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土地利用变化对粮食产量与环境效应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双城市为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以1986年和2000年1:10万陆地卫星解译数据为基础,结合统计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14年来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对粮食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城市旱田面积、草地面积和水域面积在逐年减少,分别减少1841.15hm2、3030.25hm2和70.86hm2;城镇用地、居民用地、林地和水田面积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581.78hm2、363.91hm2、1103.5hm2和2934.77hm2;双城市粮食产量趋于一种起伏的上升状态,由1982年37.3万t上升到2001年135.3万t,最高年份1998年粮食产量为165.1万t;从双城市1957~2000年的年均气温和降水分析得出,年均气温上升,年均降水量减少。


空间诱变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牧草上的应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7
摘要:介绍了空间诱变育种定义及其特点;综述了空间环境中影响植物变异的各种因素,以及在各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植物体在形态学、细胞学、生理生化和遗传物质方面发生的变化;综述了我国空间诱变育种在粮食和经济等作物育种中取得的成就,并介绍了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在牧草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晚熟、优质、高产杂交高梁龙杂8号的选育
《杂粮作物 》 2007
摘要:龙杂8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龙403A为母本、哈恢560为父本育成的高产、优质高粱杂交种.该杂交种出苗到成熟123d,生育积温2550℃.株高135cm,产量8462.9kg/hm^2.茎秆强壮,抗黑穗病.2006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马铃薯环腐病菌快速检测方法(NCM-ELISA)的建立
《中国马铃薯 》 2007
摘要:建立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NCM-ELISA方法并组装成试剂盒,应用于检测、检疫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实践意义。本研究以马铃薯环腐病菌为抗原,制备兔抗血清,利用碱性磷酸酯酶标记的羊抗兔血清(GAR-AP)为酶标二抗,建立了马铃薯环腐病菌NCM-ELISA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抗血清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400,最低检出菌液浓度为1.0×106个.mL-1,特异性也比较强。因此,该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速度快、实用方便等特点,可以应用于马铃薯环腐病菌的快速检测和诊断。


猪卵母细胞c-mos基因表达以及RNA干扰
《动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mos基因在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调控中起作用,但其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本实验通过RT-PCR、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检测方法检测了猪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培养过程中c-mos基因在转录水平、翻译水平上的表达以及蛋白的分布,并应用注射小干扰RNA(siRNA)方法对其进行了RNA干扰(RNAi)研究。结果显示,猪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培养过程中c-mos基因mRNA量逐渐增高,电激活后6h接近完全降解;MOS(c-mos基因蛋白产物)在GV卵母细胞生发泡中有一定量的表达,生发泡破裂(GVBD)前表达量增加且开始向卵母细胞胞质弥散,成熟培养44h未成熟卵母细胞中的MOS表达量要高于成熟卵母细胞,激活后6h核区MOS明显减少,但仍然有少量MOS分布于胞质中;成熟培养前干扰c-mos基因,所用三个siRNA都能成功敲低mRNA量,分别是同时期对照组mRNA量的0.08±0.03,0.11±0.06和0.20±0.06倍,干扰后虽然没有完全剔除MOS,但MOS量比同期卵母细胞有明显下降,仍可以引发成熟卵母细胞染色体解凝集。研究结果揭示了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发育进程中c-mos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动态表达规律,建立了猪卵母细胞c-mos基因RNAi体系,为MOS在猪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研究建立了重要的基础。


马铃薯花药培养的意义及影响因素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本文论述了马铃薯花药培养在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和生物技术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并对花药培养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为马铃薯花药培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