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外源诱导植物获得抗病性的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外源生化制剂可诱导植物产生全株获得性抗病性 ( SAR)。迄今已发现该过程中两类信号分子 :一类是水杨酸 ( SA)及过氧化氢 ( H2 O2 ) ;另一类是茉莉酸 ( JA)或乙烯 ( ETH) ,通过这些信号分子的传递诱导植物产生病程相关蛋白 ( PR)。SA主要诱导酸性 PR基因的表达 ,而 JA和 ETH诱发的则是碱性 PR基因。在植物的不同生育阶段 ,采用不同外源诱导剂 ,可诱导植物不同基因的表达。外源诱导产生的 SAR具有系统性、持久性、广谱性及无公害四大特点。

关键词: SAR 诱抗剂 信号分子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施蛋氨酸对杂交水稻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杂交水稻拔节初期和齐穗期各喷施 1次 10 0mg L浓度的蛋氨酸能缩短植株基部 1~ 3节间总长度 ,并能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而极显著增产 ,具有明显的抗倒、增产效应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喷施蛋氨酸 抗倒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里下河稻区三化螟猖獗规律及其监控技术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里下河稻区三化螟曾几度猖獗 ,是由稻植制、品种布局、药剂防治、气候等四要素的综合效应决定的。稻植制和品种布局是基础 ,其中尤以早栽稻和迟中稻的作用最为显著。白穗轻重的基础是螟情 ,关键又是破口抽穗与盛孵的吻合度 ,籼粳间无原则区别。预防三化螟的核心是压基数。通过高强度狠治一代 ,把全年三化螟主力围歼于秧池和早栽大田 ,改中稻早栽避螟为迟栽压基数控螟 ;新型栽培对三化螟可趋利避害。监控区各年代三化螟发生程度的曲线为“L”型 ,非监控区则为“U”型。监控区三化螟第三次中度以上回升期推迟了 5a ,发生程度下降 1~ 2个档次

关键词: 里下河 三化螟 猖獗 监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地衣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的研究Ⅱ

微生物学通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曾分离到一株产碱性蛋白酶的地衣芽孢杆菌 0 1 1 ,命名为地衣芽孢杆菌砀山亚种。酶的最适作用条件 :pH9 0 ,6 0℃。对该菌株进行连续 4次不同的物理、化学方法的诱变处理。诱变剂为紫外线、亚硝酸、和低能N+离子 ,其处理方式包括单独或复合处理两种。最后获得一株高产碱性蛋白酶的变异株 (C3 0 3)菌株产酶活力从 72 5u/mL提高到 1 2 4 2 5u/mL。该突变株的最适产酶条件为起始pH8 0~ 9 0 ,培养温度 3 2℃~ 3 7℃ ,振荡培养时间 44~ 48h。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砀山亚种 碱性蛋白酶 诱变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农业引智的研究与思考

江苏农业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关键词: 江苏省 农业引智 研究与思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薯7号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世界甘薯生产现状和发展预测

世界农业 200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果品包装材料现状

食品科技 200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粳新组合8优682

杂交水稻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8优 6 82是徐州农科所以自育早中熟中粳不育系 890 8A为母本 ,以中粳恢复系 376 82为父本配组育成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介绍了其主要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等

关键词: 杂交粳稻 8优682 选育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徐淮地区双膜花生的生育特点及主要栽培技术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双膜花生是徐淮地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花生种植新方式,它具有鲜果上市早、种植效益高的优点。研究表明,与常规地膜花生相比,双膜花生因其生长季节处于早春气候不稳定期,表现出单株自动调节能力差,个体发育小,开花结果少,鲜果产量低的生育特点。栽培上要采取适期早播,提高播种质量,增加种植密度等措施,加强开孔理苗,防虫浇水,尤其是拱棚的通风降温,练苗揭膜等田间管理,并视市场行情适时收获,才能进一步获得双膜花生的高产高效。

关键词: 花生 双膜覆盖 生育特点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