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茶叶籽油精炼工艺条件对其质量指标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叶籽油是一种新资源木本食用油,含有角鲨烯等丰富的活性功能物质。茶叶籽毛油含有一定的非甘油酯和强烈的苦涩味物质,经过精炼后才能成为食用油。本研究分析了精炼5个工序工艺对茶叶籽油理化指标的影响,提出了一套茶叶籽油精炼加工技术。结果表明,精炼各工序的最优工艺为脱胶75℃,加水量为含胶量的3倍;脱酸70℃用碱量为超理论计算量20%;脱色100℃,脱色剂为油量2%的活性白土和1%的活性炭混合物;脱臭180℃,脱臭时间1.5 h;脱蜡温度4℃。新工艺可有效地去除茶叶籽油中的不良成分和苦涩味,最大程度保留茶叶籽毛油的角鲨烯等活性成分,主要理化指标符合国家食用油质量标准和代表性木本油油茶籽油标准。

关键词: 茶叶籽油 精炼工序 工艺参数 理化性状 活性营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8–2017年度微生物资源分类方向申请与资助情况

微生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简要统计分析了2008至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微生物学科在资源、分类和系统发育方向的项目申请、受理和资助情况。针对本方向项目资助与管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对未来工作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微生物资源与分类 申请与资助统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速现代小农培育的浙江实践与发展建议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总结浙江衔接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并针对制约现代小农培育的主要瓶颈,提出了以"组织小农、服务小农、带动小农、提升小农、激活小农、支撑小农"为抓手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经营主体 农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施用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紫云英还田的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紫云英施用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转化酶活性的变化。试验包括对照、施用化肥和4个紫云英施用量(30、60、90和120 t·hm~(-2))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化肥和紫云英均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热水提取态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并且随着紫云英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土壤碳转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与土壤活性有机碳相同,其中施用化肥和紫云英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14%和24%~55%的纤维素酶活性、27%和45%~187%的蔗糖酶活性、42%和51%~165%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11%和11%~24%的酚氧化酶活性以及16%和16%~27%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施用化肥对相对酶活性(酶活性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比值)无显著影响;增加紫云英施用量能够显著增加相对蔗糖酶和相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降低相对酚氧化酶活性和相对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主要受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关键词: 紫云英施用量 活性有机碳组分 碳转化酶活性 相对酶活性 逐步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照度和光周期对水培薯芽菜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以主栽甘薯品种心香为材料,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了不同光照度和光周期对薯芽菜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生产薯芽菜的最优光照度和光周期,为商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光照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度的增强,薯芽菜可溶性蛋白、类胡萝素含量升高,硝酸盐含量降低,叶色变绿,硬度变大、咀嚼性变差。在750 lx光照度下薯芽菜可溶性蛋白和类胡萝素含量比2 250 lx光照度下略低,但叶色比较鲜绿,其咀嚼性较好。光周期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光周期处理间薯芽菜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12 h/d光周期条件下的可溶性蛋白、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硝态氮含量最低,但硬度、内聚性最大,咀嚼性最差。4 h/d光周期条件下,薯芽菜的硬度、咀嚼性最好。本试验条件下,750 lx光照度、4 h/d光周期培养的薯芽菜叶色鲜绿,具有鲜嫩的口感和较好的营养品质。

