成功并非因为个体的卓越,而是由于“团队精神”的强大。学科团队是农业科研院所常见的组织模式,当前学科团队建设中普遍存在团队目标引航作用不强、团队结构不合理、团队激励不科学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合理的团队目标、合适的团队成员、有效的激励措施、良好的团队氛围等措施,有利于提升农业科研院所学科团队工作绩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波分析的茶鲜叶全氮含量高光谱监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而氮素(N)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快速准确地估算N素含量至关重要.由于测定N含量的化学方法繁琐耗时,利用高光谱对茶鲜叶中N含量进行预测,利用连续小波转换(CWT)提取的小波系数,探究CWT不同分解层数对于N素含量的估测能力,并讨论了不同波长选择算法所建模型的预测效果.首先,采集广东省英德市茶园的151个茶鲜叶样品高光谱数据,将获得的原始光谱通过卷积平滑(SG)、去趋势(Detrending)、一阶导数(1st)、多元散射校正(MSC)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五种预处理方法进行预处理并作为参考.其次,采用连续小波对原始光谱进行初步处理生成多尺度小波系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分别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竞争性自适应加权采样法(CARS)和变量组合集群分析(VCPA)方法进一步优化CWT变换后光谱数据的变量空间,最后,以特征变量为输入使用PLSR建立了N素定量监测模型,并对比不同尺度不同方法估算N素的效果.结果表明,连续小波分析方法可有效提升茶鲜叶光谱对N素含量的估测能力,明显优于常规光谱处理方法.经连续小波分解后,对茶鲜叶N素的预测能力随分解尺度的增加整体呈逐步降低的趋势,其中在1~6尺度连续小波变换后的光谱与茶鲜叶N素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表明小尺度的连续小波分解可有效应用于茶鲜叶N含量的监测.基于CWT(1)-VCPA方法建立的模型精度最高,且变量数相比于全波段减少了99.34%,其建模与预测R2达到0.95和0.90,相比于传统光谱处理方法,精度提升了11%,证明CWT-VCPA可以有效降低光谱维度并大幅提升模型精度.实现了茶叶N素含量的高效量化预测,为评估茶叶的其他成分提供了可靠技术参考.

关键词: 茶鲜叶 氮素 连续小波变换 高光谱 变量组合集群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养分管理的农机农艺结合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养分高效管理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需求.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和耕作栽培技术的发展,养分管理技术与施肥机具之间农机农艺不匹配的问题日益明显,如何实现养分管理中农艺技术与农机操作的有机结合,成为农业绿色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养分管理农机农艺结合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提出高效施肥技术需要用适宜的施肥机械作保障,肥料新产品研发需要新的施肥机械,栽培耕作方式变革对农业机械产生新的需求,施肥机械化需要智能化提升,同时肥料产品和施肥技术研发需要考虑机械的可行性.针对东北春玉米、华北冬小麦-夏玉米及南方水稻种植体系的主要养分管理特点,阐述了我国在玉米启动肥及种肥同播技术、玉米秸秆覆盖条带耕作技术、小麦机械化追肥技术、水稻机械化侧深施肥技术及机械化变量施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如何促进农机农艺结合、提升我国农田养分管理技术水平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水稻 养分管理 施肥机械 农机农艺结合 农业绿色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敌昆虫东亚小花蝽研究进展与展望

植物保护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是一种应用价值较高的捕食性天敌,因其具有分布范围广、捕食能力强等优点,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综合分析国内外近几十年东亚小花蝽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其形态特征、生活史、环境适应性、捕食能力、人工饲养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东亚小花蝽的规模繁育和释放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天敌昆虫 东亚小花蝽 生物防治 环境适应性 规模繁育 释放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90个吉林省审定玉米品种SSR-DNA指纹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吉林省审定玉米品种标准指纹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为其品种审定、保护、市场监测等提供核心数据支撑,同时对于品种选育、种质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40对SSR标记构建了吉林省2010—2017年审定的290个玉米品种标准SSR-DNA指纹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0对SSR标记检测到等位基因数平均值为11.85个,PIC平均值为0.64;品种杂合基因型频率平均值为0.66;品种间差异位点数目均≥2个.6个熟期组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中晚熟和中熟审定的品种较多占71.72%,极早熟、早熟、晚熟审定品种较少;早熟组具有基因多样性参数最高值0.69,品种数量最多的中晚熟组具有相对低的基因多样性值.聚类结果显示,吉林省审定推广种植品种被划分为3类,分别是甜糯爆裂、极早熟和早熟类、偏中或晚熟类;偏中或晚熟的品种显示了两大趋势,代表了选用杂优群的差异、品种选育单位的不同、品种类型的差异等.本研究为吉林省玉米品种管理、品种选育、种质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数据基础.

关键词: 吉林省 审定玉米品种 SSR标记 DNA指纹构建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消费者实体蔬菜流通终端选择行为研究-基于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

中国瓜菜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网络蔬菜流通终端的发展对实体蔬菜流通终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本试验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引入感知风险、终端形象变量,构建消费者实体蔬菜流通终端选择行为模型,基于山东省305份微观调查数据,对消费者实体蔬菜流通终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主观规范和终端形象对消费者实体蔬菜流通终端选择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终端形象和选择意愿对消费者实体蔬菜流通终端选择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消费者实体蔬菜流通终端选择行为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网络蔬菜流通终端冲击背景下的实体蔬菜流通终端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实体蔬菜流通终端 计划行为理论 选择行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