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厌氧环境的低盐雪菜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厌氧环境对低盐雪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分别对低盐、高盐和CO_2、N_2低盐厌氧环境处理的雪菜中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组不同的腌制雪菜中共分析出46、40、46和44种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91.12%、79.29%、84.17%和88.09%,主要包括酯类、醛醇类、酸类、烷烃及其杂环类物质,一起共同构成了雪菜的整体风味。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为低盐、高盐和低盐CO_2厌氧处理3组雪菜中最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分别占雪菜中酯类物质的72.75%、81.50%和43.29%。低盐量N_2处理组中并未检出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且醛醇类化合物比其他3组的含量高。雪菜挥发性化合物种类主成分分析(PCA)表明,雪菜挥发性物质中,酯类、醇类、酸类和醛类化合物与不同盐量与保存方式相关。


黄芪多糖和丁酸梭菌对蛋雏鸭免疫性能、抗氧化性能以及肠道形态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黄芪多糖、丁酸梭菌及其复合剂对蛋雏鸭免疫性能、抗氧化性能以及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绍兴公鸭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鸭。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Ⅴ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40 mg/kg的杆菌肽锌(抗生素组)、800 mg/kg的黄芪多糖、250 mg/kg的丁酸梭菌以及800 mg/kg的黄芪多糖+250 mg/kg的丁酸梭菌的复合剂。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1)Ⅴ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和Ⅳ组(P<0.05),Ⅴ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及补体3(C3)、补体4(C4)的含量高于其他各组(P>0.05)。2)Ⅴ组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Ⅴ组的法氏囊指数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3)Ⅲ组、Ⅳ组、Ⅴ组的血清和肝脏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Ⅰ组(P<0.05),血清和肝脏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Ⅳ组的血清和肝脏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4)Ⅴ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隐窝深度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Ⅴ组的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和丁酸梭菌复合剂比单独添加黄芪多糖或丁酸梭菌能更好地提高蛋雏鸭的免疫性能、抗氧化性能,改善肠道绒毛形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3—2016对葡萄的新要求
《浙江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6)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种类、最大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均提出了较多的新要求。对新标准中涉及葡萄或浆果类水果规定的变化进行了归纳,并与国际上的相关标准进行对比,旨在为有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国外微型月季品种资源主要表型分析及综合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微型月季种质资源的利用率,从12个数量性状和8个质量性状对国外引进的微型月季主栽种质资源,进行了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微型月季表型性状的种间变异系数为花直径的变异系数(20.61%)最大,侧叶宽变异系数(1.68%)最小;种内变异系数为柄叶数变异系数(15.14%)最大,花瓣长变异系数(4.95%)最小;数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信息指数H'在0.852~2.777之间,平均值为1.960。基于20个表型性状数据,将种质资源分为花型、叶型、叶刺、花色等5个不同类型。数量性状的前7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1.75%,反映的信息与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花色、花型等经济性状表型性状指标的影响较大,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20个数量性状可简化为花型、叶型、花色、叶刺等5个主要性状。以上结果为微型月季的资源评价和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


彩色稻对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程度及其卵寄生蜂寄生行为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应用彩色稻进行田间彩绘是创意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可能影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本研究旨在探明彩色稻对水稻主要食叶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及其卵寄生蜂的影响,为创意农业稻田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稻纵卷叶螟在紫色稻、黄色稻和常规稻(对照)上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幼虫及蛹的历期、幼虫及蛹的存活率、蛹重和性比等;比较稻纵卷叶螟成虫在彩色稻和常规稻之间的产卵选择性;比较稻纵卷叶螟的重要卵寄生蜂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和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对彩色稻和常规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选择性,并在大田条件下调查彩色稻稻田和用紫色稻写字的创意稻田中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趋向于在彩色稻上产卵,在彩色稻上的产卵百分比达60%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稻,同时稻纵卷叶螟在彩色稻上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常规稻,用紫色稻和黄色稻叶片饲养的稻纵卷叶螟幼虫存活率和蛹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稻.彩色稻对稻纵卷叶螟的发育历期、蛹重和性比无显著影响.不同赤眼蜂对不同水稻品种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选择性有差异,螟黄赤眼蜂偏向寄生紫色稻上的卵,对黄色稻的选择性最低,但寄生率无显著差异;而稻螟赤眼蜂偏向寄生绿色常规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卵,对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选择性最低.3种水稻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稻螟赤眼蜂对常规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是紫色稻上的4.3倍,是黄色稻上的2.1倍.在大田情况下,紫色稻和黄色稻稻田中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和幼虫密度显著高于常规稻田,紫色稻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最高,为15.3%,是常规稻的10.9倍,黄色稻的3倍;紫色稻和黄色稻的稻纵卷叶螟残虫率分别为4.5%和3.3%,也显著高于常规稻(1.1%).以紫色稻进行田间彩绘时,紫色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均在6%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稻田(4%以下).[结论]彩色稻相对于常规水稻更易于吸引稻纵卷叶螟危害,且稻纵卷叶螟在彩色稻上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常规稻,而稻螟赤眼蜂对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选择性最低,不利于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的生物防控.在利用彩色稻进行创意农业稻田彩绘时应充分考虑其负面的生态影响,并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
关键词: 观赏水稻 稻纵卷叶螟 产卵选择性 生态适应性 寄生偏好


