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外源诱导植物获得抗病性的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外源生化制剂可诱导植物产生全株获得性抗病性 ( SAR)。迄今已发现该过程中两类信号分子 :一类是水杨酸 ( SA)及过氧化氢 ( H2 O2 ) ;另一类是茉莉酸 ( JA)或乙烯 ( ETH) ,通过这些信号分子的传递诱导植物产生病程相关蛋白 ( PR)。SA主要诱导酸性 PR基因的表达 ,而 JA和 ETH诱发的则是碱性 PR基因。在植物的不同生育阶段 ,采用不同外源诱导剂 ,可诱导植物不同基因的表达。外源诱导产生的 SAR具有系统性、持久性、广谱性及无公害四大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里下河稻区三化螟猖獗规律及其监控技术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里下河稻区三化螟曾几度猖獗 ,是由稻植制、品种布局、药剂防治、气候等四要素的综合效应决定的。稻植制和品种布局是基础 ,其中尤以早栽稻和迟中稻的作用最为显著。白穗轻重的基础是螟情 ,关键又是破口抽穗与盛孵的吻合度 ,籼粳间无原则区别。预防三化螟的核心是压基数。通过高强度狠治一代 ,把全年三化螟主力围歼于秧池和早栽大田 ,改中稻早栽避螟为迟栽压基数控螟 ;新型栽培对三化螟可趋利避害。监控区各年代三化螟发生程度的曲线为“L”型 ,非监控区则为“U”型。监控区三化螟第三次中度以上回升期推迟了 5a ,发生程度下降 1~ 2个档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地衣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的研究Ⅱ
《微生物学通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曾分离到一株产碱性蛋白酶的地衣芽孢杆菌 0 1 1 ,命名为地衣芽孢杆菌砀山亚种。酶的最适作用条件 :pH9 0 ,6 0℃。对该菌株进行连续 4次不同的物理、化学方法的诱变处理。诱变剂为紫外线、亚硝酸、和低能N+离子 ,其处理方式包括单独或复合处理两种。最后获得一株高产碱性蛋白酶的变异株 (C3 0 3)菌株产酶活力从 72 5u/mL提高到 1 2 4 2 5u/mL。该突变株的最适产酶条件为起始pH8 0~ 9 0 ,培养温度 3 2℃~ 3 7℃ ,振荡培养时间 44~ 48h。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砀山亚种 碱性蛋白酶 诱变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