关键词: 薯芽菜 水培 光照度 光周期 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兰DROOPING LEAF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YABBY家族基因为种子植物所特有,参与胚胎发育、侧生器官分化等生物学过程,其主要成员之一DROOPING LEAF基因调控植物中脉的形成、心皮的发育。为了研究春兰DL基因的序列特征、表达特性,预测该基因在春兰花器官发育的作用,本研究从春兰中克隆1个DROOPING LEAF基因,命名为CgDL1,基因登录号为HM106986.1。序列分析表明,CgDL1基因含570 bp长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18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1.386 kD,预测等电点为9.11。氨基酸同源序列以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gDL1与其它植物的已知YABBY家族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LiYABBY基因进化关系最为相近,属于DL/CRC亚族。实时荧光定量表达分析显示,CgDL1基因在春兰花器官中特异表达,在唇瓣中大量表达,侧瓣、萼片次之,在合蕊柱中几乎不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YABBY家族在春兰花器官发育进程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YABBY家族 春兰 侧生器官 花器官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食源性致病菌交叉污染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食源性致病菌容易在食物接触表面和机器设备表面发生交叉污染,导致成品存在食用风险。国内外已有研究者采用风险评估手段评估肉制品的食用风险。本文针对2000年至今已有的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食源性致病菌交叉污染及其模型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食源性致病菌的交叉污染现状和因交叉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现状,简述了部分加工过程的交叉污染模型及其在风险评估领域的应用,同时对目前香肠类和火腿类两类肉制品现有的风险评估研究进行概括,最后对将来开展肉制品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研究和定量风险评估提出建议和思考。建议加强肉制品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建模研究,增强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互动交流,完善肉制品加工过程的风险监测,进而开展更多系统性的肉制品加工过程定量风险评估研究。

关键词: 肉制品 食源性致病菌 交叉污染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六个樱桃番茄品种果实风味品质相关指标比较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技术手段,对目前生产上16个主栽樱桃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Mill. var. cerasiforme)品种的风味评分及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解析决定樱桃番茄风味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相比其他风味相关指标,不同番茄品种间柠檬酸、苹果酸、V_c和氨基酸含量的差异较大.16个参试品种中,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浙樱粉1号、浙樱黄1号,日本金子种苗株式会社的黄妃,及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天正红珠风味评分排名前4,以上品种的7项风味及营养决定指标参数(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有机酸、果糖、葡萄糖、柠檬酸和V_c)均显著高于风味评价排名后4名的参试番茄品种.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风味评分与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有机酸、果糖、葡萄糖和V_c含量显著正相关,而与糖酸比等复合参数无显著相关性.由上述结果可知,番茄风味品质的主要指标为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果糖+葡萄糖)、有机酸(主要是柠檬酸)和V_c.此外,氨基酸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营养物质,可能与番茄风味存在一定关联.

关键词: 樱桃番茄 不同品种 风味品质指标 比较分析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激发效应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由于生物炭具有碳素稳定性强和孔隙结构发达等特性,其在土壤固碳减排方面的作用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当生物炭进入土壤环境后最终是增加土壤碳的储存还是促进土壤碳的排放?目前学术界对该问题仍存在争议.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及其机理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本文在分析生物炭自身碳素组分和稳定性、孔隙结构及表面形态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添加生物炭对土壤本底有机碳矿化产生激发效应的研究进展,分别阐述了产生正激发和负激发效应(即促进和抑制矿化)的机制机理,认为正激发效应主要是基于生物炭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生物炭中易分解组分的优先矿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土壤微生物的共代谢作用,而负激发效应主要是基于生物炭内部孔隙结构和外表面对土壤有机质的包封作用和吸附保护作用、生物炭促进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的稳定化作用、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及其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后对今后相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物炭在土壤固碳减排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有机碳 激发效应 矿化作用 固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六个樱桃番茄品种果实风味品质相关指标比较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技术手段,对目前生产上16个主栽樱桃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Mill. var. cerasiforme)品种的风味评分及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解析决定樱桃番茄风味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相比其他风味相关指标,不同番茄品种间柠檬酸、苹果酸、V_c和氨基酸含量的差异较大。16个参试品种中,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浙樱粉1号、浙樱黄1号,日本金子种苗株式会社的黄妃,及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天正红珠风味评分排名前4,以上品种的7项风味及营养决定指标参数(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有机酸、果糖、葡萄糖、柠檬酸和V_c)均显著高于风味评价排名后4名的参试番茄品种。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风味评分与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有机酸、果糖、葡萄糖和V_c含量显著正相关,而与糖酸比等复合参数无显著相关性。由上述结果可知,番茄风味品质的主要指标为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果糖+葡萄糖)、有机酸(主要是柠檬酸)和V_c。此外,氨基酸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营养物质,可能与番茄风味存在一定关联。

关键词: 樱桃番茄 不同品种 风味品质指标 比较分析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