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杨梅污染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及其耐药特征和毒力基因
《浙江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杨梅在生产与运输过程中易受到病原菌的污染,为分析杨梅中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携带情况及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耐药特征和毒力基因,分别从杭州市场和杨梅生产基地采集90份杨梅样品,测定大肠菌群污染状况,使用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16S r RNA测序方法鉴定肺炎克雷伯氏菌,采用VITEK 2阴性菌药敏卡对所获得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耐药表型分析,PCR扩增检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表明:90份样品中共有51份样品存在大肠菌群污染,污染率为56.7%,有9株肺炎克雷伯氏菌,检出率为10%,其中8株肺炎克雷伯氏菌聚为一簇。9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呋喃咀啶均呈不同程度的耐药,尤其是氨苄西林耐药率达88.89%。9株菌株均携带tet A基因,检出bla TEM、gyr A、aad A1和aac(6')-1b耐药基因的阳性率均为88.89%,bla CTX-M、flo R、ere A、erm B和mec A等耐药基因未检出,毒力基因wca G、mag A、rmp A和菌素未检出。综上,杨梅中存在一定的肺炎克雷伯氏菌污染,但这些菌株未携带wca G、mag A、rmp A等毒力基因和菌素。


卵泡中卵磷脂提取技术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淘汰蛋鸡副产物的利用率及附加值,本实验以卵泡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了溶剂萃取技术对卵磷脂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卵泡中卵磷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选择95%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25℃,提取时间25 min,料液比1∶12。在此条件下,卵磷脂的得率和提取率可达到45.35%和90.14%。


不同大豆品种中6种矿物质元素的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
《中国油脂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主要研究了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法(WDXRF)在测定大豆中矿物质元素的应用。实验采用硼酸垫底压片制样,利用基本参数法(FP)建立标准曲线,测定样品中的矿物素元素含量。同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进行验证。结果表明:WDXRF对大豆中的Mg、K、Ca、Mn、Cu、Zn 6种矿物质元素含量的检测是快速有效的。建立了大豆中这6种矿物质元素ICP-AES测量值与WDXRF测量值的经验线性模型y=ax+b,且Ca、Mn、Cu、Zn元素模型的相关度较好。
关键词: 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WDXRF) 大豆 矿物质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


家禽定点屠宰场不同屠宰区域空气的微生物结构
《食品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家禽屠宰场空气中微生物分布情况及其结构特点,在浙江选择一家禽定点屠宰场,以菌落总数为指标,比较分析屠宰前和屠宰后各屠宰区域空气沉降微生物的数量,并提取微生物DNA作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菌群结构。结果发现家禽屠宰场的不同屠宰区域空气沉降微生物数量有所差异,同时屠宰后微生物数量比屠宰前有所增加,特别是在屠宰后挂禽间菌落总数比屠宰前高出71%。高通量测序显示屠宰前和屠宰后不同屠宰区域空气沉降菌多样性、菌群结构、相对丰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分布于6个门,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总的相对丰度在84%以上。在属的水平上,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为优势菌属,分别占36.90%和13%(在前10个属中),此外,在前35个属中,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埃希菌属(Escherichia)等条件致病菌属分别占33.75%、4.65%和0.90%。由此说明屠宰场不同屠宰区域沉降菌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各屠宰区域均分布有一定数量的条件致病菌,研究为鸡肉微生物污染的溯源和完善家禽屠宰场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抗生素和农药浓度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快速有效的基质净化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测定蜂蜜中39种抗生素及25种农药的检测方法.蜂蜜样品经乙腈+水(v/v=8:2)提取,用PRiME HLB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分析测定,通过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分析目标化合物,并进行基质标准曲线定量.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农兽药的检出限为0.02~3.8μg·kg~(-1),定量限为0.1~11.5μg·kg~(-1);在3档浓度的添加回收实验中,39种抗生素的回收率在72%~119%内,25种农药的回收率在72%~115%内,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随机抽取浙江市场上在售的52份蜂蜜样进行检测分析和膳食暴露评估,共检出罗红霉素、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3种抗生素,检出率分别为2.6%,8.6%和3.9%,浓度分别为59.6~214.4,4.7~1 486.3和5.9~215.1μg·kg~(-1).膳食暴露评估结果表明,蜂蜜中抗生素残留对10岁以下组群的风险高于其他组群、女性消费者高于男性消费者;%ADI<100,说明膳食暴露评估风险水平尚可接受.因在计算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组群的风险评估尚需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 抗生素 农药 蜂蜜 UPLC-MS/MS 风险评估


适宜亚热带地区甜樱桃新品种'江南红' 被引量:1
《园艺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南红'是从'红灯'*'拉宾斯'杂交后代中筛选出的在亚热带地区有经济产量、耐受其气候条件的甜樱桃新品种.果实红色到紫红色,扁球形,平均单果质量7.7g,最大单果质量13.0g.果肉红色、致密,可食率92.8%,总酸9.84 g·kg-1,维生素C 68.7 mg·kg-1,可溶性固形物17.5%.果实成熟早,甜味浓,风味佳,成年树单株产量15~30 kg.


