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苏棉13号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关键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 HSC法对苏棉 13号在 1996~ 1997年江苏省早熟抗病棉品种区域试验多点鉴定平均结果进行分析 ,表明苏棉 13号是一个稳定性好的高产优质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种。同时提出苏棉 13号关键高产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落叶型黄萎病菌的检测技术
《植物保护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Nit硝酸还原酶缺陷型突变体技术,共得到棉花黄萎病菌Nit突变体301个,其中A型155个,B型97个,C型29个。共检测到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11株,除以前报道的6株外,发现了5个新菌株。针刺接种后,在棉株上均引起典型的落叶型症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落叶型和非落叶型的8个代表菌株的蛋白质电泳图谱的差异,发现在浓度为7.5%的凝胶中,落叶型菌株有两条特异性的蛋白,其迁移率分别为Rf_5=0.135,Rf_9=0.405。用非落叶型菌株DF_4、落叶型菌株SY_(12)菌体的可溶性蛋白制备获得两个抗血清。用间接ELISA法检测,即能区分棉花黄萎病菌和立枯、枯萎、炭疽病菌,落叶型和非落叶型黄萎病菌均呈阳性反应,但落叶型黄萎病菌的OD值高于非落叶型黄萎病菌。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菌 落叶型 营养亲和性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徐州25号小麦产量构成特点与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以 1995~ 1997年江苏省淮北片生产试验和徐州市小麦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为资料 ,对其 30个试验点次的徐州 2 5号小麦产量形成特点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亩穗数、穗粒数、粒重三因素均随产量的提高而上升 ,但三者上升程度不同。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亩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穗粒数和千粒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轻型栽培稻田恶苗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影响旱育稀植、抛秧等轻型栽培稻田恶苗病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是 :品种抗性、药剂浸种处理技术、种子催芽技术、秧田温水管理技术。有效控制该类型田恶苗病的综防措施是 :选用苏香粳 1号、武运粳 7号、杂交粳稻等抗病高产良种 ;选好种子处理的药种 ,施保克或辉丰百克与浸种灵、巴丹等复配应用 ,能保证防效 ;催芽应避免高温催长芽 ,掌握露白播种或浸种后直接播种 ;要大力推广湿播旱育技术 ,地膜覆盖的时间要从常规的 5~ 7d减少到 3~ 4d ,以膜内露青为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链球菌2型与麦氏弧菌的分离鉴定及动物致病性试验
《畜牧与兽医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从 1 999年夏江苏省某地暴发的猪急性败血型病死猪脏器中 ,分离到RGR990 1、RGR990 2、RGM990 3、RGM990 4 4株细菌。经病原学鉴定 ,RGR990 1、RGR990 2为猪链球菌 2型 ,RGM990 3、RGM990 4为麦氏弧菌。对其进行致病性研究发现 ,所分离的 2株猪链球菌 2型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猪仅产生一过性体温升高 ,不致死 ;麦氏弧菌对猪无致病性。将二株猪链球菌 2型及麦氏弧菌混合培养物分别同时接种猪 ,则可使猪体温迅速升高 ,并于 2 3h内死亡 ,二者表现出明显的协同致病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类卵巢卵泡显微解剖分离方法研究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建立人卵巢卵泡分离提取的方法。方法 尝试机械吹打、胶原酶消化、镜下显微解剖及胶原酶消化加镜下显微解剖 4种卵泡提取方式并相互对比。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卵巢的卵泡数量。结果 卵巢中的卵泡数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与机械吹打、胶原酶消化相比 ,胶原酶消化加镜下显微解剖法不仅提取卵泡多 (P <0 0 1) ,而且可以得到原始、初级、次级各级卵泡 ,但操作时间较长 (P <0 0 1)。随机抽取各组卵泡体外培养 ,48h后观察其结构正常 ,并能产生E2 。结论 胶原酶消化加镜下显微解剖是人卵泡分离提取的有效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