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如何防治幼犬佝偻病

畜牧兽医杂志 2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早熟短枝型新品种——特大麦前黄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1

摘要:短枝型特大麦前黄杏是1992年从我国陕西渭南地区丰富的杏树品种资源中自然变异出的一个综合性状优于目前生产上栽培的早熟短枝型新品种。现有示范园6.3亩,通过近四年栽培观察,专业人员评议,市场营销反映,其突出特点: 1.上市特别早、市场售价高。大田栽培开花期3月23~25日,落花期3月30日,果实发育期约60~65天。产地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氮肥后移技术的研究

小麦研究 2001

摘要: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对冬小麦氮肥后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超高产条件下氮肥后移技术能进一步改善群体与个体的矛盾,确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延缓小麦的衰老,显著提高穗粒数和粒重,使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同步提高,从而稳定获得每公顷超7500kg的籽粒产量。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后移 超高产栽培 小麦衰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新胞质雄性不育遗传机理及三系配套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A1至A7胞质不育与 10 0 0余种品种资源的育性反应 ,从而建立了A1至A77种胞质不育恢保体系的创新体系。研究了A1,A2 ,A3,A5,A6胞质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机制 ,找到了A1,A2 ,A5,A6胞质不育的育性恢复基因的差异和有许多共同恢复系和保持系的原因。研究了A3胞质不育杂交种F2 分离比率 ,分析了A3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方式

关键词: 高粱 胞质不育 创新体系 遗传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啶虫脒乳油对4种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1

摘要:1998~1999年在山西太原进行3%啶虫脒乳油防治棉蚜、麦蚜、菜蚜和苹果黄蚜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啶虫脒对这几种蚜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使用3%啶虫脒乳油0.6~0.9g(a.i.)/667m2 或10~20mg/kg稀释液 ,在蚜虫发生盛期喷雾防治 ,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持效期棉蚜、麦蚜、菜蚜可达10d以上 ,苹果黄蚜可达15d以上 ,与生产上推广使用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g(a.i.)/667m2或25mg/kg稀释液防效相当。是一种理想的防治农作物蚜虫可供选择药剂

关键词: 啶虫脒 蚜虫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北部高原地区谷子(粟)品种高产稳产性的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回归系数法、稳定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 ,对我国北部高原地区新育成的 18个新品种 (系 )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多数产量较高 ,占 5 5 .5 % ,但其中产量稳定性较差的占多数 ,高产稳产的品种较少 ,仅有铁 93- 115、95汾选 3和承谷 8号 ,占 16 .7% ,其余的均为低产稳产和低而不稳的类型 ,各占 2 2 .2 %。这可能与品种性状的适应性有关

关键词: 谷子 高产稳产性 中国北部高原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育种资源丝黑穗病抗性鉴定评价

山西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采用人工接菌方法 ,对国内外高粱育种资源中的 10 2份主干亲本系进行高粱丝黑穗病 3号生理小种抗病鉴定。结果表明 ,参试材料中 35份材料表现免疫 ,4 4份材料表现高抗 ,8份材料表现抗病 ,9份材料表现中抗 ,6份材料表现感病。同时对这些育种资源在我国高粱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高粱丝黑穗病 育种资源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色棉杂交遗传规律的研究

中国棉花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用 3个棕色纤维和 4个绿色纤维的有色棉品种与 5个常规白色棉配制 1 1个杂交组合 ,研究有色棉的遗传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陆地棉有色纤维性状受不完全显性单基因控制。有色棉的绒长、衣分、铃重性状的遗传趋向亲本。色泽纤维颜色越深 ,越趋向有色棉亲本 ,反之 ,纤维颜色越浅 ,越趋向普通白色棉亲本。

关键词: 有色棉 纤维 颜色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雌蓖麻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单雌蓖麻是珍贵的蓖麻资源。单雌蓖麻的研究与利用 ,对于蓖麻杂种优势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单雌蓖麻的遗传类型、研究及应用状况 ,提出进一步利用单雌蓖麻开发蓖麻杂种优势的策略。

关键词: 蓖麻(RicinuscommunisL.) 单雌性状 类型 杂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