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西省马铃薯专家系统的研究开发
《中国马铃薯 》 2001
摘要:采用知识工程的方法和手段 ,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 ,将马铃薯领域专家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系统化、形式化 ,并通过ActiveServerPages、XML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的有机结合 ,建成一套网络化马铃薯专家决策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山西省黑额蜓属一新种(蜻蜓目:蜓科)
《武夷科学 》 2001
摘要:本文描述及图示新种山西黑额蜓 Planaeschna shanxiensis sp.n.正模 ,雌虫 ,山西省阳城县邢河 ,2 0 0 0 - IX- 8,张筱秀采。配模 ,雄虫 :山西省灵石县后悔沟 ,1986 - VII- 2 ,凤英采。副模 ,1♀ ,1♂ ,山西省忻县陀螺山 ,1980 - VIII- 6 (2 9) ,李建文采。正模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配模及副模存山西大学 ,本新种与Needham (1930 )的“milnei”,实际上同一种 ,在文内与 milnei,risi及逐县普菜蜓等三种作了比较识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珍稀观赏树种——垂枝毛樱桃
《落叶果树 》 2001
摘要:垂枝毛樱桃是山西农科院隰县试验站冯宝元副研究员发现樱桃属毛樱桃的一个新变种。该变种枝条细长、拱形下垂 ,树姿优美 ,极具观赏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寒区瘠薄地黍子增产技术
《山西农业 》 2001
摘要:黍子(当地又叫糜子)是晋北地区的古老作物之一,年平均播种面积在200万亩左右,其中80%以上种植在旱地、瘠薄地。长期以来,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瘠薄,耕作粗放,产量较低,一般亩产徘徊在150公斤左右。我们经多年研究探索出一套瘠薄地增产技术,一般亩产可达250公斤以上。 一、选用耐瘠薄品种 多年来,该地一直种植白糜子、黄糜子等老品种,混杂退化较重。目前,适宜在晋北高寒区推广的糜子品种主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