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浙江水生植物分布5新记录种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报道了浙江的5种新记录水生植物,分别为阔叶慈姑(Sagittaria platyphylla(Engelm.)J.G.Sm.)、心叶刺果泽泻(Echinodorus cordifolius(Linn.)Griseb.)、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Planch.)H.St.John)、澳古茨藻(Najas oguraensis Miki)和两耳草(Paspalum conjugatum P.J.Berg.).其中,伊乐藻属(Elodea Michaux)和刺果泽泻属(Echinodorus Rich.et Engelm.ex A.Gray)为浙江归化新记录属;阔叶慈姑、心叶刺果泽泻、伊乐藻和两耳草是归化新记录种,澳古茨藻为乡土植物新记录种.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归化植物 分布新记录 浙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与毒死蜱复合污染对淡水绿藻的毒性效应

中国环境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在水环境中被频繁检测出,其复合污染对环境生物的联合毒性有别于单因子的生物效应.以淡水绿藻为受试生物,比较分析了有机磷农药毒死蜱(Chlorpyrifos)和重金属铜的单一及复合暴露对蛋白核小球藻急性毒性、细胞通透性及抗氧化应激的影响.铜、毒死蜱72小时单一暴露对小球藻的EC50分别为0.68和12.71μmol/L,藻细胞叶绿素含量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大而降低,细胞通透性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藻细胞活性氧和抗氧化酶被显著诱导.利用相加指数法(Additive Index, AI)确定铜、毒死蜱联合暴露对小球藻急性毒性的联合作用类型为拮抗作用,这与小球藻ROS产生量及抗氧化酶等指标的显著性水平分析结果一致.

关键词: 毒死蜱 淡水绿藻 急性毒性 通透性 氧化应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大豆SHZD32-1转化体普通PCR和qRT-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基因大豆(Glycine max)SHZD32-1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耐除草剂大豆转基因品系,该材料将耐草甘膦基因G10-EPSPS导入栽培品种中豆32(Glycine Max,Zhongdou 32)使其获得耐除草剂抗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针对SHZD32-1的检测方法系统研究的报道。本研究以转基因大豆SHZD32-1转化体的插入位点基因组序列和外源插入片段/基因组连接区序列为靶标,通过设计和筛选引物、探针,特异性、灵敏度等测试,建立了特异性SHZD32-1转化体普通PCR和q RT-PCR检测方法。检测方法特异性实验中,普通PCR和q RT-PCR方法均只在含有SHZD32-1的样品中扩增出阳性结果,而其他不含有SHZD32-1的检测样品中均为阴性结果;方法灵敏性检测中,普通PCR检测法检出限为0.1%,q RTPCR法检测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为21个拷贝;方法稳定性实验中,普通PCR和q RT-PCR方法在其相应最低检出限浓度下进行60次重复试验,结果均为阳性。本研究建立的SHZD32-1转化体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强。转基因作物转化体特异性检测方法的研究是转基因生物分子特征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和追溯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SHZD32-1 PCR q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3号’

园艺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浙农3号’菜用大豆是以‘台湾75’为母本,‘9712’为父本杂交后采用系谱法育成的新品种。中早熟品种,株形紧凑,有限结荚习性,单株结荚20~25个,三粒荚比例30%左右;鲜荚绿色、微弯镰形;荚长6.2 cm,荚宽1.4 cm;百荚鲜质量300.4 g,百粒鲜质量83.8 g,产量约9 000 kg·hm~(-2);春季从出苗到采收90d左右,保鲜和速冻加工兼用。适合浙江省及气候相似地区春播大、中、小棚覆盖或露地栽培。

关键词: 菜用大豆 中早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专利分析视角的浙江省污水治理技术态势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专利之星为数据源,对浙江省2008—2017年污水治理领域专利申请年代、技术领域、权利人及区域分布进行分析,并对技术生命周期、专利核心技术区、权利人组织类型、区域专利优势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污水治理技术处于技术生命周期的快速发展期,污水治理领域专利核心技术高度集中,主要覆盖C02F 9/14、C02F 9/04和C02F 9/02等12种IPC技术分支。受技术力量与产业政策等因素影响,浙江省污水治理优势技术区域差异较大。

