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平衡施肥对旱地‘同心圆枣’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种植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同心县旱地的4~6年生‘同心圆枣’树为试材,在化验分析园区土壤理化性状和养分含量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平衡施肥和叶喷微肥对枣树产量、品质、生理和树体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心圆枣’园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微量元素铁和锰严重缺乏,速效钾缺乏,而平衡施肥是增加旱地土壤养分及树体营养的重要措施。2014—2015年,在年均667m~2人工补水60m3的基础上,与完全不施肥的对照相比,4种平衡施肥处理的单果质量净增加了3.35~4.35g,单株产量平均每年增加了8.23~9.15倍,其中整行施肥处理在2015年667m~2产量达247.7kg;平衡施肥+叶喷微肥处理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65.7%、34.4%。2014年,在土壤平衡施肥的基础上,叶喷微肥处理的枣树单株产量增加了59.2%。


不同集雨垄面和垄沟宽度对马铃薯产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节水灌溉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不同覆膜集雨垄面和垄沟宽度对土壤含水量、产量、商品薯率和产量WUE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是随着集雨垄面宽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产量WUE、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具体表现为M_(50)G_(20)>M_(60)G_(10)>M_(40)G_(30)>CK,随着集雨垄面宽度的增加,影响是先增加,当集雨垄面宽度为50cm,垄沟宽度为20cm时影响最大,而后随着集雨垄面宽度的增加影响逐渐降低。综合分析,初步推出M_(50)G_(20)这种模式集雨效果最好,能最大程度增加经济效益。


宁夏危害枸杞的蚜虫种类为棉蚜、桃蚜和豆蚜
《应用昆虫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宁夏是我国最重要的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er生产基地,蚜虫是危害枸杞的重要害虫。多年来枸杞蚜虫一直作为一个未定名物种使用Aphis sp.。2015年作者对宁夏危害枸杞的蚜虫进行了标本采集,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乔格侠研究员鉴定确认是常见的3种蚜虫,分别是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本文提供了它们的鉴定检索表和简要形态特征描述、寄主植物和分布情况。


荒漠草原野生达乌里胡枝子硬实种子处理方法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豆科(Leguminosae)胡枝子属(Lesp edeza)草本状半灌木,从我国东北经华北、西北一直到西南、华中地区都有分布,北部分布于阴山以南,荚果小,倒卵形或长倒卵形,两面凸出,伏生白色柔毛,长约4 mm,宽约2.5 mm,光滑、绿黄色或具暗色斑点[1-2],刚成熟的达乌里胡枝子种子硬实率很高[3-4]。


42.4%唑醚·氟酰胺SC对马铃薯早疫病的田间防效评价
《农药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42.4%唑醚·氟酰胺SC在推荐使用剂量下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效果,为生产上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DMRT"法进行方差分析,并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3次施药后10 d,42.4%唑醚·氟酰胺SC 112.5、150 g a.i./hm~2对马铃薯早疫病防效为86.33%~90.17%;42.4%唑醚·氟酰胺SC 75 g a.i./hm~2与300 g/L氟唑菌酰胺SC防效相当,高于250 g/L醚菌酯EC和50%啶酰菌胺WG的防效。[结论]42.4%唑醚·氟酰胺SC对马铃薯早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发病初期施用,推荐使用剂量为112.5~150 g a.i./hm~2。
关键词: 42.4%唑醚·氟酰胺SC 马铃薯早疫病 防治效果


基于RS与像元二分模型的近20a宁夏植被覆盖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近20a宁夏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情况,为了解区域生态变化态势,评估生态工程成效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2,2000,2006和2012年的TM数据,基于植被指数估算植被覆盖度的原理,运用像元二分模型,对宁夏植被覆盖度进行遥感估算和动态监测。[结果]宁夏植被覆盖呈现南北好,中部差的空间分布特点;近20a来宁夏的植被覆盖度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即低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在逐渐减少,中、高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增加了6 434km2,全区平均植被覆盖度提高6%,其中扬黄灌区及南部山区植被覆盖增加幅度较大。[结论]宁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实施的一系列植被保护和生态恢复工程,而降水量的变化则是引起植被覆盖度年际波动的主要因素。


罗布麻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罗布麻査尔酮合成酶基因具体结构,采用RT-PCR、RACE方法从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中扩增出CHS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其核苷酸序列长1 170bp,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全长为389个氨基酸残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cDNA片段与其他植物CHS基因的同源性为78%~81%,表明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变异程度较小,整个超基因家族序列高度保守。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的紫花苜蓿引种初步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适宜在半干旱风沙区进行种植的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宁夏中卫市东园镇瑞应村进行引种试验。从7个苜蓿品种的根长、根重、株高、主枝侧枝数、茎叶比、干鲜比、产草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甘农4号紫花苜蓿株高、茎叶比、干鲜比均较大,且显著高于其他供试苜蓿品种(P<0.05);鲜草产量则是甘农8号最大,且与株高、主枝侧枝数存在明显的相关性;2主成分分析显示,根长、鲜根重、株高和主枝侧枝数对紫花苜蓿的综合生长性状影响较大;3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甘农3号、甘农4号的得分比较高,各项指标和性状较好,是中卫市瑞应村适合种植的苜蓿品种;皇后的生产性能较差,不适宜在该地区建植多年生牧草地。
关键词: 半干旱风沙区 紫花苜蓿 品比试验 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模拟降雨条件下玉米植株对降雨再分配过程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系统测定玉米(Zea mays)不同生长阶段的穿透雨、茎秆流和冠层截留,采用室内模拟降雨法测定了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叶面积指数玉米冠下穿透雨和茎秆流,采用喷雾法测定了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冠层截留。对其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探讨了三者与玉米叶面积指数和降雨强度的关系,阐明了玉米冠下穿透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玉米冠下穿透雨量占冠上总降雨量比例为30.97%—94.02%,平均为63.92%;茎秆流量占降雨量比例的变化范围为5.68%—75.70%,平均为35.28%;冠层截留量在其全生育期内变化范围为0.02—0.43 mm,平均为0.16 mm,所占总降雨量比例最大仅为1%。随玉米生长,穿透雨量逐渐降低,茎秆流量和冠层截留量逐渐增加。穿透雨与茎秆流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其中穿透雨率平均由93.55%降至36.23%;茎秆流率平均由5.98%增加至70.42%。降雨强度与穿透雨量和茎秆流量呈正相关关系,但是二者占总降雨量的比例与降雨强度关系不显著(P>0.05)。随着玉米生长,穿透雨冠下空间分布由均匀逐渐趋向于不均匀,使降雨经过冠层后趋于向行中汇集,但在玉米生长后期,集中于行中的穿透雨量也因叶片衰败而随之降低。揭示了玉米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特征,可为农田水分有效利用、农田生态水文过程机理和坡耕地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对枸杞的接种效应
《北方园艺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宁杞1号"枸杞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LBF-2和LBF-27两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对枸杞幼苗的接种效应。结果表明:2个DSE菌种对枸杞具有较高的侵染率,均在65.81%以上;2个DSE菌种可提高枸杞对缺水的忍耐性和树体发枝能力;接菌处理的鲜果单果重较对照处理提高了10.53%~24.56%,其中LBF-27接种处理的枸杞果实单果重最大;接种DSE可促进游离脯氨酸在枸杞叶片内的累积,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枸杞的抗逆性。

