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水稻穗发芽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穗发芽是种子在收获前遇到多日阴雨天气或高温潮湿环境条件时在母体植株上发芽的现象。水稻穗发芽现象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本综述主要从穗发芽的分子机制、籽粒特性和穗部结构、种子含水量、α-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内源激素、环境等多个方面概括了影响水稻穗发芽的因素,以期为水稻耐穗发芽品种的选育、减少生产上穗发芽的发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穗发芽 分子机制 影响因素 调控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存基质对中华淡翅盲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华淡翅盲蝽Tytthus chinensis(Stl)是稻飞虱最重要的捕食天敌之一,因此实现中华淡翅盲蝽人工饲养是有效控制褐飞虱的关键。采用四季豆、湿棉球、水稻茎作为生存基质人工饲养中华淡翅盲蝽,研究其对中华淡翅盲蝽若虫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淡翅盲蝽若虫在水稻茎上的存活率最高,其次是四季豆,最低的是湿棉球,在水稻上的若虫历期显著短于在其他2个基质上。虽然在四季豆上的产卵量要显著低于水稻上的产卵量,但雌虫寿命、卵孵化率和若虫存活率与在水稻上的差异不显著,且显著高于湿棉球上的;在湿棉球上的卵孵化时间显著长于在四季豆和水稻茎上的时间。中华淡翅盲蝽在水稻和四季豆上种群趋势为22.9和11.2,能建立持续的种群,说明四季豆可以作为中华淡翅盲蝽室内饲养的生存基质,进行中华淡翅盲蝽的人工繁殖。

关键词: 水稻 天敌 四季豆 人工繁殖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LEAFY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作为重要的蜜源植物和绿肥作物,对促进作物增产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当地的耕作制度,选育花期适当的品种是紫云英重要的育种目标。LEAFY(LFY)是植物花分生组织的特异基因,而目前关于紫云英LEAFY基因的研究尚无报道。为探究紫云英中LEAFY基因的功能,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和c DNA末端快速克隆(rapid-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技术对紫云英LEAFY基因序列进行克隆;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LEAFY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 RT-PCR揭示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采用表达载体构建、侵染以及转基因T2代纯合株系的生长发育表型特征统计分析鉴定紫云英LEAFY基因功能。本研究获得的LEAFY基因全长c DNA长度为1 400 bp(Gen Bank No.MH352146),含有1个1 191 bp长的开放阅读框;编码的蛋白质含有396个氨基酸,含22个α螺旋和5个β折叠,其分子量为44.72 k D,理论等电点为6.41;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鹰嘴豆(Cicer arietinum)等物种的LEAFY蛋白相似性均在80%以上,具有高度的同源性;q RT-PCR分析结果表明,紫云英LEAFY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花芽、花、叶、叶芽、根、茎和荚;超表达LEAFY基因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实验结果发现,超表达LEAFY基因拟南芥株系的出苗至抽薹天数比野生型平均早3 d,出苗至开花天数比野生型平均早2 d,开花数比野生型平均多1.79个。本研究表明紫云英LEAFY基因与豆科物种均有较高的同源性,在其花芽中表达量最高,并证实LEAFY基因可能调控其开花机制,为通过分子技术改良该物种成花提供理论依据,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紫云英 LEAFY(LFY) 成花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遮阳处理对彩叶凤梨观赏性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彩叶凤梨观赏性好,耐荫耐旱,日常养护管理简单方便,因此很受消费者欢迎,但光照强度对其叶色显现有很大影响.江南地区四季分明,夏季降温与遮阳是一对矛盾,生产上往往很难把握.本研究介绍了彩叶凤梨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通过平原和山区两地试验,明确了彩叶凤梨生产中大部分品种的光照强度在50 klx~55 klx为好,生产上以遮阳率50%即可控制光强不超过55 klx;但一些绿叶品种需光照稍弱些,在遮阳率70%下叶色较正常;70 klx的光强会使彩叶凤梨产生灼伤.本研究可为彩叶凤梨生产与日常养护提供指导.

