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不同品种水稻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和产卵量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4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中早39、中浙优8号、秀水134和甬优12)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和产卵量的影响。取食中早39、中浙优8号、秀水134和甬优12四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对稻纵卷叶螟的幼虫发育历期和存活率无显著影响;取食中早39的稻纵卷叶螟的蛹历期最短,仅9.6 d;在秀水134取食后的稻纵卷叶螟蛹最轻(12.45 mg),羽化后的雌成虫产卵量最低,为34.1粒/雌。综合来看,在供试的4个类型的水稻品种中,与杂交籼稻中浙优8号和籼粳杂交稻甬优12相比,粳稻品种秀水134不利于稻纵卷叶螟的种群发展。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稻纵卷叶螟 生长发育 产卵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极端混合池(BSA)全基因组重测序的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基因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适合机械化收获是当今油菜育种改良和遗传研究的重要目标。该研究以一个自然变异产生的油菜有限花序(denterminate inflorescence 1,di1)突变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有限花序的遗传模式,开展有限花序性状的基因定位和克隆,以期发掘候选基因,为培育适合机械化收获的油菜新品种提供新思路和新材料,为揭示油菜有限花序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一个稳定遗传的有限花序突变株系FM8与野生型自交系FM7开展正反交,观察F1和F2后代的花序形态,分析有限花序性状的遗传模式。在F2群体中挑选20个有限花序单株和20个野生类型单株构建混合池,对混合池和亲本开展20×和10×覆盖度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定位有限花序性状的关联区间。根据关联区间对应到拟南芥基因组的共线性区段和基因注释信息,预测候选基因,并对候选基因进行同源克隆,发掘序列变异,筛选关键基因。【结果】油菜有限花序突变性状表现为初花期主花序和侧枝花序顶部形成一个或若干个顶生花,花序无限生长受阻,导致结角期主枝和侧枝有封顶特征即有限花序。有限花序突变株系与野生型正反交F1均表现为野生型,F2代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的分离比符合13﹕3,说明有限花序的遗传受2对隐性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对混合池及亲本开展全基因组重测序,得到30 12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标记和107 636个插入缺失标记(In Dels)标记,用于有限花序性状的全基因组定位。定位结果共检测获得7个显著关联区间,分布于油菜A08、A09、A10、C08和C09共5条染色体。其中,A10染色体上的关联区间峰值最高,是控制有限花序性状的主效位点。并且,A10染色体关联区间内的14.36—15.07 Mb的区域与C09染色体2个关联区间显示高度同源性。候选基因预测发现位于A08、A09、A10、C08和C09的5个关联区间包含有8个候选基因,包括TERMINAL FLOWER 1(TFL1)、FLOWERING LOCUS C(FLC)、ATBZIP14(FD)、MULTICOPY SUPPRESSOR OF IRA1 4(FVE)和SCHLAFMUTZE(SMZ)。基因序列分析表明di1突变体TFL1、FVE和SMZ的基因编码区存在序列变异,并导致蛋白序列变异。【结论】油菜有限花序突变由2对隐性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与有限花序性状显著关联的区间有7个,其中,位于染色体A10和C09的关联区间具有高度同源性。TFL1、FVE和SMZ被推断为有限花序性状的候选基因。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有限花序 基因定位 关联区间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善杨梅露酒色泽稳定性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杨梅露酒色泽的稳定性,以澄清透明的杨梅露酒为原料,基于杨梅露酒花色苷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考察不同浓度有机酸、氨基酸、金属盐及天然色素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杨梅露酒最佳护色工艺及其贮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对杨梅露酒中花色苷的破坏性强于光照,花色苷热降解满足一级动力学方程;添加有机酸可使花色苷以稳定的结构存在于露酒中,其中对羟基苯甲酸效果最好,色泽保存率达到83. 22%,比对照提高16. 52百分点;添加较高浓度的水杨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可使露酒色泽保存率提高10. 00~12. 82百分点;而添加甘氨酸、L-酪氨酸和L-半胱氨酸对杨梅露酒中色泽保存率影响较小;添加60 mg·L~(-1)的桑椹红色素对杨梅露酒的辅色作用最为显著,贮藏3个月后,杨梅露酒的色泽保存率为91. 5%,比对照提高27. 0百分点。

关键词: 杨梅露酒 花色苷 稳定性 辅色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包装材料对草莓果浆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颊’草莓为试材,经打浆、灌装和巴氏灭菌后,在4℃和25℃贮藏条件下,分别采用玻璃瓶、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豆浆袋和铝箔袋包装,从色泽、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可滴定酸质量分数、花色苷含量、VC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变化等方面,研究3种包装材料对草莓果浆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下贮藏30 d,玻璃瓶包装草莓果浆的花色苷含量为82.29 mg/100 g,分别是PVC豆浆袋和铝箔袋包装草莓果浆的1.08倍和1.27倍;色泽上玻璃瓶包装草莓果浆a*值为15.12,远高于铝箔袋包装的12.25。经综合评定,玻璃瓶的阻氧效果较为显著,在4℃条件下有利于草莓果浆品质的保持,可显著延缓花色苷的降解,是较合适的草莓果浆贮藏包装材料。本研究为草莓果浆的贮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草莓果浆 包装材料 贮藏品质 花色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花对稻螟赤眼蜂寄生和扩散能力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芝麻是一种适合于稻田生态系统的蜜源植物,但其对稻田优势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的作用未有系统的研究。本文在室内和大田的条件下考察了芝麻花对稻螟赤眼蜂寄生力和扩散能力的影响。室内结果表明,芝麻花可以显著的提高稻螟赤眼蜂对米蛾卵的寄生力。同时芝麻花显著影响了稻螟赤眼蜂的初始扩散能力,初始起飞蜂比例从71.4%下降至50.5%,但总的扩散蜂比例从91.9%增加至95.4%。田间结果显示田埂种植芝麻花可以提高稻螟赤眼蜂的寄生能力约30%,且更多的蜂扩散至距田埂20~25m的距离。总之,芝麻花可显著的提高稻螟赤眼蜂寄生和扩散能力。

