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荧光观测明确载球孢白僵菌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控增效作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载球孢白僵菌松毛虫赤眼蜂能够显著提高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控效果,为了明确其对亚洲玉米螟卵期及幼虫期可持续防控的作用机理,采用松毛虫赤眼蜂吸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进行赤眼蜂载菌情况,以及亚洲玉米螟卵和幼虫的寄生、侵染过程观察。结果表明,赤眼蜂羽化后能够吸附柞蚕卵表面粘附的白僵菌分生孢子,并将其携带至亚洲玉米螟卵块表面,并吸附于未被赤眼蜂寄生的亚洲玉米螟卵孵化的幼虫体表,实现侵染并致死,幼虫带菌率达60.00%,网室内杀虫生物测定僵虫率达27.00%。本研究表明,载菌赤眼蜂在提高杀虫效率的同时实现害虫可持续防控,该方法为其他载菌天敌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球孢白僵菌 亚洲玉米螟 绿色荧光蛋白 可持续防控


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诱导大豆抗病性与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变化
《大豆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农抗"769")是一株来源于土壤中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农用链霉菌,为明确农抗"769"对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免疫诱抗作用及对大豆生长土壤微环境的影响,对盆栽种植不同大豆品种植株进行下胚轴创伤接种,鉴定大豆幼苗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接种7 d后测定幼苗叶片PAL、PPO、MDA、SOD、CAT、POD、GLU的活性及Chl的含量。小区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在大豆播种后以农抗"769"菌液浇灌,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菌群数量,并测定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等生物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农抗"769"菌液浇灌后不同品种的大豆幼苗在抵御疫霉根腐病侵染时发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4个品种在农抗"769"诱导下抗性顺序为:Williams 82>沈农9号>九农21> Jack,分别比对照提高74.74%、68.82%、14.32%和8.30%。农抗"769"诱导可增强大豆幼苗的诱导抗性,且在病原菌侵入时具有更强的系统抗性。在病原菌与农抗"769"的双重诱导下,PAL、PPO、SOD、CAT、GLU表达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5.22%、34.55%、9.46%,73.01%和10.71%,Chl的含量比对照高18.19%;MDA比对照降低了33.47%,POD活性比对照降低0.69%,差异不显著。农抗"769"菌液浇灌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优化及土壤酶活性升高具有促进作用。农抗"769"菌液浇灌后大豆植株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菌群数量增加,真菌菌群数量降低,根际土壤中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最高分别提高342.59%、73.98%和150.27%,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不显著。农抗"769"诱导可提升大豆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并对其生长的土壤微环境的改良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农抗“769”) 大豆 疫霉根腐病 诱导抗性 微生物种群 土壤酶活


人参加工副产物对吉林芦花鸡屠宰性能、胴体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充分利用人参加工副产物资源,明确其对家禽胴体品质和机体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选用864只健康的初生吉林芦花公雏(40.88±2.43)g,随机分为9个处理组,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分别为:对照组、人参茎叶(GSL)处理组(0.6%、1.2%、1.8%和2.4%)和投料参(人参芦头和根须,GRP)处理组(0.2%、0.4%、0.6%和0.8%),试验至150日龄结束,综合评价GSL和GRP对吉林芦花鸡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GSL和GRP对芦花鸡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②1.8%GSL组腿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6%GSL组(P<0.05),0.6%和1.8%GSL组芦花鸡腿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8%GRP组芦花鸡胸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0.4%GRP组(P<0.05),0.4%、0.8%GRP组胸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6%GRP组(P<0.05),0.4%GRP组胸肌和腿肌脂肪含量显著高于0.8%GRP组(P<0.05)。③2.4%GSL组芦花鸡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显著高于0.6%GSL组(P<0.05),肌酐(CR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GSL处理组(P<0.05),尿素氮(BUN)含量显著高于1.2%、1.8%GSL组(P<0.05);0.8%GRP组芦花鸡血浆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6%GRP组(P<0.05),球蛋白(GLB)含量显著高于0.6%GRP组(P<0.05)。综合上述结果,吉林芦花鸡日粮中GSL和GRP适宜的添加范围分别为0.6%~1.8%和0.4%~0.8%。
关键词: 人参茎叶 投料参 吉林芦花鸡 屠宰性能 胴体品质 血液生化指标


吉林省中西部棉铃虫发生规律及虫源分析
《植物保护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棉铃虫在吉林省各地区玉米田为害,成为了潜在的玉米穗部重要害虫。明确棉铃虫在吉林省的种群动态、虫源性质,对其早期预警与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吉林省中西部的公主岭市,综合运用常规监测、卵巢解剖、田间调查、气象分析、轨迹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对棉铃虫的发生时间、发生世代、虫源地、迁飞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8月上旬-10月上旬为棉铃虫成虫发生期,其中8月中旬-9月下旬是发生高峰期。棉铃虫成虫在当地发生2代(第3代和第4代),第3代为迁入世代,第3代高峰期的虫源主要来自于辽宁省部分地区。第4代主体为本地繁殖世代,其为害期正值当地玉米灌浆至蜡熟期。第4代棉铃虫成虫羽化后滞留本地的种群因气候以及食物原因而消亡。迁出期的风向不利于棉铃虫种群回迁。


不同矮杆大豆品种的耐密性研究
《农学学报 》 2020
摘要:为了明确合理的矮杆密植大豆群体结构,为实现大豆超高产育种目标奠定理论基础。以4个不同基因型矮杆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了8个不同的密度梯度,调查分析产量相关性状,筛选最适宜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递增,株高表现为逐渐增加;单株荚数及粒数则表现为逐渐下降;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倒伏率在达到一定密度时出现急剧上升。‘吉密豆1号’、‘吉密豆2号’、‘吉密豆3号’‘、吉密豆4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40万株/hm2、37.5万株/hm~2、40万株/hm~2和56万株/hm~2,产量分别可达4199.2 kg/hm~2、3282.3 kg/hm~2、3410.1 kg/hm~2和3313.4 kg/hm~2。因此,合理的增加种植密度,可进一步挖掘矮杆耐密型大豆的高产潜力。


不同玉米自交系对东北地区玉米线虫矮化病的抗性鉴定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 2020
摘要:玉米线虫矮化病是近年来在东北地区频发的玉米病害,在玉米自交系中对该病害进行抗性鉴定有利于挖掘相关抗病种质资源。在吉林省的松原、长岭和公主岭三个地区,对44份来源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玉米自交系在自然发病条件下通过田间表型,进行了玉米线虫矮化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兰卡斯特群的自交系感病率最高,旅大红骨群的自交系之间抗性差异较大。玉米自交系法A、DG186-1-1、DMYF2-186、吉V203、PHTD5、合344、W9706、吉1037、吉853、昌7-2、吉V088、丹598、M5982和农家种红玉米对玉米线虫矮化病表现为高抗,自交系法B、承351、DH11、郑58、H907、37V22-28-1、吉K383、V022和CS121对该病表现为高感,其中H907感病率最高。44份自交系在2018年的抗性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玉米线虫矮化病的发病程度与遗传背景和所处地区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本研究鉴定出的高抗和高感的玉米自交系在不同地区发病稳定,可为玉米线虫矮化病的抗性遗传改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于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现代农业研究 》 202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这个论断深刻洞察农业科技进步对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探讨了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同时针对农业现在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科技创新推进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