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及交配型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CSCD

摘要:利用11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单基因鉴别寄主r、R1、R2、R3、R4、R5、R6、R7、R8、R9和R11,对2004年采自黑龙江省各地的51个晚疫病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并测定了这些菌株的交配型。结果表明,51个菌株中有21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3.4.6.7.8.9.11的出现频率最高,达到15.7%,出现的地域最广,6个地点中的4个地点都有分布;其次小种1.3.4.6.7.8.9.11,3.4.7.11和3.4.7的出现频率也比较高,均为11.8%。同时也检测到毒力最强的生理小种为1.3.4.5.6.7.8.9.11,但出现频率低。51个被测菌株均为A1交配型,未发现A2交配型。

关键词: Solanum tuberosum L Phytophthora infestans 鉴别寄主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气候影响分析谈大豆生产对策

大豆通报 2006

摘要:分析了今年前期异常的气候对大豆生育的影响,提出了以抢积温促早熟为中心的生产对策,包括树立抢积温促早熟的思想,抓紧进行垅沟深松,勤铲勤趟的田间管理,追肥和叶面喷肥等促进生长、调节生育的措施和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技术对策。

关键词: 气候影响 大豆生产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贮高粱新组合经济效益评价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

摘要:通过对不同青贮高粱新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调查、测产、青贮后营养成分分析、喂饲试验及经济效益评价,选择出优异青贮高粱新组合,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青贮高粱 新组合 经济效益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稻区水稻裂纹米发生机理及其防御对策的研究 Ⅰ·品种(系)和品质理化指标与裂纹米之间的关系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

摘要:通过对第二积温带品种(系)的品质理化指标与裂纹米率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裂纹米率与长宽比、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不相关,与蛋白质含量、胶稠度呈显著负相关;裂纹米的发生与品种(系)本身遗传有关,品种之间达极显著差异;对寒地水稻裂纹米率影响较大的是稻谷的胶稠度、长宽比,而整精米率影响较小。

关键词: 裂纹米率 品种 品质理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基因枪法转化体系的初步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基因枪法在小麦转基因中的转化效率,对培养基、筛选剂浓度和轰击距离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M S、2M S和B5三种培养基对东农7742、龙6239、龙辐麦3号、龙辐麦8号、龙辐麦10号、龙麦26的幼胚进行组织培养时,最佳培养基是M S培养基。采用PPT对龙辐麦8号、龙辐麦3号的愈伤组织进行筛选时,龙辐麦8号的适宜筛选浓度为5 m g/L,龙辐麦3号为10 m g/L;用G 418对龙麦26、龙辐麦3号的愈伤组织进行筛选时,适宜的筛选浓度为25 m g/L。此外,用东农7742、龙辐麦3号、龙6239和龙辐麦10号的幼胚愈伤组织为靶材料进行基因枪轰击时,轰击距离3、6、12 cm与9 cm之间分化率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适宜的轰击距离为9 cm。

关键词: 小麦 基因枪法 幼胚愈伤组织 培养基 筛选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型植物生长促进剂生多素(Cytozyme,细胞酶素)在大豆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

摘要:大豆田用生多素在叶面进行喷施处理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要掌握好喷施的时期和浓度。A剂型处理高蛋白大豆可使蛋白略有增加,对高油大豆进行处理,脂肪变化不大,但可使脂肪、蛋白总量增加;B剂型处理对高蛋白大豆的蛋白变化无影响,对高油大豆可使脂肪略有降低,但可使脂肪、蛋白总量增加。

关键词: 生多素 产量 蛋白 脂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木霉菌在叶表定殖的因素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试验着重研究了影响木霉菌在番茄叶表的定殖因子,即温度、湿度、光照与化学杀菌剂对木霉菌在番茄叶表定殖的关系。研究表明,温度和光照是环境因子中影响木霉菌定殖的主要因子。25 ̄30℃是木霉菌在番茄叶表定殖的最佳温度;连续光照有利于木霉菌在叶表的定殖,而不同湿度条件对木霉菌在番茄叶表的定殖影响不大。在几种化学杀菌剂对木霉菌在番茄叶表定殖影响的试验中,75%代森锰锌对木霉菌定殖的影响最小,可以通过调整其使用浓度,削弱叶表固有微生物区系对外源生防木霉菌的排斥作用,从而提高木霉菌的生防效果。

关键词: 木霉菌 番茄叶表 定殖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探

垦殖与稻作 2006

摘要:本试验主要从水稻的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四个方面对水稻节水灌溉进行了探讨,并且初步掌握了水稻对水分敏感时期,即有效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抽穗后20 d内等四个时期。并以此为指标进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节水可达30%以上,增产幅度在10%~15%之间。达到了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

关键词: 水稻 节水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