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分频编码的弹性波全波形反演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计算量与计算效率限制了全波形反演方法的应用,震源编码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全波形反演的计算量,提升反演效率。传统震源编码技术要求各炮具有相同的接收点排列,在观测系统适应性方面存在不足,无法直接应用于滚动排列观测系统。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分频编码的弹性波全波形反演方法,即在正演过程中仍可同时对多个炮记录进行正向延拓,给每一炮赋以不同频率的谐波震源,使同时进行正向延拓的各炮波场在频谱上互不重合;在炮点波场正传和残差反传过程中,采用相位灵敏度检测技术提取每炮的单频波场,实现各炮波场的完全分离,用于构建波形反演梯度,实现模型更新。同传统震源编码技术相比,该方法不受观测系统限制,能应用于排列滚动的观测系统,具有更广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 弹性波 全波形反演 震源编码 分频编码 相位灵敏度检测


横摇运动下养殖工船水环境流场特性数值分析
《中国造船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发展以大型游弋式养殖工船为核心的深远海养殖工程可为渔业养殖提供新的养殖手段。论文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养殖工船舱内水环境流场特性,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水流速度分布的均匀性以及换水效率,建立了养殖船舱内水环境适渔性的评估方法。典型海况中船舶横摇运动对养殖鱼舱中流场的影响研究表明:横摇运动可加快水流速度缩短换水时间,但同时加剧了养殖水环境水流速度的非均匀性,相比之下进水射流形成的推流影响并不显著;横摇角和横摇周期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流速度随横摇角增大而增大,而随着横摇周期的增大而减小;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横摇角和横摇周期对水的停留时间影响不大;在养舱中心存在低速区,进水口产生的射流对低速区影响不大。


全球变化下的海藻学术和应用新趋势
《科学通报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第23届国际海藻学术讨论会于2019年4月28日~5月3日在韩国济州召开,讨论会主题为"海藻:从传统到创新".国际海藻学术讨论会是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藻类学论坛.本次会议有41个国家的500多名海藻科研工作者参加.本次大会共提交了608个摘要,其中349个口头报告、259个展报.5个大会报告内容涉及生物多样性及分布、海藻工业应用、


轻微加工熟制鲐鱼品质特性及腐败菌鉴定
《食品科学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以轻微加工熟制鲐鱼为对象,比较原料鲐鱼和熟制鲐鱼品质特性,分析了商业无菌保温过程中熟制鲐鱼品质变化及其安全性,并采用Biolog和16S rDNA分子鉴定法确定导致胀袋的腐败菌。结果表明:加工后鲐鱼盐分质量分数和pH值明显升高,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和菌落总数大幅下降;熟制鲐鱼商业无菌贮藏前后,气味、外观、弹性和滋味的感官评定结果差异均不显著(P>0.05);商业无菌保温初始点样品(A0)和保温终点样品(A1)菌落总数均小于2(lg(CFU/g));商业无菌贮藏期间胀袋样品(B1、B2、B3和B4)菌落总数在4~6(lg(CFU/g))之间,已超过安全限量;从胀袋样品中共分离出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索诺拉沙漠芽孢杆菌和短杆菌;贮藏过程中A0和A1的pH值均高于B1、B2、B3和B4,且A0、A1和B1~B3的pH值呈下降趋势,仅B4升高;胀袋样品(除B2外)与未胀袋样品的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差异性均显著(P<0.05);保温实验前后未胀袋熟制鲐鱼(A0和A1)的组胺含量均低于检出限(5 mg/100 g)。本实验为轻微加工熟制鲐鱼产品的优化,控制产品品质及安全性提供支撑。


大深度载人潜水器之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海上试验及载人深潜应用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是实现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水下定位和跟踪,保障其水下作业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各测量设备的分离式安装导致船载声基阵与外围辅助传感器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安装偏差,而这种偏差又会大大降低其定位性能,必须通过海上标定试验加以校正.本文以2014年蛟龙号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南海海上标定试验为例,详细探讨了海上标定试验的技术方法,并利用2014~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10个潜次的实测数据分析其定位性能.