关键词: 污水 专利 文献分析 技术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快速有效鉴定CRISPR/Cas9诱导水稻突变体的方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是育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该研究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实现了水稻CRISPR/Cas9突变体种子的可视化鉴别。采集了水稻HD野生型和CRISPR/Cas9突变体种子共1 200粒样本的高光谱图像数据,通过Kennard-Stone算法,按照2∶1的比例构建了建模集(800)和预测集(400)。对水稻种子的原始光谱经过WT预处理后,通过2nd derivative提取了24个特征波长,分别基于全谱和特征波长建立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极限学习机(ELM)和K最邻近法(KNN)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基于全谱还是特征波长神经网络模型都取得了良好的识别能力。通过2nd derivative提取的特征波长结合RBFNN模型也取得了较好的鉴别结果,其建模集和预测集分别达到了92.25%和89.50%。基于2nd derivative-RBFNN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实现水稻CRISPR/Cas9突变体种子的可视化鉴别,实现种子的定位和识别。结果表明应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和图像处理技术对水稻CRISPR/Cas9突变体的鉴别具有可行性,可为水稻育种中大量突变体的快速、准确地筛选和鉴定提供技术手段。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技术 CRISPR/Cas9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可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虫苯甲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农药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Qu ECh ER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同时测定铁皮石斛茎和叶中氯虫苯甲酰胺和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这2种农药在铁皮石斛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样品经乙腈提取,用N-丙基乙二胺(PSA)、C18和石墨化碳(PC)净化。正离子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10~60 mg/kg添加水平下,氯虫苯甲酰胺在铁皮石斛茎和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4%~9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4.1%;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茎和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5%~104%,RSD为1.7%~4.4%。样品中氯虫苯甲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定量限(LOQ)均为0.1 mg/kg。氯虫苯甲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中消解较慢,120 d时,氯虫苯甲酰胺在铁皮石斛茎和叶中的降解率分别为40%和72%,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茎和叶中的降解率分别为80%和94%。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叶中的消解半衰期为38.1 d。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按有效成分37.5 g/hm~2施药1~2次,施药间隔为7 d,当采收间隔期为30 d时,氯虫苯甲酰胺在茎和叶中的残留量均小于3mg/kg。25%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按有效成分187.5 g/hm~2施药2~3次,施药间隔为7 d,当采收间隔期为90 d时,吡唑醚菌酯在茎和叶中的残留量均小于8 mg/kg。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吡唑醚菌酯 铁皮石斛 残留 消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罐头贮藏中色泽变化及其动力学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柑橘罐头置于不同温度下保藏,对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氨基酸态氮、还原糖、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进行分析,研究5-HMF和褐变指数的相关性,并对引起褐变的主要物质,以及总色差、褐变指数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对柑橘罐头色泽具有显著(P<0.05)影响。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褐变指数、总色差和5-HMF含量呈上升趋势,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氨基酸态氮含量,以及L~*、a~*值随时间逐渐降低。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在贮藏期间的含量变化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而色差和褐变指数的变化符合复合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 柑橘罐头 贮藏温度 色泽变化 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H和NaCl质量浓度对发酵鱼糜中腐败菌Aeromonas veronii bv. veronii群体感应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菌通过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来调控自身一些代谢行为,如生物膜的形成、鞭毛运动等,可引起食品腐败和食源性疾病,分析环境因素对细菌QS的影响对控制水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从发酵鱼糜中分离的腐败菌Aeromonas veronii bv.veronii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报告菌根癌农杆菌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分析了pH(6.0、7.0、8.0)和Na Cl(5、10、20 g/L)对细菌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 homoserine lactone,AHL)类信号分子介导的QS及代谢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培养基初始pH 8.0或NaCl质量浓度为20g/L时能显著降低细菌产生的AHLs活性、生物膜形成能力及泳动能力(p<0.05)。由此认为,通过控制环境中的pH和Na Cl质量浓度能影响细菌合成AHLs及其QS系统的表达,并调控细菌的代谢行为。

关键词: Aeromonas veronii bv. veronii 群体感应 pH NaC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海外耕地投资的区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0—2016年土地矩阵网络数据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中国海外耕地投资的区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促进我国海外耕地投资的合理布局,提高农业投资效率。[方法]以2000—2016年中国137宗海外耕地投资项目及其所涉及的35个东道国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别以耕地投资面积和耕地投资项目数量作因变量,研究其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并用对应分析法进一步探究各东道国的相对优势。[结果](1)我国海外耕地投资区域集中在东南亚且由周边国家向外扩展,被投资耕地用途多样,投资规模自2004年开始急剧上升,近年来呈下降趋势。(2)我国海外耕地投资以效率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为主,倾向于资源丰富、与我国距离较近、制度相似、经济关系良好但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3)根据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亚洲国家适合效率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的企业投资,欧洲和美洲国家适合资源寻求型和战略资产寻求型的企业投资,非洲国家适合资源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的企业投资。[结论]中国农业企业应结合企业投资目标和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合理选择投资区位,适时转变投资策略与模式,积极防范海外耕地投资过程中的自然风险、政治环境风险和道德风险等,以提高投资效果。

关键词: 海外耕地投资 区位特征 影响因素 比较优势 投资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