关键词: 稻螟赤眼蜂 芝麻 扩散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药剂亚致死浓度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明确毒死蜱和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亚致死效应,【方法】我们采用离体叶片浸渍法,2龄稻纵卷叶螟幼虫在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25))浸渍下的水稻叶片上处理72 h,然后观察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状况,并测定了其体内主要解毒酶活性。【结果】毒死蜱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25)处理组幼虫历期较对照显著延长;蛹历期显著短于对照,雌雄成虫寿命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25)处理组,幼虫历期和蛹历期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LC_(10)处理组雌成虫寿命缩短。毒死蜱LC_(10)和LC_(25)处理组,稻纵卷叶螟体内的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氯虫苯甲酰胺LC_(10)和LC_(25)处理后其体内的酯酶活性显著增加;LC_(25)处理组的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毒死蜱和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浓度处理使稻纵卷叶螟部分生长期发育放缓,但诱导体内部分解毒酶活性上升。稻纵卷叶螟处于这两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的选择压下,将有利于抗药性的积累与发展。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毒死蜱 氯虫苯甲酰胺 生长发育 解毒酶 亚致死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对北京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对北京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北京鸭3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鸭。对照组(试验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 mg/kg杆菌肽锌(试验Ⅱ组)、5×108CFU/kg丁酸梭菌(试验Ⅲ组)、1×109CFU/kg地衣芽孢杆菌(试验Ⅳ组)和5×108CFU/kg丁酸梭菌+1×109CFU/kg地衣芽孢杆菌(试验Ⅴ组)。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试验Ⅱ、Ⅲ、Ⅳ、Ⅴ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Ⅴ组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补体3、补体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的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 0.05)。3)试验Ⅴ组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各组之间的法氏囊指数差异不显著(P> 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与地衣芽孢杆菌复合菌可以有效改善北京鸭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

关键词: 丁酸梭菌 地衣芽孢杆菌 北京鸭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免疫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激光拉曼光谱无损分析浙贝母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采集浙江省5个浙贝母主产区不同生产基地的新鲜样品,获取浙贝母激光拉曼光谱的图谱,并进行特征峰分析和一阶导数分析。结果表明,浙贝母在875、912、965、1 153、1 312、1 410、1 482、1 598、1 641 cm~(-1)等位移处出现9处明显的特征峰,并初步判定了这些特征峰的归属。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拉曼光谱进行农产品分析具有无损、快速、简便的特点,研究结果获取的9个特征峰可以作为鉴别浙贝母真伪、产地、溯源的手段。

关键词: 浙贝母 拉曼光谱 成分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稻品种的镉吸收特性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浙江省绍兴、宁海、温岭三地,通过镉胁迫试验,研究4个水稻品种甬优538、春优84、嘉禾218和秀水134镉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4个水稻品种均表现出Cd低积累的特性,甬优538、春优84、嘉禾218、秀水134稻米Cd含量开始超标时所对应的处理中土壤Cd浓度分别为>1.41、1.41、0.91、0.52 mg·kg~(-1)。4个水稻品种稻米中的Cd含量与土壤Cd全量之间的关系可用直线回归方程拟合。不同水稻品种安全生产的土壤Cd临界值表现为甬优538>春优84>嘉禾218>秀水134,按土壤类型表现为黏质脱潜水稻土>涂泥渗育水稻土>涂泥潴育水稻土。试验所得水稻安全生产土壤Cd临界值略高于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关键词: 农产品安全 重金属 品种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种质表型性状与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核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良辣椒品种和挖掘新品种选育的特异种质材料,以52份纯化的辣椒种质为供试材料,对18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性、多样性和主成分分析,分别基于表型性状及SSR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并对2种聚类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8个性状在不同种质材料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平均变异系数为34.57%,平均香农多样性指数为2.47;被提取的前7个成分占表达信息量的78.153%,其中第1主成分占表达信息量的20.991%,且第1主成分在果实直径、果肉厚度、单果重、果形指数、叶片宽度和叶片长度等性状上呈现较高的载荷量;表型性状分析将52份材料分成四类,SSR标记分析将52份材料也分成四类,但2种分类方法的结果之间不存在相关性(r=-0.027,P=0.605>0.05),即2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吻合性不高。本研究结果为辣椒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辣椒 表型性状 SSR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