缓冲蛋白胨水前增菌对冷鲜鸡表面微生物变化的影响
《微生物学杂志 》 2018 CSCD
摘要:缓冲蛋白胨水(Buffered peptone water,BPW)是常用于微生物分离培养的增菌液,为了解BPW增菌对微生物结构的影响,以冷鲜鸡污染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在杭州超市采集20只冷鲜鸡样品,分别用BPW增菌0、2、6、12、24 h,检测菌落总数的变化,分析不同增菌时间对沙门氏菌检出率的影响。并选择2只冷鲜鸡不同增菌时间的BPW增菌液,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分别用DGGE分析和高通量测序分析其菌群结构变化。结果显示,菌落总数随增菌时间增加而增加,增菌6 h后极显著增加(P <0. 01),增菌24 h与其他时间差异极显著(P <0. 01);沙门氏菌检出率在BPW增菌的前0~12 h增加,随着增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增菌12 h阶段检出率最高,为40%,而在24 h时下降,为15%。DGGE结果显示,增菌0~12 h条带丰富,24 h条带减少,与增菌0~12 h的菌群结构有显著不同的聚类。高通量测序显示在门的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冷鲜鸡表面优势菌门,占85%以上;在BPW增菌24 h后,菌群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增加。在属水平上,BPW增菌12 h以内,优势菌主要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希尔氏菌属(Shewanell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而BPW增菌24 h后,在未增菌前,相对丰度较低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变形杆菌属(Proteus)、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摩根氏菌属(Morganella)成为主要的优势菌。由此说明BPW增菌时间对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微生物数量和菌群结构有显著的影响,在前增菌时应选择合适的增菌时间。


灌浆期水分胁迫对甜玉米籽粒糖分积累和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水分胁迫对甜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甜玉米品种华珍(Huazhen)和粤甜16(Yuetian 16)为材料,利用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研究土壤水分胁迫(相对含水量为60%,75%,90%,分别代表水分亏缺,正常和过量)对超甜玉米灌浆的生理生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与水分正常时相比,水分亏缺(干旱)时华珍和粤甜16的鲜百粒重最大值分别下降11.63%和20.46%,可溶性总糖分别下降9.91%和12.56%;水分过量(涝)时华珍和粤甜16鲜百粒重最大值分别下降9.63%和21.95%,可溶性总糖分别下降9.37%和13.64%。干旱加快甜玉米灌浆,缩短生育期,在开始灌浆时粒重和糖分积累量增加,磷酸蔗糖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合成和分解方向活性升高,灌浆进程中后期籽粒粒重、糖分含量、SPS和SS活性均降低。水分过量时籽粒鲜百粒重下降,皮渣率升高,SPS、SS(合成和分解方向)活性降低,糖分累积量减少。水分逆境影响甜玉米灌浆进程,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在生产中应加强水分管理。


浙江省鲜食玉米新品种产量、品质和抗性分析及其育种目标选择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10—2016年浙江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数据为材料,分析参试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性性状。结果表明,165个鲜食玉米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性性状在品种间、年份间均有显著差异。在产量性状中,甜玉米的变异系数为3.7%(生育期)~17.8%(穗位高),糯玉米的变异系数为2.2%(生育期)~11.5%(千粒质量);在品质性状中,甜玉米的变异系数为2.6%(总评分)~6.4%(风味),糯玉米的变异系数为1.9%(气味)~8.4%(风味)。参试品种对玉米螟的整体抗性较差,无高抗品种;对小斑病抗性水平较低,但抗性品种比例有上升趋势;对大斑病抗性水平总体较好;无对纹枯病高抗的品种,但对纹枯病抗性水平在提高;对茎腐病抗性水平总体较好,抗性品种比例有上升趋势。浙江省鲜食玉米品种对主要病虫害的抗性水平较低,但有逐步提高的趋势,综合抗性水平也在不断增强。多数品种产量较高(1×10~4kg/hm~2以上),品质中等(总评分84~86分),处于中抗水平。同时,本研究结合区域试验数据与浙江省的实际生产,提出了鲜食玉米育种的具体目标。


玉米高无机磷突变体的选育和特性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创造出2个玉米高无机磷突变体lpa-zhong1和lpa-zhong2,研究了其突变的等位性和遗传控制类型,同时对野生型亲本和突变体的种子发芽率、磷组分含量、微量金属元素含量以及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突变是等位的,且突变受单隐性基因所控制;与野生型亲本相比,突变造成种子发芽率降低;总磷、无机磷含量极显著增加,植酸含量显著下降;金属元素含量、农艺性状无显著变化;除了百粒重显著下降之外,其他产量性状差异不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