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石灰性土壤磷矿粉直接施用的效果
《土壤通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小区和大田试验 ,研究石灰性土壤上几种磷矿粉对油菜的肥效 .结果表明 ,几种磷矿粉对油菜的增产效果都很显著 ,油菜对磷矿粉利用能力强和土壤供磷水平低是增产的主要原因 ,磷矿粉的相对肥效以摩洛哥最高 ,次为荆襄 ,再次为开阳 ,锦屏最差 .肥效高低与磷矿粉中枸溶性磷的含量密切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法氏囊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中国家禽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法氏囊活性肽(囊素)是目前法氏囊组织提取物中唯一一种化学组成已被确定的活性因子,近十年来,对囊素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对囊素的生物学活性、 组织定位、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D18在棉花黄萎病重病区的引进和利用
《植物保护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9~ 2 0 0 0年在江苏棉花黄萎病重病区 ,对棉花抗黄萎病抗源品种BD18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和防病增产效果研究。 1999年在重病区BD18防病效果达到 72 5 8%以上 ,产量较对照苏棉 8号提高了 1 2 1倍。 2 0 0 0年试验表明 ,BD18在不同茬口间发病率在 6月份表现为 :蚕豆茬棉田 >马铃薯棉田 >油菜茬棉田 ,但后期趋于一致。不同茬口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 ,以蚕豆茬棉田BD18后劲更足 ,增产效果最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化螟种群的内稳定性及其生态机制
《昆虫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三化螟世代转换及其与水稻生长发育进程的相互作用体系 ,分析了三化螟种群的内稳定性及其生态机制。结果表明 ,在各类稻作区 ,不同年份之间 ,历代成虫数量发生型显著不同 ,但其发生期具有共同的特征 :2代蛾的发生期 (≥ 2 7天 )比 1代蛾大幅度扩展 ,且相对稳定。发蛾期扩展的机制在于 :同期初孵幼虫在寄主水稻中异步化发育 ,极端发育进度相差达 3龄期 ;在 9 92、镇稻 2号等 10个不同品系的寄主水稻中 ,异步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异步化发育 ,三化螟种群的时间生态位增加 2 2 0 %~ 75 0 % ,二维生态位扩展 15 1%~ 59 3% ,并使同一种群中极端早发类与迟发类的后代可交配 ,以此保持种群遗传性的相对稳定。针对三化螟种群内稳定性形成的机制与条件 ,提出了种群的数量与结构控制相结合的系统控害策略与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