海水中小球藻对Mg-3Y-1.5Nd镁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材料工程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等表面分析技术以及电化学技术,以稀土镁合金Mg-3Y-1.5Nd为基体,研究小球藻对其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含小球藻培养液和不含小球藻培养液的镁合金表面主要腐蚀产物均为Mg(OH)_2,Mg_3(PO4)_2以及Mg_2(OH)_3Cl;含小球藻培养液的镁合金表面腐蚀产物中镁元素的占比较未含小球藻要小(29.6%vs 39.8%);腐蚀产物存在疏松的结构有利于腐蚀性离子侵入,促进镁合金的进一步腐蚀;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导致生物膜保护层下出现高浓度的溶解氧,使氧还原阴极电流变大,从而增大Mg-3Y-1.5Nd合金的腐蚀速率。综上所述,当小球藻存在时,Mg-3Y-1.5Nd合金受到的腐蚀更为严重。
关键词: Mg-3Y-1.5Nd合金 小球藻 微生物腐蚀 电化学


船载激光雷达测量水体光学参数的仿真模拟研究
《红外与激光工程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激光雷达能够高效获取海洋光学特性的垂直剖面信息,是海洋光学探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基于Gordon(1982)的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水体光学参数模型,研究了船载激光雷达在水中的传输过程和水中光场分布。特别研究考虑了接收视场角和望远镜半径等参数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船载海洋激光雷达的模拟系统。在激光雷达的传输等效为太阳光传输后,该模拟系统与常用的HydroLight的模拟进行了比对印证并获得了一致的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得到的激光雷达回波信号分析了不同激光雷达测量模式及典型水体条件下激光雷达消光系数α和海水光学参数之间的关系。船载激光雷达结果表明,在窄接收视场角情况下,激光雷达消光系数α趋向于水体光束衰减系数c;在宽接收视场角情况下,α趋近于水体的向下辐照度漫射衰减系数K_d。相比机载观测,船载观测的α趋近K_d的速度变缓。在垂直分层水体中,激光雷达在下层水体中测量的α值会向上层水体的α值偏移。该结果为研究海洋激光雷达测量参数与海洋光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进一步的认知。
关键词: 海洋激光雷达 蒙特卡罗模拟 激光雷达消光系数 垂直剖面


海底冷泉气泡羽流地震波数值模拟
《地球物理学报 》 2020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底冷泉广泛分布于全球大陆边缘海域,是未来能源勘探的重要领域.本文根据海底冷泉羽流特征,设计多个典型2D冷泉气泡散射地球物理模型并观测其数值模拟的地震响应特征.冷泉正演模拟的关键是建立典型地震海底冷泉散射模型,本文首先构建了平稳随机散点模型,设计了符合实际的气泡半径和气泡体积分数的参数模型,通过参数填充和计算得到了等效速度模型.由此建立的模型在适应性和灵活度上凸显出很大优势,极大地提升了地震响应的可靠程度.单炮地震记录显示冷泉羽流区散射能量最强,地震波场散射清晰,散射波场沿冷泉延伸方向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复杂冷泉气泡散射模型的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地震响应能够准确描述海底冷泉羽流,对冷泉羽流的研究和寻找海洋天然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双轴各向异性介质多分量感应测井响应快速计算
《地球物理学报 》 2020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双轴各向异性介质多分量感应测井响应特征,本文基于三重傅里叶变换,推导任意方向偶极子源的谱域电磁场解析式;采用围线积分方法,自适应截断积分区间,结合谱域电磁场周期特性,实现三重傅里叶变换的精确快速积分;进而,针对双轴各向异性倾斜地层,模拟研究不同纵横向各向异性条件多分量感应测井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利用谱域内电磁场在周向的周期特性简化解析式,可将计算速度提高4倍;自适应截断积分区间方法保证了计算精度,并极大地减少了积分节点数.对于倾斜双轴各向异性介质,倾角较大时,共面分量可反映地层横向各向异性,同轴分量可反映地层纵向各向异性;倾角较小时,同轴分量可反映地层横向各向异性,共面分量可反映地层纵向各向异性.


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构建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预报模型
《农业工程学报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远洋渔场资源和位置进行预报可以为远洋渔业生产及管理提供重要信息.该研究针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利用海洋表面温度遥感信息和中国远洋渔船生产资料,基于深度学习原理,选取卷积神经网络构建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预报模型.根据不同月份、不同通道构建了多种数据集,用于训练渔场预报模型.训练结果表明,4个通道组合的数据集的训练结果最优,渔汛早期(7—8月)、中期(9月)和后期(10—11月)测试集准确率分别为80.5%、81.5%和81.4%.以2015年的真实渔场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的平均召回率为82.3%,平均精确率为66.6%,F1得分平均值为73.1%,预测的高产渔区与实际作业的高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区基本匹配.该研究构建的渔场预报模型可以获得较好的准确率,可为其他鱼种的渔场预报模型构建提供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