基于转录组学的不同色系蝴蝶兰花色苷差异积累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蝴蝶兰花色丰富且极具变化,是研究花着色机制的理想材料。本研究利用RNA Sequencing(RNA-Seq)技术比较三种不同色系蝴蝶兰花器官转录组,鉴定蝴蝶兰花色苷合成的相关基因,从转录组水平揭示蝴蝶兰花色苷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选取白花蝴蝶兰(PAPW)、红花蝴蝶兰(PAPR)和黄花蝴蝶兰(PAPY)为试验材料,对其花苞及盛开花朵分别釆样,分别提取三个样品的总RNA,利用Illumina Hiseq 2 000进行测序分析,过滤处理后分别得到总Clean reads片段为60 031 912、57 685 822和55 765 402个,GC含量分别为47.78%、47.36%和49.48%,平均长度约为575 bp,N50长度为940 bp,对获得的All-unigenes进行功能注释,注释到Swiss-Prot、Nt、KO、Nr、GO和KOG数据库的Unigenes分别是22 321、19 199、8 671、28 952、20 152和10 380个;PAPR和PAPW相比差异基因共有642个,上调基因有354个,下调基因有288个;PAPY和PAPW相比差异基因共有2 459个,上调基因有132个,下调基因2 327个;KEGG代谢分析表明,2个对比组中的差异基因富集在不同代谢通路中。PAPR和PAPW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类黄酮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和钙信号通路等代谢通路,其中类黄酮生物合成中差异基因为8个(7个上调,1个下调)。PAPY和PAPW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DNA复制,烷、哌啶和吡啶生物碱和细胞凋亡等代谢通路,其中,参与到淀粉与蔗糖代谢中的差异基因最多,有34条(1个上调,33个下调)。这些信息为蝴蝶兰不同花色苷形成相关关键基因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蝴蝶兰 不同色系 花色苷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大豆NIP类水孔蛋白基因的鉴定及表达特性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NIPs(nodulin 26-like intrinsic proteins)是类根瘤菌26膜内在蛋白,属于水孔蛋白的一个亚类,在植物逆境胁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大豆基因组数据库,在全基因组水平共鉴定得到13个GmNIPs。染色体定位分析显示,这些GmNIPs基因分布在大豆11条染色体上。理化性质分析显示,GmNIPs蛋白氨基酸数目为261~296,蛋白分子量为27~32 ku,蛋白等电点为6~10。蛋白多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所有GmNIPs均含有水通道蛋白的典型结构,6个保守的跨膜螺旋(TM1-TM6)和2个保守的氨基酸元件NPA盒(Asp-ProAla box)。进化树分析发现,大豆GmNIPs与拟南芥和水稻NIPs分类完全一致。基因结构分析显示,所有GmNIPs基因均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启动子分析表明,多数GmNIPs基因的上游启动子区含有逆境和激素应答元件。组织表达分析发现,5个GmNIPs的基因表达量相对较高。进一步,利用荧光定量PCR对Gm NIP1;5的干旱胁迫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大豆 NIP 水孔蛋白 全基因组鉴定 组织表达 干旱应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