关键词: 彩叶凤梨 光照强度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桑种质攀枝花1号的发现与驯化栽培试验

蚕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生桑种质,尤其是具有特异性状的野生桑种质,是桑树重要的基因资源。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发现一株树型高大的乔木野生桑树,其树龄在650 a左右,长势繁茂,叶片大而有光泽,桑椹味甜清香。将这株野生桑的1年生枝条作为接穗,以桑品种云桑2号的3年生植株为砧木,用袋接法进行嫁接繁殖,并命名为攀枝花1号。调查嫁接繁殖植株经小范围栽培驯化后的主要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结果表明:攀枝花1号属于中生中熟偏早类型,叶片大而厚、光滑无毛、柔软适口,用于家蚕饲养的摄食性好;果实大而多,平均单果质量2.5 g,成熟桑椹黄白色、黄红色或黄绿色,含糖量高,味甜清香。初步鉴定攀枝花1号是一份具有优异性状的果叶兼用型特色桑种质资源,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的价值。

关键词: 野生桑种质 攀枝花1号 驯化栽培 生物学性状 经济性状 果叶兼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遮阳处理对彩叶凤梨观赏性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彩叶凤梨观赏性好,耐荫耐旱,日常养护管理简单方便,因此很受消费者欢迎,但光照强度对其叶色显现有很大影响。江南地区四季分明,夏季降温与遮阳是一对矛盾,生产上往往很难把握。本研究介绍了彩叶凤梨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通过平原和山区两地试验,明确了彩叶凤梨生产中大部分品种的光照强度在50 klx~55 klx为好,生产上以遮阳率50%即可控制光强不超过55 klx;但一些绿叶品种需光照稍弱些,在遮阳率70%下叶色较正常;70 klx的光强会使彩叶凤梨产生灼伤。本研究可为彩叶凤梨生产与日常养护提供指导。

关键词: 彩叶凤梨 光照强度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及改性生物炭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核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炭因具有制备原料来源广泛、比表面积大、孔隙发达、富含碳素、表面官能团丰富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土壤改良、污染物去除、固碳减排等方面。近年来,研究发现将生物炭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改性,会强化生物炭功能,有利于生物炭的高效利用。本文综述了生物炭及改性生物炭的制备,理化性质分析及其在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应用,并将改性前后生物炭进行比较,客观分析了目前生物炭应用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生物炭及改性生物炭的制备、功能强化及拓展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生物炭 改性生物炭 制备 表征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灌溉稻田起源与演变及相关古今水稻土的质量》评述

土壤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水稻栽培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大约距今1万年前后,居住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一带的先民就完成了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的实践,逐步开发了水稻栽培和稻米主食。水稻土是中国重要的土地资源,也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耕地土壤类型。目前,中国水稻种植面积3 300多万hm~2,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本氏烟Dna J-like蛋白在芜菁花叶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休克蛋白40(HSP40)因其蛋白家族含有保守的J结构域又被称为DnaJ蛋白,其同源蛋白被称为DnaJ-like蛋白。研究表明,DnaJ蛋白家族响应了多种病毒的侵染,但发挥作用的方式各不相同。芜菁花叶病毒(TuMV)是一类重要的蔬菜病毒,给蔬菜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DnaJ-like蛋白是否响应TuMV侵染,是否在TuMV侵染过程中发挥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实验在本氏烟中克隆了分属DnaJ蛋白A类亚家族和B类亚家族的16条基因; qRT-PCR分析表明,DnaJ-like蛋白家族基因在TuMV侵染后表达上调。分别沉默2个亚家族的典型基因NbJ1和NbJ5后,TuMV在沉默植株上的病毒积累量显著较少。结果表明,DnaJ-like蛋白可能在TuMV侵染过程中发挥作用,这为深入了解TuMV的致病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40 芜菁花叶病毒 同源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麝香草酚/聚乳酸抗菌包装对蓝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以麝香草酚为抗菌剂制备的抗菌包装对蓝莓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灿烂蓝莓为材料,采用麝香草酚/聚乳酸抗菌包装结合低温贮藏处理,通过感官评价,检测好果率、营养品质、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并与普通聚乙烯(PE)包装进行比较,评价抗菌包装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0℃贮藏条件下,麝香草酚/聚乳酸抗菌包装能显著延缓蓝莓果实贮藏期间的腐败,贮藏36 d仍能保持100%的好果率,而PE包装仅能保持18 d。麝香草酚/聚乳酸抗菌包装能使蓝莓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减少花色苷、总酚、Vc等营养物质的损失,有效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下降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上升,但在减少果实失水方面劣于PE包装。由此可知,麝香草酚/聚乳酸抗菌包装在蓝莓果实防腐保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研究结果为抗菌包装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 蓝莓 麝香草酚 聚乳酸 抗菌包装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